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起我国药监部门开始批准网上售药,虽然业内都看好网上药店的前景,但现在多数网上药店仍不支持医保卡,且缺乏专业物流体系,所以经营起来举步维艰。在不少网上药店,日化产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成为主流,而各类药材却不太引人关注,销量也差强人意。
网上药店在常见种类药物方面还是有价格优势的。诸如枇杷膏、小儿感冒药、菊花等药物价格优惠且时常搞促销。但由于既不能刷医保卡也不能货到付款,很多顾客最后不得不放弃网购。
在国内几家大型网上药店,保健品、日化用品、酒类成为网站主推商品,占据了大部分的页面,药品在所有商品中的占比甚至不到40%。
据了解,目前国内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的企业有117家,其中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企业68家,然而不少网上药店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出售保健品、美容护肤品、医疗器械等为主,药品销售情况并不突出。
实体药店在一线城市正涌现关店潮,因为铺面租金太贵、人工等费用年年涨,因此很多连锁药店把目光投向了网店,但网店运营的成本也不低。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的报告,今年国内医药电商的规模将突破15亿元,到2015年将飙升至150亿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了解,由于国家严控网上药品交易资质,自建药品配送体系的政策要求抬高了准入门槛,毛利和单价高的处方药禁止销售,导致大量医药B2C网站陷入一片哀鸿之中。相关部门要求企业自建药品配送体系,操作难度非常大,不少大型网上药店现在都有着强烈的观望情绪。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现在具备B2C资质的网上药店几乎全部是亏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当药品分解到一瓶一盒的时候,分解成本很高。国家要求自建药品配送体系,在网上药店领域,营销成本很可能没有物流成本高。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运输、储存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这些都增加了网店物流成本。
虽然大部分惨淡经营,但据估算,2012年或仍会诞生数家销售过亿的网上药店。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医药电商的确应"避短扬长",细分市场并体现专业,加强二次营销,而不是如超市般看似琳琅满目,实际毫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