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焦点 » 正文

谢文坚的“重混逻辑”在逗谁玩?

发布日期:2016-09-29 17:43   作者李传玉工作室
  看题目,有点标题党的意思。其实非也。有根由。
 
  在早已沦为七荤八素都往里甩的微信群中,闪过一贴《谢文坚解读上海家化重混逻辑》。好奇!上海家化居然冒出了“重混逻辑”?可见当下的家化似乎要比葛老爷子时代敢玩新概念了。那谢先生是怎样解读“上海家化重混逻辑”的?瞅一眼。
 
  这是一篇对谢文坚参加某论坛活动演讲内容的报道文稿。在人人皆媒体个个拼标题的时代,文稿的“楔子”很重要:
 
  【他(谢文坚)以“家化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分享了上海家化对重混的理解以及上海家化在新时代下的重混逻辑。不得不说,谢文坚绝对是今天最扣题的演讲嘉宾。】
 
  此段点题有两个期待:A、上海家化对重混的理解;B、上海家化在新时代下的重混逻辑,看看谢掌门是怎样“扣题”,如何解读的。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通篇筛滤了几个来回,也没看见“最扣题的演讲嘉宾”在哪一段正面讲解了“上海家化对重混的理解”。除开标题和开篇楔子,主文甚至连“重混”两个字都未提及(基于采编文稿)。顿有被耍逗了一下的意味:好奇捡红包,里面是空的。不过被这一逗,倒是逗出了杂家的兴致:会不会这就是“重混”之妙兮?
 
  非要正面看,倒是注意到“空红包”里记录了谢文坚对上海家化企业时下的正面态度:“对于上海家化而言,它在坚持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在品牌年轻化推进、加大研发投入和改革内部机制上实现了应有的进步”……这其中有多个为业界熟悉的关键词。如: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品牌DNA、持续创新&全面创新等等(见附图)。
谢文坚的“重混逻辑”在逗谁玩?
  (图1)
谢文坚的“重混逻辑”在逗谁玩?
  (图2)
 
  谓之“熟悉”, 确切地说是谢先生近年来在行业内各种场合里宣扬的上海家化企业发展主张。例如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中他一直宣扬要坚持“中国文化元素”;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他一直主张要在“聚焦差异化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创新”等等。相信聆听过谢先生演讲的同行们都会“熟悉”: 积极、亢进、激情、向上,是他对上海家化企业发展理念的一贯宣扬。特别是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方面,思想脉路始终一脉相承。极少有上一场这么说下一场又那么说。于是便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疑问:谢掌门如此积极向上的企业发展主张,怎么就被归入到“重混”的队伍里了?那“重混”的本意是啥?
 
  顺着《谢文坚解读上海家化重混逻辑》这根线往回找,注意到活动方对“重混”的主要释义有二:①太阳底下无新事,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只是思想上的一次次重混;②发生在商业领域内的“重混”也是同样的。遂以保罗·罗默的一段话作引证:“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此段言论以下简称“保罗语录”)。寻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了。
 
  上述这段对保罗语录的引用,把你引向了年初出版的一本书:《必然》。作者凯文·凯利(简称“KK”),美国资深媒体人。基于媒体人的职业眼界著有《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和《必然》等社会新锐类思想著作。“重混”一词为《必然》第八章的分题。保罗那段语录被引用在第八章的开篇中。意在对“重混”释义的支持(俺也是缘于保罗的那段话动心买了本《必然》。只装儒雅并未看),“重混”的源头在这里(见附图)。
谢文坚的“重混逻辑”在逗谁玩?
 
  会心一笑,缘于如果不厘清这里面一揽子的牵扯。即便不“重混”,也是一锅浆糊。
 
  保罗语录的衍生与KK冀希用它对“重混”词义推出的支持,是有性质的区别。前者是美国当下著名的经济学家。这位即将出任世界银行行长的保罗先生,他在经济学领域内的重要贡献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体系。因而保罗先生大多涉及经济学术的观点无不来自他这项“术有专攻”的成就。尽管我们没有通研过保罗·罗默全部的“内生”理论体系,但藉此可以推论:在“内生经济增长”的学术系统内有条件地主张对“已有资源重新安排”,至少在学术逻辑上是成立的(查阅保罗受邀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相关资讯或有可参考信息)。因此从时空关系上着眼,“保罗语录”的衍生及原意与KK力推的“重混”概念在根源上不搭界,只是被后者引用而已。正如色男人想偷腥引用了老庄的“鼓盆而歌”来支持他的“超脱”论调一样。庄子的典故与其用意压根挨不着。
 
