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消费领域的目标用户新贵已经从80后转移到90后。如果品牌把十年前对80后的营销方法生搬硬套到90后身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少品牌感到自身正在面临老化危机,并且老化来得突如其然,就是因为品牌营销的节奏没有跟上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价值形态变迁。
“品牌倚老卖老”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一代年轻人的视角中,品牌的“年纪”并不代表着品牌的品质,他们不会去看品牌的过去,更在意的是品牌的当下是否能戳中年轻人的需求。
以青啤为例,百年品牌,是青啤的骄傲,但一度也是其负担。那时,很多人都认为青岛啤酒是一个老品牌,“是我老爸喝的啤酒”。青啤董事长孙明波直言不讳地说,“这个品牌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形象,那么我们可能就要老了,就有危险了。”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后,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把他这一重要发现报告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是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现在,找到这个撬动品牌年轻化的支点,对于品牌而言至关重要。
思维与基因
与人一样,任何品牌都有其特有的思维和基因。品牌的思维和基因,主导着品牌的一切营销指向和品牌行为,也是与年轻人共鸣的凝聚力基础。只有从基因层面,把品牌活化了,才能把品牌年轻化真正做到位。
快乐大本营是中国创立时间最长、最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5位性格各异的主持人经历了观众和时代的考验。这档风靡18年节目年轻的秘诀就是,把青春刻在了品牌的基因中,持续创新,永远与年轻人在一起,把青春主旋律挖掘到极致。
这么多年大本营一直坚持邀请在校学生来到节目现场,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他们,和最年轻的族群以最近的距离面对面,《快乐大本营》得以始终保持最年轻的语态和敏捷多变的面貌。
战略与管理
根据品牌营销理论,品牌一上市,马上就要进入品牌战略管理过程。品牌在与消费者进行接触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表现,都被品牌战略管理过程监控起来。品牌的各要素在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消费者的回馈,全部纳入监测和评估的范畴,一旦发现问题,将马上采取行动。
通过领先的、契合年轻群体思想的品牌战略管理方式,随时对市场动态保持敏感,是品牌年轻化的重要环节。在营销的战略管理上,可口可乐值得行业深入研究。在2011年4月,可口可乐CMO Joe Tripodi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营销的文章,当时就洞察到了“数字时代,消费者现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文章中提到的七点洞察,在这个社会化的传播环境下,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a) 接受消费者能够创造比你们更多的信息的事实。
b) 创造流动性强(liquid)和关联性强(linked)的内容。
c) 接受是消费者而不是你拥有你的品牌的事实。
d) 建立一个能够让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在公司迅速分享的流程。
e) 要像一个促进者、推动者、协调者或者主持人一样来管理社区,而不是去试图控制社区。
f) 有问题要直言不讳的澄清,但是先让粉丝们有机会去帮助你澄清问题。
策略与执行
在战略管理层面,把品牌年轻化梳理透彻之后,接下来就是品牌年轻化的策略和执行问题。品牌年轻化策略是根据战略管理过程来推进的,也是品牌年起化的直接推手。
在年轻化的营销策略这场游戏中,杜蕾斯可谓玩得风生水起。由于安全套广告被认为有违我国社会习俗和道德,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其下了禁令,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杜蕾斯在大众媒体的曝光受限,但它却一直是年轻人最为熟知的品牌。数字化社会化媒体的勃兴,为杜蕾斯提供了与年轻人贴身沟通的机会。
利洁时数字营销总监唐寅表示,年轻人是杜蕾斯非常重要且重视的消费群体,所以从内容到整体框架及平台选择都以年轻化为方针。杜蕾斯有在很多年轻人热衷的平台上做尝试,如A站、B站等。运营模式方面,从内部到代理商,杜蕾斯都要求年轻血液的注入,只有年轻人真正知道和了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