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销商说,近年来化妆品乡镇市场形势转变非常迅速,今日的乡镇市场不可同日而语。一组数据显示,现在连锁CS店的扩张重点在乡镇,大部分一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门店增长率普遍低迷,而乡镇店增长喜人,基本有20%左右的增长。
“一二线市场低迷如何打开乡镇市场”的命题并不是今年刚出现的产物,早在几年之前便在业内被广泛探讨。不过几年前说起化妆品乡镇店,“小、散、差、窜”还是人们最直接的印象,“小”即规模小,经营形式较单一,“散”即经营者分散,地域分布较广,“差”即商店货物摆放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窜”即一部分乡镇农村存在赶乡场的习惯。

那么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乡镇CS店的发展状况如何?20%增长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乡镇店增长20%这个数据是真实的,我这边也是20%左右。”探访的过程中,乡镇门店经营者大多这样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袁小春是东莞汝嘉连锁总经理,在东莞长安镇拥有16家连锁门店,在他看来,有资源的门店越来越有优势,没有资源的店越来越低迷,按照市场规律,低迷的门店经营者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尝试差异经营,如前店后院、跨界经营等。门店为了生存下来,同时会去完善门店的服务体系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东莞乡镇化妆品市场与过去多是夫妻店、杂货店的形式不同,目前以中小连锁为主,多是前店后院的经营模式,服务也更加精细化。
乡镇CS店业绩明年将继续上升
乡镇店20%增长的背后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上看,乡镇CS店逐渐走向成熟。
在乡镇,过去CS店是边缘渠道,随着经营者不断完善,商品结构、品类品牌等不断提升,目前已形成了自己长期的战略合作模式,在乡镇市场中逐渐进入主流。
“品牌资源的沉淀、品类优化的沉淀、人员的沉淀、顾客的沉淀,这四个方面的沉淀,CS渠道的优势渐渐突显出来,由此促成业绩的上升一点都不奇怪。经营者对门店的经营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沉淀了那么久,我相信明年乡镇CS店的销售增长率还会继续上升。”上述袁小春这样说。
另外,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在乡镇开设门店的租金、人工等成本普遍相对较低,门店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更高的产品,从而拉动部分消费。乡镇的电商、KA渠道等也不如一二线城市那么密集和强势,CS店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
而从消费者的层面来看,一是乡镇民众消费能力相对提高。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发达,最终受益的就是农民,收入预期增加,各种消费需求也相应增长。随着近年来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乡镇民众的收入不再只依靠于务农,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四川靓颜坊化妆品连锁总经理罗维还表示:“许多年轻人在其他大城市的收入,反哺到家乡的父母子女身上,本地收入提高,对服装、化妆品的需求增加明显。”
二是乡镇民众对化妆品品牌的认识。业内人士解释,乡镇民众对化妆品品牌的认知相对薄弱,民众对于进入乡镇市场的许多化妆品品牌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全新认识,尚未形成固化的品牌消费习惯,只要进入的品牌能够打动消费者,很多品牌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生存的土壤。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
从外因上看,首先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二线城市。袁小春认为,一二线城市门店增长率低迷,主要原因在于,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经营模式差异不大,导致较难形成各自的特色,差异化经营之路实施艰难。且一二线城市各方面的成本比较高,产品无法依靠价格优势拉动消费。
一二线城市生存竞争的艰难,让许多经营者把眼光投向三四线城市,这也是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如今三四线市场的化妆品店也面临饱和。
区域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跳跃发展并反梯度推移求得发展。化妆品CS店从一二线到三四线,再到乡镇的转移,似乎也是对这理论的再次验证,乡镇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在这情理之中。
不过,“基本有20%左右的增长”这句话目前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据陕西榆林、延安的门店经营者介绍,当地近期不仅没有20%左右的增长,反而普遍下降了20-30%。有经营者解释,主要是受整体经济下滑和人口减少的影响。据悉,一些乡镇外出务工者众多,留在镇上的多为中老年人及小孩,这类消费人群的化妆品购买力显然有限。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70%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县域,其GDP总值占全国的50%。所以无论几家欢喜几家愁,乡镇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