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观点的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一直是日化界抢占市场的利器,通常的品牌延伸有四种情况:(1)公司以新品牌推出与现有产品类别不同的新产品。(2)公司以新品牌在其既有的产品类别市场推出新产品。(3)在既有产品市场中以既有品牌推出新规格或类似的产品。(4)公司以消费者熟悉的既有品牌,推出与公司产品类别不同的新产品。
日化企业品牌延伸的必要性
在日化行业,以及日化市场,国际企业的品牌输出更为突出和明显,品牌竞争更为激烈。英国联合利华、美国、德国汉高、日本花王等国际著名日化跨国公司都先后进入我国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等日化企业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品牌战略,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2003年12月,对于中国日化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意义和警示意义的时间,总部位于素有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的欧莱雅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著名化妆品品牌小护士战略性收购,2004年1月23日,欧莱雅再次成功地收购了中国土生上长的化妆品品牌羽西,欧莱雅的战略性收购拉开了跨国日化巨头战略布局中国市场序幕,中国日化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挑战期,从此,我国企业将更多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异彩纷呈的化妆品,中国日化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国内日化企业品牌延伸存在的问题
从西方的品牌延伸策略的实施效果来看,品牌延伸不失为进入新品种产品市场的一条正途,但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目前,我国的日化企业有两千多家,普遍生产规模小,且在有限的区域市场生存,真正在全国市场都有一定影响的日化企业为数不多。年销售亿以上的化妆品企业仅上海家化等为数很少的几家,市场份额较大的洗涤类日化企业则数浙江纳爱斯、南风日化、立白、隆立奇等几家。
我国品牌延伸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多品牌策略过于盲目。多品牌是方法,不是目的,它来源于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的洞察,需要不同的品牌思考方法,甚至用完全不同的渠道销售。例如2002年拉芳集团推出的另一洗发水品牌“现代美”,无论价格、功能诉求,都比拉芳更胜一筹,然而却因其在宣传中局限为“是一种新型黑发产品”,并较多地采用了与拉芳捆绑式传播,最终市场结果南辕北辙。
第二,品牌延伸过度。即一个品牌往往包括从护肤品到洗洁精等多个日化线系列。对于这样过多的品牌,企业难以将所有的产品做深做透。一个品牌涉及的领域过多也就决定了它只能对涉及的领域浅尝辄止、难成气候。例如“雕牌”、“奇强”、“立白”同作为洗衣类品牌,却又延伸到牙膏品牌,而“两面针”作为知名的牙膏品牌,又延伸到洗衣粉和洁肤产品。
第三,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重叠。国内日化企业大多数产品品牌与公司名称相同,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他们发展之初是依赖一个品牌崛起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好迪、亮庄、拉芳、纳爱斯等等。企业名与品牌名的重叠问题,实质上是国内日化企业在品牌规划及品牌资产上存在着普遍的误区。
第四,价格战过度被依赖。国内日化企业所奉行的价格战,一方面满足了低端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吞食了跨国日化公司的销售通路,因为中低档产品更能为经销商带来利润。然而,低价格往往与低质量如影相随,造成国有品牌低档次的形象。比如像两面针牙膏尝试推出高档产品,市场反映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