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
要说过去一年,行业内最令人瞩目的是什么,那一定是微商了。上至OEM企业、品牌方,中至代理商门店,再到下游的消费者,似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和这个行业发生点什么。而微商在2016年的表现的确可以算是最让人大吃一惊的了。
还记得去年,央视曝光微商行业一些品牌疑似传销的新闻,一下让火爆的微商受到致命打击,坐上了“过山车”,以往依靠卖代理权模式进行清库存的方式开始崩盘,高调的营销态势一下就沉入海底。如今“微商泡沫”论还言犹在耳,“断崖式下跌”却变成了直线上升,整个行业又沸腾起来。
而重新出发的微商,带着社交化电商的属性,正向着更为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走去。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大牌企业正逐渐向这一块发展,同样,大品牌的加入也使得微商成为一个更为常态化的商业模式。
被过度神化之后又遭无情挞伐,重新洗牌之后,微商又将何去何从?

OEM
我们可以发现,2016年,供应链这个词也变成了年度热词。为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库存成本以及周期循环成本,有效地将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结合起来,使其环环相扣,我们发现,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的OEM企业就被整个行业推出来了。
不管是专注于ODM/OEM业务还是努力拓展自营品牌,作为产业链源头的OEM企业,都开始频频活跃于行业舞台。登陆新三板、转变单一业务模式、更加努力拓展核心研发技术,毛利率不足30%的企业们正在努力谋求更大的话语权。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化妆品OEM企业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和国内市场整整一年“两证合一”的洗礼,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OEM企业增加,市场竞争激烈非凡,内忧外困,企业们又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进口品
进口化妆品在市场上依旧持续发光发热,可是却悄悄改变了形式。2015年最热的跨境电商,到2016年却似乎没那么灵了,巨头倾轧、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急剧攀高导致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普遍盈利程度较低,长尾效应加剧。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母婴垂直电商竞争激烈,主要针对利润较低的婴童类产品进行价格战,综合类电商的其他品类也不免收到应将,竞争者逐步增加,愈加考验企业的供货备货能力。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想要涌入本土市场,因此,自贸区和进出口跨境贸易平台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便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口品会有更多的准入门槛吗?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最open的世界市场吗?
而本期《洗涤化妆品周报》就在大量的资料收集、采访准备、与处于行业最上游的OEM企业和品牌商、平台商们沟通交流日化行业的危机与出路之后,以三个关键词为核心,形成了本期综合报道,为2016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