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面膜市场可谓越来越热闹,珀莱雅、水密码、相宜本草等品牌今年均有面膜新品上市,甚至有些不以护肤品为主业的日化企业也相继跨界推出了面膜新品。
面膜是增长最为迅速品类?
企业的举措一向是行业的风向标,在经济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却有理由相信面膜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期。据相关资料显示,日化类已经成为2015年推动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其中护肤品及彩妆更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而在护肤品当中,面膜为护肤品市场贡献了41%销额增量,是增长最为迅速的品类。

那么在终端门店,面膜的表现是否跟数据显示的情况一致呢?
“目前我的感受是,面膜的销量确实比之前多很多,为护肤品市场贡献41%销额增量应该是有的,面膜的利润占门店护肤品总利润的20%左右。”对此,汕头初雨化妆品连锁宿经理表示。
“面膜我们卖得还行,面膜的利润约占门店护肤品总利润的百分之十几。”福建建州永丽化妆品高经理如是说。
河南三门峡卓悦美妆进口化妆品专卖桂经理则表示:“在我们这里,面膜一年四季的变化不明显,都比较稳定。”
终端门店店主对于面膜销售情况的评价都比较一致,今年以来,面膜在化妆品门店的销售明显增长。业内人士认为,面膜已成为化妆品行业继护肤、彩妆、洗护之后的第四大品类。
汕头初雨化妆品连锁宿经理解释其今年面膜增长快速的一个原因,初雨连锁经营了两三个面膜品牌,目前实施的销售模式与过去不同,目前是根据消费者的肤质需求,按疗程给消费者搭配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一次消费可能会买二三十片,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次仅买一盒,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客单价,销售额也随着增加了。
同时据部分终端门店销售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面膜主要有面贴膜、免洗面膜等。
脑洞大开:面膜自动售卖机、可食用面膜
据终端门店店主介绍,除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面膜市场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
首先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面贴膜的材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厚厚的纺布等材质,转变为薄薄的蚕丝面膜、吸附性强的竹炭面膜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同时,护肤品企业对面膜品类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面膜的包装也更趋年轻化。
另外,面膜的销售渠道也有了一个创新性的变化,近年来,面膜自动售卖机在业内悄然流行起来。据悉,面膜自动售卖机的操作方法简单,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付款购买。同时,有些还设有“肌肤测试仪”,通过测试后会建议消费者适合购买哪种类型的面膜。
而在“可食用”的路上,化妆品企业似乎正在举行一场接力赛,面膜企业也已经接过了接力棒,继纸膜、泥膜、冻膜后,有企业推出了“可食用”面膜。据悉,该种面膜的精华液可以被食用,如果不小心弄到眼睛或嘴巴上,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面膜未来市场将更加广阔
面膜在终端门店可喜的市场表现,也让业内对面膜的未来增加不少信心。高经理同样表示,未来面膜的市场会更加广阔。普及率升高和使用频率的增加都将促成面膜未来的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大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格局明显变化,产品定价更加合理,而也从一个方面促使消费者提高了面膜的使用频率。据统计,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年轻女性仍然是面膜市场最重要的消费者,过去2年间,20~35岁的女性中,面膜的使用渗透率提升了3.3个百分点,平均每周使用面膜的渗透率由16%增长到19%。而即使是年龄在46~50岁的女性中,也有9.4%的人群每周使用。
除了女性,男性消费者对面膜的重视也在逐步提高,男女对面膜的关心指数分别为62%和38%,说明在中国不论男女都对护肤感兴趣,面膜的普及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调查数据表明,2015年有48%的中国城市家庭购买过面膜。
近期英国一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女性仅在面膜上的花费就达到了65亿元人民币,这比2013年高出了20%。这家公司预计,到2019年中国的面膜市场预计将达到130亿元人民币。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2015年在微商的负面效应和连续的质检问题的冲击下,面膜品类并不好过。尽管如此,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面膜的销售额较2014年增长24%,可见面膜品类依然有很大的生命力。
未来市场更大,消费者更加理性,使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
以前的面膜,定价比较高,使用频率没那么高,现在保养型的面膜定位,受众更加广泛,
未来还有很大发展
国内面膜不太喜欢进的原因 国内很多面膜添加香精,打开闻到一股香味,不喜欢添加香料的
日前,尼尔森发布了《中国零售市场七宗“最”》相关报告。数据显示,面膜以24.6%的增长率位居第一,成线下销售额增长率最快的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