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焦点 » 正文

2017,如何让你家面膜生意不遇“冷”

发布日期:2017-01-21 11:07   作者孙翊伦
  2016现象谈

  1.成本上扬
 
  “一盒五十块的面膜,从总代、运营公司层层剥下来,再加上不断上升的成本,厂家拿到可能只有8块钱,这8块钱怎么去做品质呢?所以不是厂家没有能力做出好的产品,而是价格上做不出来。”
 
  今年面膜品类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人工,各类成本的增长,纸箱,面膜袋什么都水涨船高,即便在成本难以控价下,出品的价格还要维持在原来的水平,甚至为了参与多渠道混战,不断压薄利润,这样的情势下,倒逼企业思考出路。
 
  2.进口品冲击
 
  2016年的面膜体量很大,似乎人人都在用,一位品牌老总说;家里的男孩子军训晒黑了也有用面膜养护的意识。即便如此,国内的面膜品牌没有乘着这股春风扶摇直上,而是各有各的处境,很难用好与坏一刀切地评价。
 
  “大家都经历了面膜兴衰,很清楚发展过程。下半年难做,我今年很多市场走遍了大江南北,问店里面膜能不能卖,说能卖,店里品牌不缺,至少是3个以上,量下滑了,是基于个人品牌来讲的,但是面膜整体量是没有下滑。”这是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李自德的感受,也让在座的诸位嘉宾深表有同感。
 
  危机感也成为在坐来宾言谈中常常涉及的语义,焦虑在心中盘桓,正应了茜茜雨露吴总的肺腑之言:“我们做生意是在抢食,你抢他的,他抢你的,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市场竞争的环境。在坐的每个人都有危机感。”
 
  3.品质问题频出
 
  重商主义的社会氛围,一旦上道,不努力挣钱就会被多方围剿。推力也好,压力也罢,微商疯狂地采取像直销一般的模式卷钱,有时为了钱就作乱了价格,也带坏了市场风气。
 
  于是我们看到被曝光的毒面膜时不时地刺激我们脆弱的神经。使得这一品类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对面膜业产生了很大冲击。
 
  乱象不仅出现在微商,行业乱,价格也乱。品牌到店2.5折,几乎是自杀式的。但扪心自问,这样真的是损人亦不利己。
 
  有人高呼:“行业首先要自律,不要损人不利己。”的确,没有利润怎么收成。品牌乱就乱在连锁店也出品牌,代理商也出品牌。所以面膜体量很大,自家的面膜却在一步步下滑,这还不止是个例。
 
  4.终端去库存
 
  今年是一个库存消化年,大家都在为去库存努力着,特别是在终端门店,多年行走市场的广州优莉化妆品公司王总就谈到了自己观察的现象:“我们从门店获得数据,三个以上十几个品牌很正常,进口的国产的,现在店家也明白过来,买一送一也好,多品牌也好,基本会主做一到两个品牌。不会上很多面膜,因为门店压力很大。也明白一个品牌一年两万块也是很给面子了,所以绝对是三个以内,不会增加面膜品牌,2.5折是个魔咒好像很少人能打破。各个厂家的成本在这里,利润再怎么加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折扣一定会调整。”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门店在精简品牌,从前手上有十几二十个品牌的现在基本都主要做3个以内的品牌,而门店的选择对品牌方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极大的考验,只要长久坚持做好就没有问题。
2017,如何让你家面膜生意不遇“冷”
 
  2017出路谈

  1.重塑品牌价值
 
  面对人力、原材料、包材成本的逐步上升,折扣还能杀到什么时候?现场的企业总裁们纷纷发言,强调了一个核心关键词“回归本质”。
 
  本质即去掉多渠道化,拨开营销大战的迷雾,走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质量,抓品质升级和市场服务上来。要怀揣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维,把品牌力的构建锁定在源头,企业做的是长久的生意,溯源把关品质刻不容缓。
 
  在品质上扎稳了脚跟,再谈品牌价值的塑造。广州安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贺亦龙说道:“国内没有一个像国外那样有影响力的品牌,是因为没有品牌价值。我们的消费者看重品牌价值,而在此基础上,产品的品质,能够真正让解决消费者皮肤问题,真正有效才能促使消费者回购。因此面膜品牌应该真正考虑帮客户解决皮肤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如果再能够结合自己的中医养生的文化,结合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成分里面,能够给客户真正解决问题,把品牌价值做起来的话,我们的品牌就会长久。”
 
