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这两类群:一类是“早晚安”群,早上猝不及防的一连串早安问候,晚上又一连串不合时宜地晚安道别;另一类则是“广告群”,一言不发就甩链接,内容包罗万象,场面称奇。大多时候,这两类都会聚集在同一个群。
显然,这类群是最先让成员退出取关的一类。
随着人们加入的社群越来越多,那些没有实质内容,不能为成员提供价值的群组不是被“免打扰”就是“被离开”。
成员选择加入一个社群大都是本着两类心理,一是结识朋友,拓展人脉,二是学习深化行业知识。能够满足成员这两类基本需求,并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后,社群也可以运营成为一个商业平台。

目前来看,运营社群大都逃不过以下4招。
线上交流
当一个社群有了足够多的成员时,想要好好运营这个社群就要做出一些规定:例如禁止发广告,鼓励行业内交流讨论。当几百号成员的聊天湮没了重要信息时,群主就要主持场面,把大家拉回正轨。
以社群“总监圈”为例,群主每天都会发起一个话题,让成员进行讨论。例如关于“校园市场”话题讨论,不仅活跃了成员,也让市场内外的人们深刻了解了这个广告大市场,每个成员的个性特点,每家公司的业务、优势都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这是发一百条广告链接都不及的效果。
线下活动
线上交流说不够,可以定期举办线下沙龙聚会,让成员相互认识,进一步加深个人感情与行业了解。如果一个社群没有线下沙龙活动,那就等于没有灵魂。如果运营好的话,线下沙龙可以通过收费成为盈利的一个部分,但初期线下沙龙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活跃社群。后期可以加入一些资源推介,收取一定推介费用。虽然沙龙规模较小,但是更为精准。一次小型沙龙能够谈成生意的几率比只是台上发言几分钟的大型活动可能性大得多。
粉丝会员
行业的专家和有价值的成员会吸引很多用户前来加入这个优秀的社群,此时众多社群运营者就会开展付费会员,会员可以以月、年、核心会员等不同等级的服务来购买。会员享受的服务众多,包括进入社群的优质群,共享社群资源、参加线上、线下的交流、培训课程、享受社群为其提供的求职、招聘服务,甚至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社群运营的其他产品,如社群周边:教材,沙龙门票等。
高端协会
当社群运营到一定规模,一个群显然已经承不下了,此时分群是必然趋势。这时候,社群就可以按人群、按行业或者按地域来进行分群。更重要的是,社群运营者可以梳理出更核心,更高端的成员,组成一个特定人群的小协会,进行社群升级。而这个高端小协会又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仅可以做业务分支,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本社群的影响力。
做一个社群并不是简简单单拉几个人过来,更不是随意说句早安,晚安就可以了,运营者需要准备很多东西,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在运营初期就要明确规定,群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但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定期分享交流,举行线上线下的聚会、沙龙。让成员的粘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