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12月,各化妆品门店的门头前庭有了新的装饰,爆款堆头加上问候导语,时不时可以见到一两只可爱萌兽,温馨的感觉瞬间营造出来,圣诞的气息扑面而至,这样的场景我们已经不会感到陌生。然而,温馨的背后冷暖自知。在实体屡屡受到各方市场冲击的当下,临近年关,那些关于“寒冬”的问题虽然冷峻又不得不提。

体验项目的短暂爆发力,后续如何维系?
消费者或许会无感地来一句:门店总是会挣钱的。市场竞争的变化使得门店的地位走向边缘化,特别是传统型门店,他们开始思索从升级体验上找到吸引顾客入店的方法。面对市场的残酷,最能解救自己的方法不是刻意迎合,而是转型。将身段放低,与顾客为友。
今年变化比较明显的是:两种体验升级的相继引入,服务项目的引入(疗程产品和微雕等项目)和硬件设施的引入(定制式彩妆体验台、中岛柜体验台、美容化妆体验椅),同时不少店面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装修,使得购物氛围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以希冀顾客在店内停留更长的时间。
青岛即墨黛丽在年初引进了某款功效型品牌,配合体验的打发,在90分钟创造单品3.8万的营业额,这一纪录后来亦很难突破;山东潍坊靓丽洗护系统的杨老板也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透露:体验营销和体验引流项目、高客单价产品在短时间内带来了增长,门店也有专人通过微信和建群来维护,在前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后期不做活动就难以推动,这类品类、体验和服务升级的方法确实带来了一批优质顾客,但是要维护客情却比活动前更难。
让杨老板头疼的一点是顾客的后续维护以及客单转化,体验式服务是一招“温柔煞”,顾客可能为此付出超额预支,一旦客情维护不好,或者感觉产品效果下滑,就会失去该名顾客。
而这条实体门店的突围之路更没有可以借鉴的模板,新的问题超越了传统渠道老板们的认知,每个门店又因所处商圈和面对的人群差异而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除了在服务上进行全面升级(专业培训+爽快退换货+杜绝过度推销+不辩解),有的还选择了寻觅合作伙伴的方式,找到成熟的项目加盟机构,进行长线的顾客客情维护,避免短时间杀鸡取卵、竭尽购买热情的做法。
韩茜护理向记者推荐了其合作的门店范本,河北廊坊拥有二十几家门店的美阁系统,联手之后新店正在陆续开业。而据目前几个月的效果来看,门店的反映是:业绩稳定。门店转型吸纳专业皮肤管理治疗项目,依靠第三方的成熟落地经验来规范操作,形成“店中店”,与品类刺激或单一体验项目到来的忽高忽低的业绩相比,具有一定的收益稳定性。
留住核心骨干,进军人气时尚购物中心
店面有了投入,就会在乎产出,这个等式的周期却比预想中来得慢。“我们没有多少可供业内参考的信息,还在摸索。”一位沿海地区百强连锁总经理向记者表明心迹。
“其实现在回想一下,并不是投入了装修顾客就会那么快进店,办法是关停业绩不好的门店,另外再找一个人流大的社区型商圈开店,不会盲目扩张。今年在装修上进行了整体升级,硬件输出更标准化,人员给到的福利也增多,不会唯业绩说话,鼓励大家更认真地投入工作。”在河北美颜臣系统,贾总即深刻地意识到时代变化之下的零售之痛,也在努力的为业绩维稳创造一个助推力--鼓励员工。随着体验式项目的引用,加上终端活动变得更为频繁,基层的工作量并未减少,要为顾客创造良好的体验感,给到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薪酬更不能苛减。
而近期,美颜臣新店也强势入驻了飞云爱尚广场,打破以往街边店、社区店的区位局限,以多岛柜选购的方式和联合活动(商场活动+门店活动)的方法,渗透更多的消费人群。在实体零售即将被线上蚕食的论调下,锁定人流量和整体形象升级,依然走出了自己不一样的步调。
一方面是渠道在唱业绩不好维持,一方面各连锁也将在购物中心开辟店面作为一种方略。使本土连锁与屈臣氏一样成长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在东南沿海,中西部等许多城市,正在完成新一线城市的升级,地铁周边的商场,以及经过洗牌后活力和人流聚客力强的shopping-mall成为有实力的连锁店下一轮扩张的选择。
找人代运营须甄别对待
“有门店转让也有人在招聘,这是行业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今年很明显,门店转让有时可以止损。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去做,他们会找身边人出谋划策,或者投入更多去扩充人才。而这时还会需要负责活动策划、整体运营的新职位。”一位企业咨询机构的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近年,他们根据化妆品店转型的需求成立了代运营、代策划和代咨询的服务组,在门店还没有揽致到理想人才的时候提供活动运营咨询活动。记者短时间很难证实这类咨询是否“靠谱有效”,在该咨询部门的推介下,了解到包括化妆品门面转修设计、选址等更多附加服务和中介模式,从美博会到现在,这类的机构也渐次多起来,很难说没有经验复制的可能。
“当一部分人迷茫失意的时候,有些人就在做着他们的生意。任何门店的老板都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任何临时性的销量爆发就如同暴食一顿,有害无益。”山西悦美商贸杨经理向记者聊到行业里有人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希望大家保持镇静。
虽然利润压薄,门店上升的空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老一批创业者的坚持和努力。经历了价格战的落寞、赠品的审美疲劳、体验升级的操之过急,相信在下一个阶段,实体经营者们在快速扭转颓势面前更多一份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