  另一面,“重混”词义的推出者KK是媒体人,媒体人探究社会生态是客观必然。而探究社会动态趋势的专家与研究世界经济动能的学者存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差异,也是客观必然。特别是具有“新锐”色彩的社会思想研究者,通常都会自贴反传统思想的标签。《必然》能被引发关注,正是源于它对未来时代可能发生的12种“必然”现象所做的预测。“重混”只是其中的现象之一。世人皆知,但凡说叨“未来”的事儿难免就有科幻色彩,至少它需要想象力去虚构和链接。而基于个人专业学识和职业特质等现实因素,想象力的宽度和视线长度自然会受到相应的凸显,当然也会受到局限。果不其然,KK在书中对保罗语录引用的直接目的是冀希以此佐证未来30年媒介经济增长的理由(参阅《必然》第八章223P—242P)。
谢文坚的“重混逻辑”在逗谁玩?
 
  对此,《必然》国内总经销罗胖对KK“重混”本意的注脚可谓剔骨抽筋——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无须赘言,罗胖对KK“重混”的解读已透彻到了没有遮盖。
 
  藉此可见,保罗和KK二人的经济学眼界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前者在致力于解决现实社会中某一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课题;后者则是尽其所能地预测未来世界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即便是预测也还摆脱不了个人职业(媒介)思维的局限性。固然是两人的术有专攻使然。由此即或在涉猎社会发展思想的领域内,二人的现实思想价值也不是一个质地的。
 
  敲锣卖糖,各为一行。将另一种条件下形成的观点引为自己当下的目的服务,古往今来世之常态。在此申明:本文对以“重混”引发话题的活动方任何观点不持立场。相反杂家认为这其中的许多节点对本土妆业活动的现状具有正面启发的空间。杂家的兴致在于:
 
  所有引用的目的都是给听者听,为自己证。那引用者自然知晓其意欲何为。那听者是何反应,却是前者极为关注的。尤其是后者的反应越是百态频生,这其中的妙趣便是越加妙不可言。倘若这是前者的创意追求,杂家以为这是行业活动迄今为止最具文艺色彩的创作。
 
  联想起过往职场中的一桩经历:
 
  在每年一度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某一线品牌集团)企业掌门忽然向台下与会商家提出“谁看过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天鹅湖》?”立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看得出面面相觑中的众人多显面色尴尬。杂家禁不住心下为老板叫绝——都说“代理商不好管理”,我赚了你的钱还要赢了你的人。这才叫真强势!过瘾!
 
  杂家认为以“重混”为主题的活动与《天鹅湖》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也不妨“科幻”一下:真正因了解“重混”出处而欣然参与活动的有几何?受邀出场站台的各等人物认真厘清“保罗语录”与“重混”关系的又有几位?反观对活动方抛出的概念会心一笑弦内弦外之音了然于胸的又有几尊大佛?视线移到这些观察的层面上,谢文坚因何没正面“解读”重混已不重要了。对这位拥有美国波士顿大学
 
  而另一面,既然参与了活动,无论台上的人物还是台下的受众都不可能对活动的“主题”无感。于是看点就出来了:在这个世界上,满腹经纶的鸿儒大师不足为奇;那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事通”也不足奇;稀奇的是不知所云为何物却又故作知晓的哼哼哈哈者、以及正襟危坐面露诚惶诚恐状者,最有喜感。无论哪类活动的场合都非常需要他们存在的。不了解搞不清其中的来由没关系,尽请落座。都落座了,活动方也就踏实了。
 
  其实在本土妆业圈里,担心来客落不落座是多余的。这些年来行业活动林林总总,认真瞅瞅“红包”是空的还是实的,寡闻乏见极为稀有。相反在没见着云彩从哪里飘来就听风便是雨地奔走相告弹冠相庆起来,倒是料定中的事。于是便如《天鹅湖》故事一样,料定能否吃到一大片已成为鉴甄某家活动有没有意境的重要参数。过瘾得很呐!
 
