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市场 » 正文

差异化定位,离落地有多远?

发布日期:2016-09-18 15:21   作者林桂珊
  七夕的时候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狗的图片,年轻的朋友都默契地解读为“单身汪”,只有妈妈的评论“特立独行”:“这么可爱的狗是哪里的呀?”瞬间深刻感受到,接受互联网时代新概念频出熏陶的人对新事物的快速接收能力。有这样的消费者基础,无硅油、马油、氨基酸、弱酸、精油等,洗护产品频见新概念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历史往前翻几年,以一个洗发水产品在2013年的介绍为例:“XX包括去油止痒、去屑柔顺、去屑修复三个系列。XX原料包括12味中药:何首乌、紫苏、当归、苦参、桔梗、人参、杏仁……和云南白药精提物。”这样的描述是否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呢?利用中药、天然、植物、药物概念进行品类细化,是高端洗护兴起之初的重要特点,目前这种产品介绍似乎正变少了很多,取而代之更多的是无硅油、氨基酸、弱酸、马油、精油等概念。
 
  无论是过去的植物、药物概念,还是目前无硅油、氨基酸、弱酸、马油、养发等概念,贯穿始终的宣传理念都是对健康的追求。如一位洗发水技术研发工程师介绍:“要真正构建无硫酸盐的体系,可用的合适表活不多,氨基酸是一类比较合适的表活。”
 
  不过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双手在安排,相比无论何首乌还是紫苏都是中药,无硅油、氨基酸、弱酸、马油、养发等概念都显得更加艰涩难懂,第一次见到需要去搜索引擎科普一下才行。
差异化定位,离落地有多远?
 
  概念出现不是由企业决定的
 
  一说到概念,很多人下意识地会发问:“这是营销噱头的需要还是真创新呢?”
 
  对此,国内知名日化品牌拉芳家化总裁办主任崔洪喜表示:“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概念或产品,不是由企业主观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需求决定生产。如拉芳主打精油的产品,是根据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头发柔顺的需求而研发的。”如此说来,冥冥之中的那双手,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无形的手”。
 
  无硅油、氨基酸、弱酸、马油、精油等这些概念的广为传播,首先得益于互联网技术获取信息的简便性,如上文所述,消费者遇到陌生的概念或产品,直接在互联网上搜索就可以有初步的了解。
 
  在崔洪喜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简单的清洁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步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如烫染、油性、干性等发质不一而足,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所以产品会更加趋向细分化。无硅油、氨基酸、弱酸、马油等不同概念的出现,是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的差异化经营。
 
  高端洗护品牌迪诺总经理何庆辉同样表示:“这是企业定位的差异化,无硅油、氨基酸、弱酸、马油是如此,迪诺的‘天下第一养’的定位也是如此。能够打破质疑的是产品的品质,要用品质去证明你的宣传。”
 
  从概念到落地怎么走
 
  崔洪喜解释,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新概念或新产品产生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个好的产品却没有卖给合适的消费者,以致使用体验不佳产生质疑,从而可能影响其他人的判断;二是这个产品本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效果并不是消费者需要的。所以在崔洪喜看来,新概念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产品的功效和品质是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产品的附加值才有意义。“如一辆普通车和一辆高档车,如果高档车没有行驶的功能,那么高档车有再高的荣誉感都是一个笑话。”
 
  那么从一个概念的兴起到产品的落地,企业需要如何去预判这个概念有没有可行性呢?
 
  首先,计划推出一个新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调研。要先寻找消费者有哪些诉求没有产品来满足,或者是已有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诉求。
 
  其次,是产品的研发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能否支撑产品的研发,已经研究的配方能否很好地满足上述的诉求,即产品功效、质量能否满足诉求。
 
  最后,还要考察企业拥有的渠道能不能触及目标消费群体,否则将产品送到不需要该产品的消费者手中也是无济于事。
 
  崔洪喜表示,如果能够满足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那么这个产品很大程度上在推出后有好的市场反应。万变不离其宗,要把产品的优点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看得到、用得到。“品质用心、营销创新、传播走心,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产品整个销售过程。”
 
  其实,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的一种表达。如果有一个好的概念,并且真正能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这个概念可以让消费者更易于理解产品,如果空谈概念没有实质的好产品,概念就只能是留在概念的层级。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