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购、海淘、跨境电商等海外购物方式已经数见不鲜,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让进口品市场需求逐渐变大。根据艾瑞数据统计,目前进口品在中国整体占比约13%左右,并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攀升,预计到2018年,进口品将会占到零售总比的30%。而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1-10月份,我国化妆品进口累计数量达61252吨,同比增长50.2%;1-10月份化妆品累计进口金额为150.76亿元,同比增长36.2%。
进口化妆品浪潮已经持续了1年左右,各种品类品牌大量进入中国,看似红火,然而有相关调研显示,有的进口品在店铺的平均占比不足10%,线下市场反应远不如预期,进口化妆品面临着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四川巴中秀颜堂美容化妆品连锁机构总经理扈强:时尚单品是进口品主流
秀颜堂总经理扈强坦言,自己店内进口化妆品仅占5%,以香水、面膜、护肤品为主要品类,“进口的化妆品销售情况相当差,只能作为店里产品的一个补充,一个月下来销售额大约就是几万左右”。进口品成本高、办理周期长、质量无法保证等困扰使得国产品牌仍是扈强店里的主角。
大家都知道进口品卖得贵,但是为什么会贵?是定价高,或是中间流通环节高,还是真的成本就高?其实几方面原因都有。现在进口品主要分布在欧美澳日韩等区域,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力、生产和运营成本都比中国要高,国内总代拿货的成本就高出几倍。此外,总代通过几层分销到零售店,中间经过几次加价,又增加了流通成本,零售店能5~6折拿到货就谢天谢地了,但是这个折扣能行吗?现在零售店天天都在做活动做促销,如果全场打个7折6折还如何盈利?利润偏低,所以零售店也不愿意卖。
另外,进口品不管是证件、物流还是订单,整个办理周期平均在一年到一年半,再加上品质和来源都得不到保证,相比国产品牌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扈强认为值得引进的进口品主要是时下流行的时尚单品,这样既能吸引消费者,又不用过于考虑市场诸多因素,又弥补了同类国产品牌的缺憾,例如前段时间因韩剧《太阳的后裔》而火的兰芝双色立体唇膏和气垫BB霜。
妮美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鹏飞:进口品比国产品牌更有优势
妮美总经理高鹏飞认为:“别人认为进口品在国内市场容易‘水土不服’,认为它们应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不够‘与时俱进’,但在我看来,代理进口品牌的好处与优势非常明显。”据了解,自2012年起,妮美陆续代理了谜尚、蜜丝佛陀、妙巴黎、安娜苏、贝佳斯、VOV、姿人、嘉莉比奥、nokdu等进口品牌。目前,进口品牌销售在妮美代理的品牌中独占鳌头,占比已超过70%。
与国产品牌相比,高鹏飞认为,国产品牌在终端的促销政策略显浮躁,动辄打6折、打5折,甚至买一件单品送一套产品,销售量虽然可观,但品牌形象力却被削弱,不利于长远销售。与之不同的是,得益于进口品牌耕耘市场多年所积累的口碑,消费者对进口品的价格接受度更高,不会造成终端促销乱象,销售更为稳定和持久。此外,在细节的处理上,高鹏飞也认为进口品牌似乎更胜一筹。进口品牌经过更长时间的品牌积累,已经进驻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更为正规和完善的公司体系。一个例子是,在妮美代理的进口品牌中,无论哪个进口品牌,每一个进口单品都要开增值税票据,这样的细节让高鹏飞对进口品好感倍增,运作起来也更为放心。
据高鹏飞透露,妮美目前前期的市场铺垫已基本完成,现在即使没有大的市场动作,每月新增的订单也在200万元左右。
高鹏飞介绍说,目前妮美的线下CS渠道网店超过300家,在百货内开设了6家“品牌集合店”,并打算于今年将门店数扩张至10家左右。他表示,“随着妮美代理的品牌逐渐增加,渠道需要扩充,拓展商场渠道是必由之路”。以谜尚为例,在CS渠道的月销售额约为5万元左右,但在品牌集合店,这个数字可以扩大至3倍,达到15万元。
引进进口品要把握好市场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的升级并日益呈现多元化,实体店铺却无法很好的满足这部分需求,由此便出现了国内实体店迎来“寒冬”和中国人成为国外疯狂购物的“爆买客”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进口品被大众消费群接受并进驻主流消费渠道成为必然。从零售实体店的角度来看,为了吸引新的客群,同样需要进口品来丰富门店的品牌结构。进口品进入实体零售店已成趋势,并将在店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进口品都是人见人爱的香馍馍,不是所有进口品都适合目前的零售店。
总体来说,最近2~3年,进口品会有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论是迎合市场需求丰富产品结构,还是创造新的利润增长,对于零售店来说,进口品新浪潮的机遇必须要抓住。而引入什么品类,做什么品牌,如何能够准确切中市场需求又能控制好成本,是零售店亟需思考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