  2.稳走年轻化
 
  年轻化是许多品牌正在做的一件事,只说“年轻化”三个字有些抽象,其实就包括了包装的年轻化,宣传方式的年轻化和更加贴心注重与顾客产生连接。这样的年轻化才是形神兼备的,而不是学了一个包装的外壳,再找人直播鼓捣一下,跟风模仿走不长久,年轻化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气质。
 
  诺胜的赵棱在谈起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努力时说:“我们去年做了一个事情就是建立了一个是品牌策划团队。我们当时就觉得,市场是不缺产品,缺的是品牌意识。产品其实赋予了文化就好办了,像褚橙。这就是品牌力量。我们组建了团队之后从电商开始切入。化妆品能不能有一个像爱马仕一样的,把品牌知名度积累起来。后来在很多平台开旗舰店,在运作时发现,产品是关键。消费者买到之后能不能返单,质量是关键。消费者第一眼看到会不会产生消费欲望,包装设计很重要。我们旗舰店里评价最高的是,这个产品好好看,再是,这个产品好好用。我们要做的是把产品做好,把包装设计做好。能返单的细节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点。产品、设计包括品牌故事的一个延展,现在线上购买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们要去全方位迎合他。”
 
  3.坚持品类创新
 
  在谈到出路的时候,创新是一个核心话题,水光针已经成为过去式,有没有可以再次引爆市场的单品呢?001面膜这次横空出世或许预示了一个方向,但也不是全部,事实上品类有创新,再最终抵达终端,是否能引爆消费上还是多重外因作用的结果。但是创新已经成为了恒定不变的救市方案。
 
  广州膜法氏生物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的王歌认为生物面膜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即无添加的面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投放后,王总的公司数据评估非常理想。而作为产品推广的切入口,他们选择了微商。
 
  而花若昔生物科技的张总做的创新则是--APP控制面膜,结合线上线下一起做,线下体验,线上营销。鉴于微商推广价位高,这款技术就是抓住了此机遇,锁定精准客群,提高打开率,降低成本,这款用手机蓝牙可以控制的面膜会不会引领一股风潮呢?我们尽可期待。
 
  4.回归到服务终端
 
  并不是人人可以玩转黑科技,但是却可以把服务品质提升上来。茜茜雨露的吴总提到了一个“沉到终端”的概念,即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服务终端,逐步把渠道品牌转变成终端品牌。多渠道运营或许值得重视,但是实体绝不能放弃。
 
  不放弃终端,做好服务,才是复购之源,面对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可能更加变幻莫测的2017年,企业所能做的基本功,除了坚守品质,还有关键的一环就是用服务支撑复购。在品牌增多,竞争手段相仿的前提下,要消费者继续购买,继续忠于同一产品,那么服务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切入口。体验式营销和服务式经济或在2017年有一个新的突破点。
 
  以韩熙、膜法世家、一叶子为例,这些品牌都设有专业的线下体验店。可能店内不会产生很大的销售额,但是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体验额。这个顾客脑海里的好评是难以估价的。在门店优质服务的机制下,会员制的升级也势在必行,比如会员制会依托在线上平台,产生返利,具体的玩法也在不断演进和升级。服务没有可以套用的模板,需要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顺势而变。
 
  5.去品牌化
 
  去品牌化并不是说不做品牌,而是不仅找到经销商的利润分配,最重要还要找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点,比如消费者愿意花多钱买高质的必需品而不是廉价的打折品,可能有更多的我们未曾料想的需求。真实的人和反馈才能连接最为真实的需求,这才能迎合市场,把品牌做大。
 
  关于去品牌化,广州优莉化妆品公司的王俊则诠释得更为具体,他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为什么实体店打折2.5折,1.5折?因为他们恐慌的不是互联网、微商而是像唐三彩等各类大连锁,这些连锁太可怕了,你不给我收购,我就在旁边开一家店。两家店把你夹在中间,你卖不动。实体店还怕膜法世家这样的设计感强的门店。现在的膜法世家的店,顾客站在他门口想去里面坐坐。他会和你讲,清洁用泥膜,清洁后用片膜,晚上补水用睡眠霜。一套的东西。这是很可怕的。随后,王仲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所有产品,去品牌化,你能看到的东西第一个是差异化,第二是创新力。未来做品牌、工厂、产品也好,要树立自己的IP,做一条龙服务。品牌最缺这个。”
 
