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夜之间,无人货架的新闻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当大多数人还在了解无人货架是什么鬼的时候,关于无人货架的疯狂融资开始了。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三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获得了大额融资,其中,原点评 COO 吕广渝的猩便利获得超亿元天使,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创办的果小美获得蓝驰创投和 IDG 的 1000 万美元 A 轮,七只考拉获得执一资本的 5000 万 A 轮。
根据媒体上面报道消息,目前这个领域的玩家超过 30 家,并且不包括办公室无人贩卖机和办公室无人冰箱。从自动售货机到无人超市,再到正在流行的无人货架,为了满足新一代的消费者们,创业者总是能玩出新的花样。
正在办公室疯狂圈地的无人货架
最近很多人发现自己公司的的茶水间或角落,都摆上了一个装着各式零食的无人值守货架。
领蛙、老虎快购、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各路无人货架层出不穷。不仅是新兴创业公司,老玩家们也在以各自的方式加入,每日优鲜内部孵化便利购,易果则通过与哈米科技合作的方式,京东到家近日也传出布局无人货架的消息。
另一边,IDG资本、经纬中国、GGV纪源资本、峰瑞资本纷纷入局。今年1月至7月,该领域已披露的融资项目为25个,累计金额超28亿元人民币,近一个月就有包括果小美、领蛙、猩便利等在内的14家企业宣布获得融资。
其中,果小美成立三个月融资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近日刚入场的猩便利,天使轮就拿到了超亿元人民币,而在投资方名单里,不仅有一线投资机构,还能看到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等人的身影。入局者的名单还在不断刷新,一场围绕着办公室茶水间的争夺战悄然打响。
抢占线下流量
近年来,自动售货机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一批衍生品也应运而生,自动橙汁机、自动零食机、甚至还有售卖服务的终端--迷你KTV。他们之所以开始流行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线下流量开始回归。
自动售卖设备试图通过将产品、服务拆解成更小的单元,以更低成本的覆盖更多用户和场景。不过,一台自动售货机动辄十几万,且覆盖的大多是过路客,这让很多人开始想,是否可以成本更低一点,离消费者更近的一点,于是就有了无人值守货架。
但无人值守的开放式货架意味着高盗损率,这就对摆放场景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相对封闭、且可以通过熟人关系相互监督的办公室就成了无人货架们的最佳选择。不过,无人货架们看重的还远不止这些。
接近,再接近消费者
根据贝恩联合凯度消费者指数此前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大卖场份额下滑了2%,超市或小超市的增速放慢到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便利店的增长达到7.4%。
不过,既使一家便利店离的再近,仍然需要下楼、再走上几百米,外卖再快也需要至少半小时才能送达,对于忙碌的办公室白领们来说,这些时间是他们浪费不起的。于是,为了离消费者更近一点,无人货架把商品搬进了办公室,一来可以抢夺一部分原属于便利店的存量市场,二来可以通过“0距离”的商品激发消费者的冲动性消费。
生鲜冷冻食品也开始进军无人货架
9月15日,百果园公布了其与七只考拉、好品、领蛙等公司联合发起了“大百果联盟”的消息,意在向办公场所的写字楼投放具有温控功能的无人货架,百果园在全国拥有2600多家店铺,可以为无人货架提供日配服务,也就是说,这些水果和店里一样新鲜。
目前这些无人便利货架的投放城市主要选择在深圳、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目标为150人以上的写字楼。未来随着合作公司增多,会扩充至更多城市。
每日优鲜今年8月开始在北京的商业网点办公区铺设其线下项目--每日优鲜便利购货柜,主要由常温货架、冷藏柜和冷冻柜三部分组成,提供酸奶、水果、零食等多种商品。购买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支付购买,这类似于地铁里的自动售货机的购买方式,不过柜门可以扫码打开。
今年4月,天天果园联合其入股的上海城市超市尝试投放“CITYBOX”智能货柜,货柜里的商品以包装食品和饮料为主,其中生鲜商品由天天果园提供。购买流程需要通过支付宝扫码进行,机器识别货品上的RFID频射标签进行自动扣款。
低门槛,高回报,最终考验的是人性
在各路资本的裹挟之下,与无人零售相关的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业态已经被炒热,但这种基于员工素质和道德标准的零售模式无法保证其盗损率处于平稳状态。按照无人货架的模式,虽然有标签识别消费者是否拿了商品,但实际上只要有一个人打开柜子,其他人都可以随便拿。
低进入门槛,是吸引众多玩家涌入无人货架领域的一大原因。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告诉钛媒体,一个普通的陈列货架,成本在300块左右,货品总价约600元,BD成本在100元左右,也就是说铺设一个点位的初始成本在1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仓储物流以及供应链成本,这就对规模化能力提出了要求--只有当货架密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支撑起高额的配送成本。
无人货架自出现以来,被质疑最多的问题就是盗损率,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挑战人性的的生意,但在很多无人货架看来,只要把优质的企业资源抢到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因为企业的规模和质量往往与员工素质直接挂钩。同时,企业的规模还与销售额直接挂钩,不同于开在路边的便利店,无人货架覆盖的人群十分有限,就是企业的全部员工,所以企业规模直接决定了货架的利用率,也成为单个货架是否能盈利的关键。
SKU方面,一些只有常温货架的公司,主要通过引入独家商品来吸引用户购买,比如果小美与三只松鼠进行了独家合作,小e到家引入了网易严选的零食商品。另外一类有冷藏和冷冻货柜的公司,则通过水果生鲜、冷饮等商品来形成差异化,比如哈米科技就与易果在生鲜供应上达成了合作,每日优鲜的便利购本来主打的就是生鲜商品。未来在供应链成熟、日常运营更佳完善的情况,这种冷藏货柜或许还可以考虑引入短保熟食,比如预包装盒饭等。
面对这样一片蓝海,拼速度、拼融资能力,无人货架们都卯足了劲儿“跑马圈地”,同样也注定是场烧钱的游戏。所有人都想成为市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