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秋冬时节,各化妆品品牌们就要开始乘火打劫消费者的钱包了。
YSL(圣罗兰)推出了星辰系列方管唇膏,和以往的方管唇膏不一样,这个系列的外包装像是浪漫的星空,似乎还布满闪闪发光的星尘,口红的膏体上也刻着星星的纹路。

事情起源于微信公众号“女神汇”发布的一篇名为《叫男朋友送YSL星辰,他是什么反应?》的长文,将每年十月照惯例推出圣诞限量款的品牌圣罗兰(YSL)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篇文章在发布第二天的时候,阅读量就超过了10w+,点赞数也超过1万,直接引燃舆论话题。

网上还出了调侃的段子:今天的朋友圈主要分为三波:①叫男朋友买YSL星辰唇膏&秀男朋友已经给自己买了YSL星辰唇膏的;②瞧不起需要男朋友买YSL星辰唇膏送自己的女人,并质问这类女人,自己连支唇膏都买不起?;③转发别人的男朋友送自己女朋友YSL星辰唇膏的链接,并在朋友圈问这样的男朋友哪里有卖?甚至还有人预言,马上就会推出“不给我YSL星辰,我就不起来”的表情包。
作为一个学不会满地撒泼打滚求男友买口红的姑娘,且不管YSL星辰唇膏本身如何,但是在《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看来,这真是打了一手好营销牌。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记者真的看不懂了,一个名为“GoGoGao”的微信公众号爆料,那篇关于YSL星辰的微信广告,其实是假货供应商投的,并且,在国内,已经有十几万支假的YSL星辰口红浩浩荡荡地流入市场了。
一出营销大戏
假作真时真亦假,朋友圈接连的炒作和长文、网友爱好跟风随大流的天性使然,都使得这次营销事件变得无比成功。不管是“YSL”还是“星辰”,这两个关键词都在发文当天的百度指数报表:词条“星辰”平时的百度指数只有一千多,10月18号当天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是平时的十四倍;另一个词条“YSL”平时的百度指数多稳定在一万左右,18号当天到达峰值,数值竟然超过了十九万。


当然,可能因为刷屏刷得太厉害,使得很多人产生了反感心里,在微博上挞伐本次营销事件:YSL这次营销做得太垃圾了,第一次因为广告垃圾口红我都不想买了,说实话这个广告给人感觉只要买了那个星辰,就变成了平时买不起口红的十八线城中村厂妹跪求月薪3000穿着格子衬衫头发油腻戴眼镜一脸痘168的男朋友买来的一样。
批判直男癌的出来了、弘扬女权主义的出来了,弘扬直男癌,批判女权主义的也出来了,一时间好不热闹。当然也有中立派留言:这两天的YSL营销吧,让我特别真切地感受到了“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看着自己的银行卡瑟瑟发抖,人还是要多读点经济学。似乎所有事被跟风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出现另一种批判跟风。比如最近以ysl为首的口红营销。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从安利口红变成了批判口红物化女生。的确啊,凡事过度了都不好,但是为了显得与众不同非得酸任何买口红的行为,难道不也是一种跟风?为了日常妆容买几只口红无可厚非,难道真要为了独树一帜从此拒绝涂唇膏和口红了吗。

当然,似乎除了第一天,之后大多看客对这次的营销事件的看法多是持否定态度的,毕竟只是一个限量版的产品,宣传得再厉害,在销量增长上也不会带来什么太多的变化。倒是将其理解为假货供应商的大肆宣传情有可原,毕竟星辰系列的限量版还有很多地区未上市,上市了的地方也不乏早已告罄,但那一水的代购手上却还总是满满的货源。
口红营销由来已久
其实不管是在豆瓣知乎这类文艺知识青年聚集地、还是号称*丝聚集地的贴吧,又或者各类人群都有的微博,在这些社交网站上,口红早已火得一塌糊涂。美妆博主们借各色口红的试色视频、种草图片,吸引了一大票粉丝聚集。
我们仔细观察下身边的女生,是不是涂口红的越来越多了?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讨论一下关于口红的话题?其实这是一种经济现象,就是“口红效应”,说的是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大概理解就是,当经济形势处于一个不好状态的时候,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却并不会因此降低,但是因为消费不起那些高价而奢侈的产品,因此就会转而投入一下低价的小商品,也就是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能够为处于经济衰退状态的消费者们带来一定的精神安慰。
撇开这次圣罗兰的营销本身,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营销事件还是异常成功的(抛弃掉其中蕴含的负能量以及看客们自己感受到的负能量)。一般的营销得到的结果多分为两种,拥护者的鼎力支持和反对者的遍地阻挠,泾渭分明。而在这次的事件上,我们还能看到过去很多在网上争论不休双方相持不下的问题探讨,就比如秀恩爱的方式和底线、比如精致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比如拜金主义的道德审判甚至到女权主义的廉价与否。

出现了观点的冲击和碰撞之后,传播的意义可能就从一次单纯只为销量的营销事件升级为可能影响到部分人价值观的思想引导。自媒体时代,谁都可以是对的,谁也都可以是错的。就算直男知道了什么是圆管方管又怎么样呢?就算女生有了一支限量的圣诞口红,就能开启霸气女权时代了吗?只能留下一句naive了。

另一方面,就算平时200多的口红因为限量变成了400块,其实也没有多少人是买不起的,但是当这样一支小小的限量版的口红变成了恋爱的“试金石”、自由自主的衡量标尺之后,就早已不是原来的意义了。
连记者都不由地提出疑问,每年出限量版的品牌那么多,买迪奥、纪梵希、香奈儿不好吗?买古驰、ck、爱马仕不好吗?为什么非要纠结在只有他们零头的、这根小小的口红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