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市场销售额表现乏力的大趋势下,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便成了业内共同的追求,而近年来面部精华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如同一匹黑马吸引了众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便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第二大品类的精华已经成为整体护肤市场最为耀眼的品类。
彭氏(香港)国际化妆品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成萍近日也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卖点鲜明、功效性强、四季可用的精华品类已经成为护肤市场最为耀眼的潜力品类。”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连续城市家庭样本的研究报告表明,相较于整个护肤品市场,精华的增长较为平稳(+11.1%),6.6%的渗透增长率表明其增长的主要动因是有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精华产品。
另外,上海家化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淘系大盘(含天猫旗舰店、天猫专营/专卖店、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全球购及淘宝集市等)的美妆、母婴、个护、家居清洁市场整体增速为 31.9%。
然而,在精华产品一路飙升,以及线上渠道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华产品在线上渠道的表现却恰恰相反。对此成萍介绍,今年精华产品的线上销售形势不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于精华这类功能性比较强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体验式的销售,这种特性决定了线下渠道很难被线上完全取代。二是面部精华的价格比较高,对面部精华这个品类偏好的人群年龄偏大,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或劣质产品,对网上购买这类型产品没有信心。
而跟日化行业打交道大半辈子的三星美业
以下为洗涤化妆品周报与彭氏(香港)国际化妆品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成萍的采访实录,彭氏(香港)国际化妆品集团打造了柏氏、白皙、柏美等知名品牌,旗下柏氏品牌拥有精华液、精华乳、精华霜等多种精华产品。
洗涤化妆品周报:数据显示,2012-2014年间,精华液/精华素相关产品的占比从10%上升至13%,迅速成长为增长最快的子品类。2015年精华的销售额一路飙升,渗透率也同步上涨,从去年2月低于0.8到今年6月的1.5。那么今年以来,面部精华市场的整体表现如何?和去年比如何?是否还是这样势如破竹?原因是什么?
彭氏集团成萍:今年面部精华市场表现整体不错,无论大众市场还是高端市场,都在推精华液/精华水,声称是精华原液或直接精华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无论是在包装上的创新、使用周期上的缩短还是补水保湿类精华的异军突起,都让这一品类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可以说,卖点鲜明、功效性强、四季可用的精华品类已经成为护肤市场最为耀眼的潜力品类。究其原因,其实和大环境不无关系,大环境下不仅是精华类销量在增长,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品类也在增长,例如我们相继推出的摇摇粉和砰砰水,今年的销售业绩也非常抢眼。
洗涤化妆品周报:另外一组数据,2015年7月,面部精华在线上销量同比下降了近40%,销售量最高的精华品牌WHOO 7月环比下降77%。那么据您的观察,2016年精华产品在线上的销售形势如何,依您专业的眼光看来,为什么销售额一路飙升的精华产品在线上却表现不佳呢?
彭氏集团成萍:今年精华产品的线上销售形势不佳,主要是:
一来对于精华这类功能性比较强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体验式的销售,实体店有看、闻、触、摸并试用,有着线上不可替代的体验服务而倍受消费者喜爱,这种特性决定了线下渠道很难被线上完全取代。
二来面部精华的价格比较高,对面部精华这个品类偏好的人群年龄偏大,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或劣质产品,对网上购买这类型产品没有信心。
洗涤化妆品周报:有观点认为,精华是下一个风口,您觉得精华未来的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彭氏集团成萍:预计未来精华类产品走向会趋于低龄化,因为精华类产品主要功能是肌肤的抗皱抗衰,中国老龄化趋势在接下来十到二十年会发展的特别快,而从全球来看,整体成熟年龄消费群体在扩大,消费者保养意识又在更向年轻化发展,所以整体使用人群在扩大。而且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和环境压力的加大,习惯在改变,皮肤保养走向会趋于低龄化。
洗涤化妆品周报:SK-II、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无一不是依靠精华液打头阵,获得市场口碑,现如今,精华还是不是品牌打造明星单品的王牌?
彭氏集团成萍:从宏观来看,SK-II、雅诗兰黛、兰蔻等高端品牌无一不是依靠精华液打头阵,获得市场口碑。因为这些高端人群消费力高,而且会比较倾向于购买功能性强的产品,精华作为产品线中单价最高、功能性最强的产品自然会获得青睐。而近年来随着巴黎欧莱雅、玉兰油等品牌也相继推出精华液产品后,相比较原液,精华液的消费者教育成本更低,因而也更容易推广。
洗涤化妆品周报:有门店表示受国际品牌冲击,本土精华产品受冲击巨大,据您的观察是如何呢?
彭氏集团成萍:高端品类、渠道下沉和新兴人群会成为拉动美妆市场的三驾马车,国际高端美妆品牌集中进入国内市场当然免不了对本土品牌遭成冲击,但国产品牌仍有销售优势。因为目前,大部分本土品牌的定位依然是大众线,首先在成本上就比高端品牌有优势。其次,本土品牌的渠道下沉之深,是国际品牌很难做到的。虽然互联网将渠道的差异拉平了,但是从销量上来考量,大众品牌仍具有优势。另外,就目前来说,国产品牌了解自己的消费者,更能迎合本土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