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冬天生活在北方,出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不是都成了稀罕的事情?室外灰蒙蒙的天空和灰白的口罩、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紧闭的窗户成了生活的标配。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愈严重,也带来各种炎症疾病。前央视记者柴静的女儿在出生之前就被查出患有良性肿瘤,因此柴静在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中说:“这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她也让公众开始将环境污染问题联系到自身生活。随着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暴露在公众眼前。
除了大气污染,人们生活中还要面对光污染。它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不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尤其是作为上班族,一天八个小时面对着电脑屏幕,下班也盯着手机不放。
这一切的伤害让人措不及防,包括对皮肤的影响。

皮肤健康杀手?
广州品赫化妆品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赵昆跟《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说:“我们也有专门针对雾霾做一些研究皮肤污染的项目。环境对皮肤的污染有大气污染、光污染两大来源,主要是这两方面比较严重一些。”
赵昆解释:“大气污染就是空气里的一些成分,一些氧化物颗粒进入皮肤之后,加重皮肤的负担,对皮肤产生一些氧化反应,影响皮肤,加速皮肤的衰老。光污染就是包括紫外线、灯光、电脑和手机的刺激,这也会加快皮肤的氧化衰老,引起皮肤的一些结构变化。”
试想一下,日积月累之下,这些污染会让你的皮肤变成什么样子?
环境污染会给肌肤带来的伤害包括:皮肤屏障受损、敏感频发、肤色暗沉、肤色发黄、斑点增多、细纹增多、痤疮加重、肤质粗糙、皮肤干燥、角质更新紊乱。换个具体一点的说法,如果你久居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照一下镜子就知道了。
即使待在室内,人们也不能完全避开这些污染,尤其是光污染。这时候,抗污染化妆品的需求就应势而来了。
救星来了:抗污染产品
技术工程师出身的赵昆跟记者介绍到:“对于产品来讲,需要对这种污染做一定程度的隔离,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皮肤形成抗氧化的能力。”
在广州一家悦诗风吟单品牌店,一位资深美导也跟记者介绍到:“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像广州,日常清洁护肤工作一定要做。”
综上可述,关于抗污染产品的功效需求一般有三个:清洁、隔离、抗氧化。市面上有一些产品还将这些抗污染功效和一般的护肤需求相结合,例如保湿+抗污染。
去年,趁着柴静纪录片的热点,丸美也推出了雪绒花纯净保湿系列 ,将“抗污染+保湿 ”概念和技术应用到护肤品,独创先抗污、再保湿两步曲。
跟护肤品相比,隔离霜在运用抗污染概念方面,更加常见。倩碧匀净卓研隔离霜,定位为“具有强大抗污染功效的都市隔离霜”,具有三种功效:隔离都市污染,在皮肤表面形成隔离层;双层防晒,隔离阳光和紫外线伤害,预防色斑;具有BB质地的修颜、遮瑕功效。
其次,卸妆水也有运用抗污染概念,这个品类则主打清洁这个功效,从而达到抗污染效果。如卡姿兰清肌净源卸妆系列,包括橄榄卸妆油、卸洗泡沫、眼唇卸妆液,宣称“含有双重抗污染净化成分”,卸妆之余“清洁污染物及PM2.5”。
目前,这些抗污染产品还算不上主流,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这些产品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需求,未来哪天成为爆品,指日可待。
不可忽视的趋势
除了化妆品、护肤品,其他个人护理产品都有涉及抗污染概念,如洗发水。可见这个趋势在日化行业发展得越来越迅猛。
英敏特研究发现,在2011年至2013年间,亚太区个人美容护理产品的“抗污染”宣称出现率增长40%,亚洲市场进而影响国际,拥有抗污染宣称的产品占比从2011年22%升至2013年27%。
亚太区的香皂及沐浴产品的“抗污染”宣称出现比率在2011年至2013年间上升63%,拥有抗污染宣称的头部产品也上升61%,护肤产品拥有抗污染宣称的则上升46%。
和其他品类相比,尽管护肤品类的增速放缓,但其仍是抗污染产品的重头品类,从2011年的3.2%到2013年就增长至3.7%。带有此宣称的眼部护理产品从2012年的3.9%增至2014年的7.2%。
此外,带有抗紫外线产品宣称的护肤品也在增长。原先约有13.6%的产品推出了抗UV的宣传,至2013年已达15.4%。
抗污染趋势要真正落实到产品中,并实现抗污染功效,还需要厂家不断改进产品生产技术。未来环境污染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消费需求升级,整体消费水平提高,化妆品在抗污染方面大有作为。日化行业的老司机们,你get到这个新趋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