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销售额有所下降,高温天气进店顾客少了,进店顾客只看不买,电商冲击实体门店,某某企业关闭多少家门店……实体门店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大了,“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论调屡见不鲜,转型成为许多实体门店寻求突破的利器。
不过,转型犹如向着未知出发,走这条路或那条路能不能成功,在开始之时都难以预料,实体门店只能摸索着尝试。我们知道,目前互联网+、增加体验、引入进口品、大数据运用、小业态、精细化等等各种转型的尝试层出不穷,在一二线城市的门店尤其明显,那么乡镇的门店如何应对转型大潮呢?《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了三原色化妆行总经理关英和佳丽化妆品店总经理张植,看看他们怎么说。

进口品
进口品并不是新鲜话题,但在转型之路的摸索上,进口品凭借其倍受消费者青睐的优势,也在门店尝试的名单之上,三原色化妆行便是其中的一家店。三原色化妆行是辽宁省凤城市当之无愧的龙头化妆品连锁机构,据悉,凤城在“全国百强县”位居第87位,在东北县域经济30强排名中位列第10位,近年来整个凤城市区除了三原色的15家店铺,其他只有3家化妆品店。
三原色总经理关英透露,面对行业淡季和整体经济下行,引进进口品是她比较看好的模式。三原色通过消费者调研和门店销售数据分析发现,同一功能类型的产品,国产品和进口品价格相差3-9元之间,绝大多数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口品。她还特别强调:“我们所说的进口品,主要是指原装进口的爆品,不是没有听说过的品牌,如果一个品牌我都不知道,消费者怎么会知道呢?”
目前三原色参与进口品转型的门店有3家,进口品的数量在这3家门店的占比已达50%左右。根据凤城当地消费者的特点,进口品中洗发水和面膜的占比最大,护肤品占比较小,因为“大家比较熟悉的进口护肤品都是名牌,县级门店的美誉度、可信度还不足以支撑销售这些护肤品名牌。”她也坦言,目前还处于试行阶段,现在这3家门店引进的进口品毛利空间比较小,现阶段主要起引流的作用,未来是否寻找毛利更高的进口品还得看尝试后的效果再做决定。
在云南省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佳丽化妆品店总经理张植对进口品的看法则完全相反,在他的门店,基本没有销售进口品,原因主要在于服务难以为继。对此关英也表示,希望上游企业提供更多产品知识、产品销售话术等的培训支持。
加强体验
对于目前热火朝天的转型体验概念,关张二人的观点也是截然相反的,这一次拥有8家门店的佳丽化妆品店总经理张值持正方观点。在他看来,由于经济下滑,人们在化妆品等非生活必需品上也会随着节省开支,如原本消费1000元的消费者,现在可能只消费500元,原本消费500元的,现在可能只剩下200-300元了。据张值预测,去年佳丽化妆品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左右,今年预计会有所下降,因此门店在节省一部分开支的基础上,也要把服务和体验做好,把体验和服务作为门店最基础、必须要做的事情,希望上游企业提供一些产品的体验装、试用装等支持。
反方三原色总经理关英认为,化妆品销售是一个快节奏的行业,化妆品实体门店帮买了产品的消费者在店里做服务的体验模式不是明智之举,如果一个消费者体验做半个钟,是回到了10年前店后院的模式了,增加了不少门店的服务人工成本。她建议,门店体验最好控制在8-15分钟之内,主要以教导消费者使用方法为主。
互联网+
对于“门店是否布局互联网+”的提问,这回关张二人的批判态度却是惊人的相似。据尼尔森一份数据报告显示,电商渠道化妆品销售比重从2010年的13%提升到2015年的25%,2015年上半年天猫美妆频道3788家美妆店铺,共销售62.62亿元,而大中型商超化妆品销售比重从2010年的27%下滑到2015年的16%。但是日趋火爆的互联网+之风似乎没有吹到三四五六线的乡镇门店。
关英表示:“据我所知,网店很少有卖得很好的,做网店后台必须齐全,成本与收获不成正比。同时在县级城市,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其中几乎只有5%不到的年轻人会选择回县级城市发展,网购的基础人群不多,消费群体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县级城市的一个小小的网店,又有多少人会来关注呢,所以我不做网店的。”张值也表示,电商平台高速发展与管理水平不平衡,存在假货横行等不良现象。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目前存在或未来即将出现的各种转型尝试,不同的门店由于不同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理念,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一文难以概全,通过此文,你若是能有些许启发,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