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化妆品里添加的稀有成分越来越受欢迎,化妆品公司对此也大肆宣传其对皮肤有很好的效果,含有多种成分的化妆品也蜂拥而至。 从消费者的立场来看,大多数消费者对企业的意图都是选择信任的。但是通过最近发生的“假白首乌”来看,这种信任是非常危险的。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杀菌消毒洗涤产品开始在我们身边出现,洗衣液、洗手液、洗碗精、肥皂、牙膏等等,很多都加入了“杀菌”成分,声称这些成分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清洁”、更“健康”,真的是这样吗?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下称食药处)发布了关于‘二氯苯氧氯酚(三氯生)’成分的调查结果。
4月30日,韩国食药处修订了‘化妆品标示广告管理准则’,其中禁止使用含有二氯苯氧氯酚和三氯卡班成分的液体皂具有‘更好的’,‘更卓越’的杀菌效果等的表现手法。
实际上,韩国食药处用液体的肥皂样本和含有二氯苯氧氯酚(杀菌、保存成分)的液体皂进行比对试验,试验中放入了沙门氏菌等20种细菌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都有抗菌效果,但是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三氯卡班的实验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我们有必要使用杀菌洗涤剂吗?
美国著名医疗机构马约诊所(MayoClinic)曾发布过一篇“洗手指南”,其中提到,“记住,杀菌皂并不比普通皂的杀菌效果强。使用杀菌皂,甚至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使得细菌越来越难以被杀灭。”
普通肥皂的清洁原理是,洗涤过程中,包含有细菌的污渍会被肥皂分子包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通过搓揉和水的冲刷,油污等污物就脱离附着物,分散成更小的乳浊液滴进入水中,清水漂洗时即可被冲走。
根据《科学美国人》报道,和传统的肥皂的清洁原理不同的是,杀菌洗涤剂通常会在物体(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残留物,这层物质会杀死大多数的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细菌——也许你也注意到了,杀菌洗涤剂的说明标签上从来没有写过“100%灭菌”,而都是写着“杀灭99.9%的致病菌”之类的声明。而细菌中存留下来的那一部分0.1%的幸存者,也就是“身强体壮”的那些佼佼者,它们在继续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后代发展出对于杀菌剂的抗性。
更可怕的是,在针对三氯生的一些实验室研究中,还发现对杀菌洗涤剂产生抗性的细菌能够对某些抗生素也产生抗性,这种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作“抗性转移”。密歇根大学的流行病学家Allison Aiello认为,这是因为三氯生和某些抗生素对于细菌的作用机理是类似的。
除了对于细菌抗药性增强的担忧外,科学家也在关注杀菌洗涤剂的环境影响。拿三氯生和三氯卡班两种常用杀菌剂来说,在60%以上的美国河流中都有检出这两种物质。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这两种物质在污水处理厂被去除了,但是却富集在了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中,污泥被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其中一些有害物质通过土壤进入到自然水体中,最后农作物会再回到我们人类的餐桌上。美国科学家甚至在母乳中都发现了三氯生,但浓度还没有达到威胁婴儿健康的水平。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John Gustafson认为,“我们有肥皂可以用,为什么要用这些杀菌洗涤剂产品呢?”他认为,含杀菌成分的清洁产品只应该在医院和诊所中使用,而健康的人的家中则没有必要使用。
4月30日,韩国食药处修订了化妆品标示广告准则
通过这次准则的修订,消费者对于产品情报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而且后续的研究成果也会陆续公开,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的时候不要被夸大的广告宣传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