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中,洗发水的渗透率几乎达100%,中低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大部分份额,高端市场争相布局,洗护发市场格局可以说已趋于稳定,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少。不过稳定不代表不变,下面这些小变化,或正预示着洗护发市场未来的方向。

硅油洗护发产品要回归?
比如硅油洗护发产品与无硅油产品之争。
自无硅油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无硅油可谓一路强势,从硅油的危害到无硅油的优势,市场舆论一度呈一边倒态势,即便是如今,在百度新闻库搜索“硅油”二字,出现的结果也几乎都是与“无硅油”相关的文字。
譬如,“截至2014年,接近60%的日本人都认可“无硅油”洗护理念,无硅油洗护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0%左右。”
“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汉高、资生堂五大集团都搭上了无硅油的‘班车’,国产品牌们如雅丽洁、索薇娅等也纷纷加入。”等等。
虽然在“无硅油”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硅油”产品也发起过抗争,但双方争论的焦点一直在于硅油是否有害,“无硅油”是否柔顺,彼此都想干掉对方独占市场。
不过,近来言论的风向发生了小小的变化。
如近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无硅油产品要达到硅油那么丝滑,目前还没有,已经有几样东西可以取代硅油,但还达不到硅油的效果,不过已经可以用了。然而亚洲人对柔顺的要求已经有点过头了,欧美是没有的,你买些欧美的洗发精,纯正欧美的,不要国产的,洗起来会有点干干涩涩,他们也没有再做其他护理,所以为什么说硅油在亚洲市场断不了,大众市场还是硅油为主,小众市场以绿色天然为主。”
无独有偶,在一篇日化类文章的评论区,记者看到了以下评论:“硅油概念主打头皮护理,要真正达到效果需要二者相结合。去年一窝蜂打无硅油,现在做的厂家不多了,主要是功效上和有硅相差太远。个人建议以有硅洗发水为主,无硅为辅,两者结合洗发效果可能会不错。”
连无硅油之父、滋源研发首席科学家杨建中博士也不吝为硅油正名,他表示,传言硅油堵塞毛囊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硅油的劣势是在于易造成油脂残留。
双方似乎有了握手言和、携手合作的苗头。
不过要说是硅油的回归也不甚准确。据环亚集团滋源事业中心总经理孟飞表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无硅油产品在国内洗护市场的份额已达15%-20%,并保持上升趋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份额不只20%,应有20%以上。换句话说,目前硅油产品的市场份额依旧占据大头,如在超市,清扬、多芬、海飞丝等常见品牌,都可以轻易在成分表种看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字样。所以,硅油产品一直都在,回归也只能说是观念上的回归。
而握手言和追根到底,可以说是双方长期拉锯战无果,市场趋向理性选择的结果。毕竟无硅油产品至少还面临着两道坎,一是柔顺问题如何解决,二是价格问题。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用氨基酸类的起泡剂,一般会相对贵,无硅油要达到柔顺效果,你要加很多东西进去,这个成本也会更高了。”
免洗洗护发产品要逆袭?
而柔顺问题如何解决,杨建中博士提出了产品细分化的解决方案,免洗型产品被寄予厚望。
在杨建中看来,无硅油、无硫酸盐等,减负归零之后,将来则是“加正”,然而无论洗发水还是护发素,在冲洗型的产品中,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好的成分加进去,大多数都洗掉了,所以将来要结合免洗型产品,冲洗与免洗产品要结合起来。细分化是一种趋势,单一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了,现在环境的变化、人的压力变化等等,使得我们消费者的头皮头发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只要细分化才能够分工合作地解决问题。而且要强调的是,不能只有冲洗,一定要有免洗,免洗才能够真正实现养护的手段,冲洗是要减负的手段。
某高端洗护品牌总监也曾表示:“头发洗好了要进行护理,就跟脸洗好了要擦护肤品一样。洗和护是两个步骤,统一在一起是违背法则的。即使有护理成分,也被洗发水冲走了。”
而英敏特的数据同样显示:在中国城市中,洗发水的渗透率几乎达到了100%,已经相当饱和。而相对应的是,护发市场却潜力巨大,水洗型护发素、发膜和免洗型护发产品(包括精华乳和护发精油),有望成为未来拉动洗护市场发展的关键。
可见,免洗型产品从理论上来看是极被看好的,不过目前超市中,依然是洗发水产品占据更大的货柜,当然精华露、营养水等也是极方便买到的,而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则尚难定论,毕竟消费者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猜的,连杨建中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要求更加高,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难度更大,如产品粘度上,日本产品比较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