  但是去品牌化并不能一蹴而就,因为有些企业还没有钻研如何跟紧时代步伐,而是还在原地纠结成本问题。因此,有人呼吁“不要一味追求低成本,品质是唯一的一个出路!”美葆莲化妆品有限公司唐又华也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家要相互信任、品牌商应该拿着好品质的产品,去占领市场,而不是在包材上斤斤计较,这样货源方就能做到很好的服务。
 
  6.保持信心,不被负面思维干扰很重要
 
  面膜里不乏层出不穷的创新营销模式、各品牌高举高打的推广方法,以及政策的变动,甚或是一些负面新闻的曝光,这对于同行业的经营者来说,内心多少会有波动。过去对于这些信息都会高度警觉,现在却走向了麻木,其实居于两个极端都不是正确的心态,坚守品质,保持信心,不被负面思维干扰很重要。
 
  优莉化妆品公司的王总提到了一个例子:面膜谁也不会玩死谁,不管是大厂家还是小厂家进入,一些品牌三折一配送,很多厂家没有办法只好跟风,最后他自己停了,反而很多小品牌坚持的稳住的,所以信心很重要。
 
  如今,面膜的快消品观念已经形成,这是一个利好的现象。门店在压缩面膜品牌,其实对于品牌来说却是一个新的机会。保持信心和坚守品质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7.实体微商化&微商实体化
 
  今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和微商打头阵,在彼此的领域相互渗透,其实这是一条必经之路,随着流量都往线上转移,实体要去线上吸引客流;而微商单一刷屏招代理已经走向枯竭疲软期,两方对峙,共谋融合之路。
 
  广州膜法氏生物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王歌反映说:“今年CS市场整体都不好。所以引入了新理念,实体微商。怎样把实体转化到微商这个形式,进入微商平台,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我们在CS渠道上保证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整体的营销上进行全新升级。通过微商的销售方式和技术品牌,对门店培训,使用了和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的技术程序,效果很好,销量直线上升。年底日子不好过。面膜未来出路,一是从品质上做文章,一个是营销创新,”
 
  而这厢微商的动作也是迅疾而果敢,在记者以往的采访中,就有一个微商团队半年的时间扩张了50家线下体验店,这些店面不做豪华的门头装修,而决计“把量做上去再说”在终端的推广和渠道的下沉上,有着过人之处。30-60平米的空间做到功能齐全。“洽谈区”+“体验区”就能完成整个微商实体店的线下构造,节约一点可以用壁纸,在硬件设施上特别是取暖制冷设备上投入多点,一个成型的店面弄下来只要3万左右(租金+装修+产品+仪器扶持到店)当然这种打法很适合功效型产品,护肤品走的模式更多的是地推以及铺货给门店老板,采取合作分成的方式展开。
 
  8.站在政策的前端思考问题
 
  “二证合一通过率很低,国家很重视这一块。个人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有好几个大的做面膜的公司倒闭了,我们是后面收购。”现场有实力的老总认为这是一个机遇,要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现场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的则是另一个话题聚焦点:2016政策变动多,那么2017年会有什么政策,在政策面前你惶恐吗?沉默之后,众人打开了话匣子。
 
  “2017年或许会有一个新的模式出来的。因为你得跨过国家法律的限制。可能到明年四月份国家会出台一个,两级以下就属于传销。微商除了体验式服务和高复购需求以外,还要做的就是将实体店现有的会员制度拉到线上去平衡。”
 
  “国家对面膜的监管只会更严,原料和包材的问题都要更加重视,不要被政策牵着走,想法跑到它的前面去。”
 
  以上是各家思想碰撞的总结,2017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在“刚需旺盛”的共识下,每一家企业都在顺应时势做出调整,开始在各自的面膜阵地上进行“精耕细作”,踩准需求,迎合市场。会议的尾声,360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敬松提到:面膜是中国唯一可以直面世界品牌的重要品类,面膜忠诚度缺失是市场的一个机遇。作为资深行业媒体,她表示:“生态圈还是深度垂直,没有对错。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一金句给迷惘中的探路者指引方向,我们期待各品牌在积淀之后的爆发,走向品类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