  仅以“重混”案例为例(我们注意到活动方非常在意与会者对“重混”主题的理解):
 
  一、依罗胖对“重混”的揭底:未来30年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是文化产品和媒介圈——把这张预见媒介圈产业运势的算命符贴在化妆品行业堂会的台柱字上,与化妆品产业有几毛钱的关系一眼看到透亮,但是有多少人感到了如坐针毡?这就是自信能吃定一大片的“环境保障”。
 
  二、将“太阳底下无新事,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只是思想上的一次次重混”与商业领域内的“重混”也是如此作论证性链接,依我等粗人的理解好有一比:就是“斗地主”洗牌。洗一次牌即是一次重混,但牌是不变的。每洗一次牌赢着钞票了,那就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文化人阐释问题自然不会这么糙。往玄处引申:天地人伦,夷教国道,古今中外,万物生息,无不如此。此时若联系到谢文坚的身上,那是否意味着谢掌门注定了终难摆脱葛老爷子的思想体系,在适当的时候再“重混”回来?问题在于,活动中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这个强烈的“暗示”?这就是自信能吃定一大片的“环境保障”。
 
  三、在谢先生一贯强调的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理念中,仅以“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而论,对应“太阳底下无新事”的“重混”主张,二者显然很难搭上调门儿,甚至是水火不容的两种思想。但搭不搭调没关系,只要有自信能吃定一大片就尽可开场走角儿。
 
  事实上就当下的本土妆业业态而论,但凡稍加动点小心思,能吃定一大片的几率很高。特别是能将这个对未来30年预测的“重混”幻象在一场活动中变身为朦胧诗一样的小资文艺呻吟,它的绝妙之处可谓一拍三叹,好不过瘾!
 
  正面而论:杂家对“重混”活动给到的侧面启示是肯定的。特别是看到在采编的硬逼下有些大神将“重混”定义为OBM+,“美妆工业4.0”云云,你不是笑喷,而是真的笑出了眼泪。由“重混”引发的产业思考——究竟谁在逗谁玩?
 
  在这个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任何角度作任意解读的时代,“空红包”现象给到我们的应不是一笑而过。我们的视线决然不能放在某句话原意被引用走样及至误读,是行业活动的浮华浮躁。普罗大众惯以被裹挟在逻辑谬误怪圈中成为常态,且极少有人愿意去厘清,去以正视听,这无疑是比“重混”= OBM+还荒诞的群氓歌舞升平。
 
  就个人嗜好而论,杂家是偏爱一点小资情调的。在论坛峰会遍地开花的产业环境里届复一届地办活动,能有心弄出点情调来,也能给以爆粗为瞩目的行业氛围带来一丝颜色。况且不弄则已,但凡稍许弄弄保准依然就能“吃到一大片”。这让杂家又联想其一件趣事。
 
  当年在听《现代文学》课时,教授这天的课题是《现代文学与现代主义文艺的区分》。他对产生于十九世纪的“现代主义文艺”阐释是:现代主义文艺突出的艺术种类有四个:1.荒诞派戏剧(代表:尤内斯库);2.意识流小说(代表:威廉·福克纳等);3.印象派绘画(代表:梵·高等);4.先锋派音乐(代表:R.瓦格纳和C.德彪西)。
 
  关于先锋派音乐,这个脱胎于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种类,以反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和欣赏习惯为主要表现形式。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以抽象的不承担任何现实义务的想象力为创作意念。《4分33秒》是其代表作之一。《4分33秒》自诞生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它的故事依然能“吃到一大片”,杂家为满耳充斥着“企业文化”之声的本土妆业群里走场的小资情调叫好!
 
  其实,只要稍许走点心,鼠标一点,满网上都是。我们不为不知道《4分33秒》而有什么抱憾,但我们应为自己属于哪被“吃倒一大片”中的一员而汗颜。
 
  其实,本篇原题为《群氓摆拍折射出的产业文化荒诞》,是《走出群氓的淡季》之二。换换标题,感受下“空红包”的乐趣,也挺不错。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