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寒冬来袭,不少企业都开始抱团取暖,跑马圈地时代就此展开。
有以地域为主的陕西普丽生、江西贛美、湖南八田日。可抱团取暖的联盟虽多,坚持下来的却不多,正是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为利益的关系,不少联盟在创立初期就被迫夭折。
那么,立志建立起一个基于“共创、共享、共有”精神的美妆零售生态平台要如何不落窠臼,为中小连锁打造起优质、高效、集约的供应链,通过全方位整合第三方资源够坚强有力的增值服务体系以推动经营升级呢?

链接上下游,创始人有话说
不同于收购或者联盟,美共体采用时下流行的“众筹”方式寻求事业合伙人。每人以2.5万元现金作为进货保证金,赠与股份0.25%。当进货额超5万时,5000元的保证金以货物形式返还,并且收单订货不得低于3万,年金或不低于12万。而对于产品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合伙人不得变相降价、窜货、扰乱渠道秩序。
都是强调供应链整合,青岛金王和怡亚通却与美共体的做法大相径庭。拥有“肌养晶”、“植萃集”等自有品牌的金王今年开始不断并购华南、东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渠道商。而制定了“380计划”的怡亚通在进驻康缇之后,又陆续拿下哈尔滨三星和新疆最大的两家代理公司——科丽妍化妆品有限公司和美乐化妆品公司。
“和他们不同,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对渠道的整合,我们做的是把渠道和终端做到,但是更多的精力是在供应链上整合,尤其是费了很多心思在上游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塑造这方面。”《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了美共体发起人、战略顾问张兵武,谈及与经销商联盟们的最大不同,他告诉记者:“我们在自有品牌之外还会和最优质的品牌和产品进行合作,这类产品一定要在品类里具有绝对优势,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与经销商不同,一个经销商可能可以服务几千个终端,但是美共体现在还没达到这样的规模。可从广度上来说,在营销策划品牌和产品这方面,我们比他们接触的更深,并且我们手上所拥有的供货商和生产商资源也是经销商所不具备的。这时候我们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目前美共体正式在终端出售的仅有面膜品类,后期会在洗护、底妆陆续更上。已经从事化妆品行业十五年的美共体董事总经理龙武胜告诉记者,用面膜打入市场是切合时下市场大众化需求所做出的决定。与美共体合作的生产企业既有国内数一数二的面膜oem厂家贝豪、洁宝,也有世界知名的韩国厂家科丝美诗等等,因为直接链接上游厂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低价高质”。
共谋大事,加盟商有话说
美共体的官方微信上,正在招募第二批事业合伙人,其中有一条要求是年销量为500-5000万的区域美妆连锁店、精品店。从数字上来看,应该就只是针对中小型连锁了,当记者咨询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时,张兵武解答了记者的困惑:“大型连锁本身能力很强,能够整合到比较好的资源,而中小型连锁可能经营能力很强,但是供应链方面会稍弱,所以定位以他们为主。”
贛美联盟的发起人乐平县贵夫人化妆品店老板应惠明,曾经以发起或加入的方式经历过四次大大小小的联盟,从业二十多年的他已经既经历过行业最蓬勃发展的时光,又在寒冬下那连锁店一家一家关闭。“发起贛美联盟的时候是为了将大家联合在一起,可是还是难以避免联盟松散难管的问题。”
尽管不是美共体的元老级人物,但是作为第一批加入美共体的合伙人,应惠明还是感受到了新的变化:“终端被经销商压得苦,出货不行但是任务量又压得重,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加上先前贛美联盟内部协调控制不了,各方面政策和约定也难以落实,加入美共体也是为了让原有联盟本身有更好的发展,属于“互惠互利”型的。
贛美联盟已经改名为江西美共体,应惠明坦言,加入美共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借一个新模式将以往松散的联盟进行一个整合;二是看好美共体的产品。美共体对所有产品采取统一售价原则,参照市场同类标杆性品牌产品,在产品品质相同的的情况下,制定具有绝对竞争力的零售指导价格,一般低于标杆竞品的20%-50%,以此保证合伙人的利益。在他看来,美共体从供应链的角度切入联盟众多的日化市场,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连锁店解决渠道痛点。
和以往联盟不同,加入美共体四个月之后,他感觉总算有了新突破,这会儿好歹能做些事儿了。
画一个美好的圆,局外人有话说
一位百强连锁的总经理却对这种模式表示了担忧:“有数据表明,国际大品牌的消费者年龄阶层正在逐渐下降,我们终端也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远超过我们固有的认知。不可否认,从名创优品的成功我们也发现,‘低价’的市场依旧非常广阔,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低价’和‘高质’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当然,不管是高质高价还是高质低价总有自己的市场的,但在他看来,目前只有自有品牌的美共体在打开销路这一方面还需要仔细琢磨一番。“不管是经销商还是门店,为了扩大利润源做自有品牌的不计其数,但是有几个真正做好了的?男士护肤刚流行的时候我们也做过一次,知道其中的艰难,品牌知名度不够直接结果就是消费者不买账。”而现在,他几乎已经放弃了这个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将百强作为一个单独的渠道提供产品,大多数人加入联盟也不过是看中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优势,因此这种模式对百强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大。“他们的目标也主要是中小型连锁嘛,定位明确就能做到各取所需。但是大多联盟建立之初都是斗志昂扬的,还是要看后续发力如何。“
另一位经销商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美共体像是为终端画了个美好的圆。在她看来,这个还没有启动其他品牌的联盟看起来就像一个舍弃了渠道的品牌商。现在联盟的趋势明显,马太效应加剧,似乎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抵抗住寒冬,连她所在城镇的单店都开始联合起来获取更多资源。即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联盟的初衷,可是不管是在产品和品牌的选择方面还是对加盟者的管理方面,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或是打造零售新形态,仍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