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专营店 » 正文

反思 | 实体店的“流量”到底是什么?如何经营好它?

发布日期:2016-08-05 16:53   作者赵向阳
  大约在两三年前,O2O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流量”这个发源于互联网的专业词汇开始在实体店流行。当时盛行一个观点:线下门店可以向线上输出“流量”,从而形成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很多试图进军线上的实体零售企业家都曾经列出这样的算术题:我有N家连锁门店,每年有M万进店人次,便可以向线上输出M万流量。
 
  然而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来反思该观点,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消费者一旦在你的实体店无法满足需求,他便会转向其他门店而非你的线上商城。从实际的操作角度来看,线下向线上转化流量存在引流成本高、顾客黏性低、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那些早期试图线下向线上引流做电商的实体店早已悄悄转型,瞄向跨境电商等新的突破口。
 
  那么,到底有没有实体店的“流量”一说?如何经营好它?《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如果说要有的话,实体店的“流量”其实就是客流。狭义上讲,就是实际到店发生的成交笔数;广义上讲,任何到店的消费者都可以称之为“流量”,不管他有没有发生购买行为。
 
  笔者认为,实体店要经营好“流量”,必须将客流拦截在门店“就地消化”,而非舍近求远而引流至线上。观察今年上半年以来实体店的诸多新玩法,我们会发现一些奉行务实主义的零售企业早已洞察这一趋势,他们的所有经营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扩大客流、留住客流、就地消化。
反思 | 实体店的“流量”到底是什么?如何经营好它?
 
  1、增加营业时间以扩大“流量”
 
  这一现象在餐饮企业表现最明显。最早是一些西式连锁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开展,现在逐步扩大到一些中式连锁餐饮甚至是一些个体的餐厅。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门店房租费用和运营成本高企,在这个时候增加营业时间来吸纳更多客流,便是低成本、高效率扩大“流量”的最好办法。
 
  2、增加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客流
 
  这种扩大“流量”的办法在餐饮企业和便利店业态中比较常用。在一些中餐连锁店,你会发现在一些常规菜品之外,还增加饮品、甜点、甚至如端午节粽子等当季畅销的食品。而在一些便利店,除了加强日配商品的供应之外,还增加取票、收发快递、代缴费以及一些便民服务。
 
  在“互联网+”的思潮之下,实体店经营者也顿悟出能够扩大门店“流量”的“实体店+”,派生出多种此前不常见的项目和服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3、增加商品宽度以吸引更多客流
 
  近期走访一些社区店时发现,经营者对商品有了更新的认识:商品结构的“宽度”比“深度”更加重要。比如某一款洗发水,有高、中、低三个档次就可以了;或者说某一品牌的矿泉水,有大、中、小三个规格的包装就可以了,从而节省出更多排面以陈列其他商品,从而增加门店的商品丰富程度。
 
  4、做好“表演技术”以黏住客流
 
  某超市老总在考察北京一家叫做果蔬好的食品超市时发现,这家店的保洁人员蹲在地上用抹布清洁地面,而在一般的超市,往往都是用拖把或者洗地机来清洁。这位老总回去之后在自己的门店尝试采用抹布清洁地面,他发现用抹布蹲在地上清洁地面效果并没有好多少,于是他反思:这是果多美故意向消费者表演出来的一种效果:保洁员都蹲在地上清洁地面了,这家店一定很干净。
 
  一些经常去日本或者欧洲考察的零售企业家也逐渐领悟到,外资超市的门店将“表演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卖场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亦或是通过一些低价商品来“表演”便宜。
 
  以国内的北京水果零售巨头果多美为例。果多美把沿街长达18米的门头,设计成可以打开的透明玻璃,在这里放置八种热销水果。每一堆水果都摆放成金字塔形的地堆。这种主打水果的地堆所营造的视觉体验,将新鲜欲滴的水果,高度饱和的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那些在果多美门口排队的顾客,充当了果多美的活广告。消费者常常会有这样一种心理:“人气旺的店面,里面的东西差不到哪里去。”果多美在门店里设四个收银台,将顾客全部“逼”在店外排队,既加快了结账的速度,也营造了人气旺盛的卖场氛围。这就是表演的艺术。
 
  5、做好营销以带动“流量”
 
  在《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过的零售企业中,最会做营销的当初孩子王。孩子王98%的销售额来自会员,这种接近100%会员制的模式使得它对会员营销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笔者了解到,为了不断吸引更多新会员,孩子王平均每家门店每年要开展1000场活动,也就是说每天要做三场活动以吸引其潜在消费群。
 
  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营销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实体店亦当学习电商,将营销做到极致,挖掘更多“流量”。
 
  6、做好定位以留住核心客流
 
  “我这是一家围绕消费者厨房做生意的门店。”香江百货总经理夏志秋在说到旗下新业态“精彩生活超市”的定位时如此表示。乐城超市旗下的“生鲜传奇”连锁店也是聚焦厨房的小业态。
 
  同样是聚焦厨房,生鲜传奇的生鲜主题更加明显,果蔬品类的经营面积要占到绝大多数;而香江百货的“精彩生活超市”包含酒水饮料、包装食品和一些水产占到了很大一部分面积。香江百货总经理夏志秋认为“精彩生活超市”的SKU数在1800种-2000种为宜,而乐城超市总经理王卫则认为,生鲜传奇的SKU数保持在1600种就差不多了。
 
  同样聚焦厨房的社区店,为何两者在选品和模式上有较大差异?《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这是由于两家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区域特色甚至门店自身的定位有所不同。在“小业态时代”,细分定位显得尤为主要,实体店经营者一定要把准定位,最大程度满足核心目标群体的需求。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