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一问题前,先来谈一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彩妆。
如果说美妆的核心诉求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彩妆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善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勾勒放大个体的美感,还可以说是美最艺术化的表达——当你欣喜地看到化妆、发型和造型越来越紧密相连、互成一体,高度呈现形象之美时,当你沉醉于维密天使和各种时尚T台秀而感到赏心悦目之时,我更愿意用美的艺术来形容它。

然而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妆市场,我们有关彩妆的主要活动,更像一门生意,大家关注和了解的,也近似于一种生意之道。
很少有品牌会把给消费者传达美感和艺术放在工作的首位,有的一直跟终端店玩,你拿多少货,我给你多少活动和物料支持,有的倾向于跟明星玩,认为如此可一呼百应,有的也跟消费者玩玩,只不过他们偏以为大力度的折扣才最吸引人,至于他们爱不爱、会不会化妆对此也无暇关心。
也很少有经销商真的会有这样一种使命感,我们总在强调跟电商赛跑、与其划清界限,做差异化经营、搞体验式服务,于是彩妆被挑出来成了他们现行的筹码,在这一个个“套路”背后,保持生存和盈利才是根本。
也不能就此说他们不看重彩妆,只不过对其重要性的认知是基于商业竞争下的选择,它可能是一只能大卖特卖的产品,也可能是用来引流创收的一个工具,很少有人去注意和发掘彩妆本身的属性和价值。
有人就会紊乱,你不就是想在此“卖情怀”吗,不就想强调要把彩妆当作一种事业、而非生意吗?但情怀能当饭吃吗?
当世人唏嘘乔布斯的英年早逝,当有人从罗辑思维追到了锤子手机,总有人相信,现世和未来一直允许并渴望情怀存在。它虽然不能直接拿来当饭吃,但能教人在前进路上变得更出色、卓越。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广东蕾琪、万邦、卡姿兰等集中迎来了各自的企业庆典,他们的成长速度也反映了中国彩妆的进步,从第一支口红诞生到专业的全系产品线脱颖而出,从大流通到扎根专营店,他们一小步,国产彩妆一大步。
有意思的是,在顺应时代和追寻潮流的脚步中,他们当中也有人开始捡拾起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有人主动降低姿态要跟年轻人一起玩,用微博、用视频,也用明星的粉丝效应,一切可以跟年轻人打成一片的方式,他们都在积极尝试,品牌年轻化的战略目标让它重新焕发活力;也有人开始号召要把化妆变成大众的一个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并付诸行动……就凭着这一股日渐壮大的声音,我们有理由相信,彩妆从业者依旧有自己的情怀。
对美的艺术的理解,品牌年轻化的理念,让化妆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等等这些,由谁来守护和践行?彩妆师这一职业和群体,应该被赋予这样一种责任和使命,更理应得到重视、尊重。
这并非空谈,至少像陈飞宇这样的彩妆师“老资历”(玛丽黛佳首席彩妆师)就印证了一点,他曾这样向媒体公开表示:“首席彩妆师是荣誉也是责任……他现在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彩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女性梳妆台上和水乳霜同等地位的美妆产品。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作为彩妆的卫道士,陈飞宇义不容辞。”
彩妆师(包括培训老师、化妆师、美导等)作为连接品牌方、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中间桥梁,有观点认为,彩妆要想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彩妆师体系——充足而有层次的人才梯队、专业的培训、合理又健全的考核。
那么在现行情况下,我们行业对彩妆师这一职业和群体提出了哪些要求,又面临何种挑战?
通过上一期调查我们收集和反馈得到的信息来看,以下这些值得我们关注:
天津思宇浓商贸有限公司彩妆一部负责人吴波认为,目前行业面临的情况,一边是彩妆市场在飞速发展,上升势头明显,另一方面是专业彩妆人才短缺,尤其是又精又专的全能型人才,这中间形成的供需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雅美姿品牌总监张为民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从他了解到得情况来看,会化妆、善交际,还懂销售这样的人才身边并不多,在现有的队伍中,能往管理型人才培养的更是少之又少。
近期一直忙于招聘彩妆师的福建爱美化妆品店长俞小兰,态度也相当明确:宁缺毋滥,同时他们在招人时对应聘者的要求也提高了,各方面的条条框框也很细致。
可见,彩妆市场整体的上升发展明显带动了行业对彩妆师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从业者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对公司管理层而言,高端人才更难觅。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具体到某一位彩妆师,他(她)也面临着这些情况:
有公司要求彩妆师要持证上岗,因而他们认为彩妆师相较于一般的BA(护肤贴柜销售人员),入行门槛更高;另外也有人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上岗容易出道难,要想做得拔尖,不仅需要时间和从业经历沉淀,还要看个人悟性和学习能力,以及所在公司(平台)给到的提升空间。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大部分人都意识到了男BA和男彩妆师的独特优势,也认同他们在各自岗位(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和特长。但现实情况是,男少女多,在内地尤其是我们的专营店,男BA和男彩妆师还为数不多,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品牌方的市场培训队伍中,在高端商场或购物中心的品牌专柜上。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具备专业技能且长于设计妆容造型的男士,大部分选择进了专业院线(影楼、美容院、发廊、会所,也大量地为明星提供造型妆容设计服务,等等)。
也就是说,尽管彩妆师(尤其是男性)为各大公司所急需,但目前美妆行业对他们的包容性和吸引力似乎还不够。
一些有过团队管理和带人经验的管理层就反映,很多彩妆师都属于非常有个性的,一定程度增加了管理和储备人才的难度;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彩妆师,TA个人的工作量、投入和付出,还很难像业务人员那样被量化,因此出现了个人收入和自身投入不对等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到个人职业忠诚度和岗位稳定性。此外,也有不少人在业余或私下接单挣钱,据说在这个圈子还是常态。
以上这些问题也很让品牌方头疼。对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岗位的收入考核,以及行业上下对彩妆的培养任用,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