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欧洲杯决赛期间,高晓松在微博上的一张自拍上了热搜。直至今日,该微博吸引了2000余条转发、6000余条评论、2万点赞。照片里的高晓松大眼、樱嘴、尖下巴、皮肤白晰嫩滑,与平日里那张千沟万壑的大饼脸相去甚远,网友们纷纷欢乐吐槽。
与高晓松用自拍对“颜值”二字的戏谑不同,男明星、男网红甚至普通男性,不少也在“自拍五分钟,修片两小时”的路子上越走越远,利用磨皮、美白、加滤镜等提高颜值。
过去,“女为悦己者容”被视为天经地义,而男性护肤、化妆却有娘炮的嫌疑,不护肤、不化妆甚至变成直男鉴定标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达,在小鲜肉明星的影响下,男性对护肤化妆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名男性调查发现,46.6%的人支持或者接受男性化妆,57.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使用护肤品的男性正在增加;近23%的受访者表示日常的护肤程序停留在洁面,29.9%的人会在洁面后涂面霜,28.5%的人会在使用面霜前使用爽肤水或者乳液,而完成包括防晒在内全套护肤程序也有10.3%。

谁在影响男性的颜值观?
“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颜值高低与日常生活、工作的顺利与否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所谓的美貌溢价更在相亲市场和相关行业的求职面试中得到明显体现。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中国一线城市73%的男性认为外表在求职和寻求配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在流行文化浸淫下,特别是整容风气盛行的韩国文化的流行,阳刚、刚毅不再作为男性审美的唯一标准。相反,像鹿晗、吴亦凡、TFBOYS等小鲜肉的高度曝光,整洁、干净甚至略带阴柔的外表和气质吸引了一大票粉丝,把“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从一句吐槽带动成为一种风气。
随着小鲜肉的粉丝队伍的壮大,再加上真人秀节目的流行和渲染,越来越多的护肤及化妆品厂家也盯上了小鲜肉及真人秀明星的人气,这当中主要以女性护肤化妆品为主,如鹿晗代言的一叶子,吴亦凡代言的美宝莲纽约;当然也有男性系列的,如井柏然代言的欧莱雅,郑恺代言的妮维雅等等。
现状:外资护肤品占半壁江山
到个护专营店如屈臣氏、万宁等走一趟就可以发现,男性个护品在店里的陈列并不“黄金”,且一般只有一面开架的陈列位置,陈列的多是洗面奶、面霜以及剃须、除汗产品,清洁、控油、保湿、祛味可以说是男性个护品最基本也是最突出的需求。
虽然线下渠道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反映男性个护产品的销售情况,线上渠道却有最新数据。7月19日,京东美妆携手国内外男性个护品牌,如妮维雅、欧莱雅、曼秀雷敦、相宜本草等,展开“型男护肤超级品类日”活动。活动开始40分钟,全网销售额便突破千万;上线仅2小时全网销售额赶超2015年“双11”当天,全天销售额是其3倍。男性个护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从品牌来看,目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渠道,男性个护产品被消费者所熟知的,外资品牌占了大部分,如欧莱雅、曼秀雷敦、妮维雅等。外资日化企业中,多数拥有成熟的男性个护产品线,如资生堂、强生、欧莱雅。反观国内日化企业,男性个护品牌高夫及杰威尔,很少能在线下渠道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趋势:市场潜力无限,线上渠道更容易铺开
近日,联合利华拟以10亿元收购互联网男士个护品牌Dollar Shave Club的消息出街,成功地将男性个护产品营销的品牌和渠道两大关键元素摆上台面。
品牌是依然是唤醒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第一要素。
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的《中国男性对护肤品的需求特征》报中显示,虽然娱乐圈“韩流”有力地影响了中国男性的护肤观念,但却并未培养出他们对于韩国美妆产品的购买习惯,在接受调查的男性受访者中,仅有18%的年轻受访者及12%的成熟受访者表示最常购买韩国产品,而最常购买的是国货和欧洲的护肤品品牌;国货的主要吸引力在于性价比高,而欧洲品牌的吸引力则主要在于品质保证。
另外,在渠道方面,随着线下渠道铺货成本的增加,电商、微商作为近几年新发展的销售渠道,目前针对男性护肤品,发展日渐成熟。一方面,由于现在网络覆盖面广,通过电商可以在一些传统销售渠道无法辐射到的范围接触到目标消费者;另一方面,该销售渠道有效结合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评价,这种销售模式更加符合男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既了解产品品质信息,又方便购买。国产男性个护品牌杰威尔正是利用电商渠道创造销量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