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仍有许多门店将经营困境归咎于线上冲击的时候,近日马云又提出了“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的观点;在人们时常感谓线下门店关闭成潮日子难过的时候,也不乏有新店开疆拓土;在SKU精简几成门店金科玉律的时候,也有化妆品门店卖起了锅碗瓢盆水果袜子……
这些矛盾重重的现象同时存在,不时拷问从业者的内心,面对这样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化妆品门店会变成什么样子了?什么样的门店可以在未来的变局中焕发勃勃生机呢?
对此,《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咨询了领美妆业总经理周海峰和沈阳裕丰鑫盛化妆品总经理刘永梅,看看作为与门店关系极为紧密的经销商如何说。

精简or跨界 that is a question
首先,门店是要选择精简SKU还是增加品类,甚至跨界销售呢?
对此刘永梅坦言:“其实这种现象,有时候我也不太理解。在很多地区,化妆品店是不卖日用品的,但在东北,几乎所有的化妆品店都会卖一些别的日化产品和小饰品。”比如杯子、背包、拉杆箱等,门店会根据需要不断更新这一类的产品,以不同的产品不断引发消费者的兴趣,甚至还有门店抽奖送汽车的。刘永梅解释:“我现在觉得真好笑的就是,本来我们卖化妆品,现在什么都卖。原因主要在于门店也不知道怎么做消费者才会更感兴趣,所以用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琢磨消费者的想法。”以卖杯子为例,一个市场售价10元的杯子,由于大量进货,门店拿到3元的优惠价,然后在门店中以5元的促销价售予消费者,慢慢地消费者就会觉得在这家店买东西很划算,从而增加到店率,这时消费者就可能买些化妆品,带动化妆品销售。甚至有门店表示,一次活动这些日化品的利润比卖化妆品还多。
如此看来,化妆品专营店跨界卖些锅碗瓢盆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不过周海峰的态度则非常鲜明,他表示,锅碗瓢盆对于化妆品专营店来说确实是扯远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哪个都做不好,厂家有好的产品也不可能给到你,最后可能走到关门的地步。既然是化妆品专营店,就不能离开化妆品的范围,用心去做厂家才会选择你,才能接到更好的品牌,据此良性循环,生意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有信心。
单品牌VS单品类店 是否吃香?
其次,在门店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有的摇身变成单品类专业店,有的变成单品牌店,那么单品牌或单品类这两种门店形式,未来是否更加吃香呢?关于这个问题,周海峰与刘永梅的看法基本一致。
据了解,宁夏的化妆品门店大多品类比较齐全,基本没有单品类、单品牌店,在辽宁同样还没有单品类门店,单品牌店也不多。刘永梅介绍,在辽宁省像林清轩就是走百货、购物中心的单品牌店,但能做单品牌店的品牌也并不多,比如以前新生活做品牌专营店,但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而像娇兰佳人,也是所有品牌都做,不是单独只做自己的品牌。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品牌方面来看,要做单品牌、单品类门店,品牌的价格和品质在同类产品里边要有优势,这样才可以做成单品,如果没有足够好的产品,要做单品则非常费劲。
从门店位置来看,单品牌、单品类门店对选址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在百货、商超,如果是街边店做单品,其方圆一两公里以内,品牌的布局基本已经很密集,在价格不比商超门店便宜的情况下,街边店根本没有优势。
从产品结构上看,相比品类或品牌齐全的门店,也相对缺乏优势。刘永梅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在辽宁单品牌、单品类店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现有的购物环境,如果选择单品牌、单品类店,消费者可能会觉得不方便,如去商场买衣服,消费者不太可能只逛一个品牌,商场里边什么品牌都有,消费者看哪个合适选哪个。但是如果单纯某个品牌或品类的化妆品店,比如面膜店,消费者买面膜的时候,极有可能还要买其他护肤品等,这时面膜店买完还得去其他地方买,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说,单品牌、单品类店不够便利,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地区,单品类店很受欢迎,觉得这个店的面膜最全最好,买面膜就到这家店,但在我们这里不是这样的,消费者会觉得我能在一个地方把我需求的东西一下子买齐了,就可以了。”刘永梅如是说。
未来看好哪类门店?
综上所述,无论产品跨界,还是单品牌、单品类店,都没有得到两位经销商的好评,那么在他们看来,未来什么样的门店会生存得更好,哪些门店的经营模式更符合当前的发展方向?
周海峰认为,连锁门店经营得好不好,主要跟厂家和终端公司离不开,用心吸取厂家、终端公司和经销商的意见,加上自身的思考,这样基本上化妆品生意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刘永梅则介绍,在她合作的连锁店中,经营比较好的门店,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管理比较规范。品牌、人员、库存管理都比较细致到位,这样整个店的损耗就比较小,员工积极性也比较高,销售业绩就会增长很快。
二是产品结构比较合理。每个店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根据每个区域消费者情况有所变化,但一般比较合理的结构是:国际名品占产品体系20-25%,国内一二线品牌,如自然堂、柏莱雅、丸美、韩后等,占比50%左右,本地自有品牌占20-30%左右。
“当地一些大的门店,有些会把当地自有品牌的比例调得比较高,因为销售这种品牌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但现在一定是销售额和利润的比例综合起来看会更好一点,像盘山董氏化妆品店、丹东东港青春化妆品连锁店,他们在当地就形成了品牌化,在以前,有些消费者会觉得这些门店卖的所有产品都是名品,但是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这样的情况就行不通了,所以现在百强也都在调整产品结构,我说的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个了。”
“化妆品市场是最好做的”
说到这里,似乎带来的都不是好消息,不过对于未来市场,周海峰的观点还是比较乐观,据他介绍,在其合作的门店中,确有闭店流失的情况存在,但不是很严重,他说:“其实化妆品市场是最好做的,倒闭的门店多是一些比较偏僻的乡镇门店,在化妆品行业干的时间不长,对品牌的选择不太好,市内的老店还是不错的,就算赚得少一点,基本还过得去。”据悉,领美妆业拥有网点1000家左右。刘永梅的观点也没有相悖,其旗下400余家网点也基本保持稳定,偶有流失也能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