5月19日,在第20届上海美博会期间举行的2015上海国际美容化妆品原料及配方论坛上,德之馨大中华区化妆品原料部总监梅鹤祥发布了“面膜市场增长及使用状况调研结果”。
面膜市场增长调查
亚太地区与中国面膜市场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下图为亚太区和中国面膜市场的增长成果调查数据。
2014年,亚太地区面膜市场的规模达28.7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1亿元)。排名前15的品牌市场份额如下:
2014年,中国面膜市场规模达16.6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6.62亿元)。排名前15的品牌市场份额如下:
亚太地区与中国市场的面膜情况接近,美即、相宜本草、玫凯琳的市场份额位列两大榜单前三。
敏感性肌肤消费者调查
亚太地区自认为具有敏感性肌肤的人群比例所占不少,具体详见下图:
2015面膜使用状况调查
此次调研采用网络问卷形式,一共有745人参与,其中:
女性约占95%,男性约占5%,18~23岁人群占比50%,24~35岁占了45%;学生人群占比45%,公司职员约占37%,自由职业者5%;华东(江浙沪等地)和中南地区(广东湖北等地)将近占比72%,华北(北京天津等地)和西南地区(重庆四川等地)占比20%;学历层次,本科水平占了64%,本科以上13%,本科以下23%。
面膜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日韩次之。
近一半的人群使用面膜产品后出现各种皮肤问题。
面膜产品以面贴膜剂型为主,其次为膏状。
面膜产品缓解皮肤干燥症状最显著,其他效果有待提升。不适感刺痛最显著,其次是瘙痒和灼热。
网络、微商渠道购买的面膜产品反馈的皮肤问题最多。
面膜市场以单片10~30元为主。
干性和油性肌肤人群使用面膜后的结果:干性或油性人群比正常人群使用面膜后的皮肤问题更多。
干性肌肤使用面膜后发生不适感是最显著的,干性肌肤使用面膜后的不适感主要集中在刺痛、灼热和瘙痒;油性肌肤使用面膜后更容易增多粉刺和痤疮;敏感肌肤人群使用面贴膜后更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如粉刺痤疮、不适感、红疹、红血丝,有37.6%的人表示使用面膜后皮肤有过敏反应。
面贴膜肌肤不适引发因素:
面膜是中国化妆品市场近一两年来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无论是专业面膜品牌还是护肤品牌,都在推出各类面膜产品,尤其是新兴微商渠道更主打面膜产品,品类扩张明显,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使用面膜。当然,面膜市场依然有诸多问题待解决,如过度消费等问题。不过,越来越多的面膜品牌开始以品质竞争,展现出品牌的力量,引导整个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国面膜市场越发成熟。面膜品类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增长的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