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阿里巴巴与京东的大战正式掀起!
近日,阿里巴巴注册了“双11”商标,并且授权天猫独家使用该商标,任何其他公司机构不得使用。有消息称此举为阿里准备在双十一“封杀”京东!
10月30日,京东即通过微博发声明对此作出回应。京东在声明中表示,阿里巴巴这么做实在是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是在以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实质上限制了广大消费者本应享有的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此外,京东还表示自己不会这么“小气”,明年618京东店庆时将广发“英雄帖”,邀请各位友商、同行共同参与618网购狂欢节,共同为消费者带去实惠和利益。
京东回应全文如下:
各位全国媒体的合作伙伴们:
最近两周,全国的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户外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广告业务人员都在为同一件事情困扰,某电商企业通发了一封《通告函》,措辞强硬地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促销广告。
该电商企业声称“双十一”等近几年全国各品牌商、零售商积极参与的促销时点/节日是其注册商标,并以“承担连带法律责任”为由让大家胆战心惊,当然后续广告合作也成为其沟通时的重要条件。做媒体广告人真不容易!相信这也是你们从业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以来首次遇到的奇事,人生总有奇遇。
11.11(抱歉不知现在能否说“双十一”)已经成为全零售行业的节日,也是消费者的网购狂欢节。该电商企业一贯倡导开放和生态,却试图将此节日以 “合法”的方式据为己有,甚至用威逼利诱的手段给媒体和电商同业公司设置障碍,实在是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这种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实质上限制了广大消费者本应享有的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当然,该企业可能并不这么认为,也不在意,估计已经习惯了。
我方对于媒体合作伙伴们在此事中的感受表示理解,也对大家的配合和理解表示感谢,一次正常的商业行为却把大家卷进漩涡里,我们感到十分遗憾。
我方一贯支持良性、开放的竞争,倡导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作为电商行业的领头企业,京东今年618大促时,面向全行业发出了“英雄帖”,邀请各位友商、同行共同参与618网购狂欢节,共同为消费者带去实惠和利益。京东在明年及未来的618店庆营销活动中,仍会敞开胸怀,热忱邀请友商同仁共同参与,良性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同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网购体验,也期待着与各位紧密合作,打造一场真正属于全行业和全体消费者的网购狂欢节!
此致
祝商祺!
京东商城
二零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pagebreak]
图说:阿里强势抢夺“双十一”
10月29日晚,“蓝鲸TMT网”在微博爆料,称阿里要求媒体封杀京东的广告,理由是京东的广告语使用了“双十一”字眼,而“双十一”乃是阿里的注册商标。
据悉,京东送审电视台的广告语是这样的——“又瞎淘了吧?同一低价,买一真的,双十一就上京东。”而另一位电商巨头苏宁则把今年购物节的主题定为“挑战双十一”。这些想要搭顺风车、借势营销一把的同行们,被阿里这么一闹,估计恶心坏了。美工和文案也许正在加班加点制作新的宣传材料,而此前煞费时间想好的创意,拍好的视频,为送审电视台所做的准备工作也都付诸东流了。
原定在今天召开的京东双十一媒体沟通会临时取消,原因可能与此有关;苏宁的购物节主题也改成了“正品超省,击破五折”,不再提“双十一”。
毫无疑问,阿里公关又打出了漂亮的一拳。那么,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记者查阅商标局网站发现,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双11”、“双11狂欢节”、“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十二”等相关商标。其中涵盖第35类内容的商标有“双十一”、“双十二”、“双十一网购狂欢节”。这意味着,在35类商标所包含的“广告”领域,未经阿里许可,别的企业将无权使用“双十一”以及近似的“双11”等字眼做宣传。
从商标法的角度来看,阿里的做法是基本合理的。这样做除了可以捍卫知识产权,还能打击竞争对手,就算起不到多大的实际效果,恶心一把也是极好的。那么问题跟着“双十一”来了:这些商标阿里在很早之前就注册了,为什么今年才拿出来说事呢?
首先,阿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过去,在以价格为导向的早期电商时代,淘宝模式下的廉价商品十分受青睐。但随着用户对于产品品质、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京东、苏宁等B2C网站吸走了不少淘宝上的中高端用户。
当然,作为阿里B2C模式的支撑,天猫的规模仍然大于京东、苏宁。但在O2O大趋势来临之际,天猫平台化的运营方式,决定了阿里很难走到线下。京东可以和社区店合作,打通线上线下的供应链体系,以及配送环节,走到线下拥抱O2O;苏宁更是有着1700多家线下门店可以用来探索协同效应。
黎万强在《参与感》中写道,他认为人们对产品的关注点会经历从价格到品牌到体验三个阶段,电商由廉价C2C转变到注重品质的B2C之后,又迎来 O2O的体验浪潮,正是遵循着相同的逻辑。虽然阿里也在尝试O2O,但和银泰百货之类队友的合作基本上还是老的流量(线上往线下倒流)思维和价格(优惠劵、团购)思维,不做自营、没有库存、不具备物流,这些特点为阿里带来了高利润率,但在O2O讲究重模式的新时代下,这些都成为了劣势,成为了阿里走不到线下的理由。这个时候,京东跑出来用真货口号,击其软肋,岂能不急?
其次,上市后阿里的业绩压力也很大。阿里目前股价接近100美元,市值接近2500亿美元。日前,摩根大通给予阿里股票增持评级,认为其目标股价可以达到112美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阿里必须去迎合外界和股东们的高期望。而增强盈利能力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提高平台成交量,收入也就会随基数增多;第二,提高佣金比例和推广费用。
去年,阿里双十一单日创造了350亿元的销售额,今年的目标一定更高,但是如果在双十一那天遭到竞争对手的狙击,达不成预期,阿里将会十分难堪。所以,用商标逼迫京东、苏宁等玩家与双十一这个节日划清界限,逻辑上就很明白了。
“双十一是我的节日,你们都滚开。”这是阿里最想说的话。
[pagebreak]
图说:狗跟猫是天生宿敌
根据“蓝鲸TMT网”公开的截图,阿里在发给电视台的邮件中用了“施压”等词语。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老大哥,这家企业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电视台顺应阿里要求,京东、苏宁被迫更改广告语,这是可想而知的结果。
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想必阿里人自己也明白,对手们虎视眈眈,想要夺下阿里城池已不是一天两天。从长远来看,如何创新业务模式、顺应时代要求,才是阿里需要紧迫思考的问题。否则,当未来电商人口红利消失,阿里就算注册再多的广告商标,也无济于事。
就在第六个“双十一”临近之际,一场关于“双十一”的商标战争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