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寒冬的阴影自去年笼罩至今,业内一直有愁云挥之不去。而在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化妆品零售总额191亿元,较8月上升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7%。这也是年内化妆品零售增速第二次出现回弹,颇有几分寒冬回暖的预兆。

笼统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实际情况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瞬息之间都有新的可能。成都尚美缤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波忙完淡季的工作部署,现下“金九银十”刚过也没能闲下来。他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他最近在琢磨马云提出的“新零售”,预计公司下一步会在这上面弄些新玩法。提到化妆品零售额的增长,苏波不以为意:“我们看到这样的数据的话只当作是一个数据而已,并不能代表什么。实际情况可能是,原来买的是大宝,后来变成了雅诗兰黛,这样的话零售额自然是算在增在里了。”说到所谓的“零售寒冬”, “我周围有不少人生意境况确实不太好。”苏波如是说。
山东聊城青春别墅连锁机构总经理刘凯就直言:“现在生意不好做,熬呗。”东莞微代化妆品专卖连锁机构总经理金志祥则认为这是秋冬需求旺季带来的回涨,化妆品销售相对7、8月份有所增加是理所当然的。
大数据之下的市场真实情况如何?《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联系了几位化妆品连锁机构的负责人,或能由他们的介绍来窥知一二。
基础护肤地位稳定,爆品素颜霜蹿红
成都丽颜坊化妆品连锁总经理陈洁介绍说:“由于今年面膜的推广力度比较大,可以说销售情况是最好的。”东莞微代化妆品专卖连锁机构的总经理金志祥表示护肤套盒系列是店里的销售冠军,基础护肤的品类作为消费者的刚需品地位依然牢固,尤其是秋冬季节膏霜需求上升,可说是直接为化妆品零售额的增长出了力,另外则是彩妆贡献了不俗的销售业绩。青春别墅总经理刘凯特别提到了店内素颜霜的火热势头:“我们是九月份开始引进素颜霜,销量很好,现在是卖得最火爆的单品。”
据《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了解,今年3月以来,素颜霜的备案开始进入爆发期,光是3月份一个月就录得548条新增备案,至今整体势头有增无减。步入9月份,陆续有同行媒体曝出国内有一大批厂商已经加入或准备加入到这一轮的素颜霜大战中。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可以看到,截止到10月28日,已收录828条与“素颜霜”相关的产品名称,其中还可以见到欧诗漫、广州科玛、幸美、蜜思肤、环亚等企业的身影。由此可见,国内化妆品厂商下半年对素颜霜的“押注”已成定局,并寄予了厚望。
诚然,时下消费者众口难调,但也正由于多元化的需求才给品牌厂商提供了无限商机。市面上产品层出不穷,从过去的BB霜到风靡一时到如今的素颜霜的爆红,谁也说不准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不管如何,新品爆品的走俏不断繁荣着市场,能让经销商店老板们有生意做总是好的。
门店优化调整,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东莞的微代化妆品连锁、聊城的青春别墅和成都的丽颜坊在当地都是赫赫有名的化妆品连锁机构,均拥有二十家以上的门店,而他们在今年都对门店做了相关的优化调整。其中青春别墅关掉了其中三家经营状况不如意的门店,但总经理刘凯信心满满地表示“虽然关掉了几家门店,但是营业额一直是增长的,任务量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丽颜坊则是关掉了地段不佳的一家门店,目前已经在着手忙着新店的开业。
在产品品类结构方面,东莞微代的金志祥表示会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调整,丽颜坊则将会考虑拓展增加消费者购买意向较大的进口品和部分爆品单品的数量,而以美容院起家的青春别墅强调了未来会通过更好的体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正如苏波所言,现在时代变化得太快。年轻消费群体的新观念新思想是“互联网+”时代下各类信息的直接反映,也是给经销商和门店最大的冲击和考验。随着年轻消费者日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如何把他们从电商平台吸引到实体店,除了保证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还得在服务上针对性地下功夫。
寒冬之下,冷暖自知
在采访中记者感觉到丽颜坊总经理陈洁是一个很中庸的人,对于业内的“零售寒冬”一说他始终泰然处之:“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别的,总是会有起伏的,事物的发展也是这样,有起就有落,就像个抛物线。面对困境,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总不能就这么放弃不做了。”青春别墅总经理刘凯则很直率,在问到如何应对当下的零售不景气境况时,“熬呗!”——相信他的回答也道出了大多数经销商和门店经营者心中的无奈。在这般光景之下,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暂且不说这一概念要如何具体化实现,我们能确信的是,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就看你怎么抓住市场规律运筹帷幄。
偌大的化妆品市场熙熙攘攘,逐利者纷至沓来,有人找准风向春风得意,有人一步走错悻悻而归,其中的酸甜苦辣各人自知。路总归还是要走下去的,时已秋末,愿有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