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风云变幻,乡镇市场发展也经历了野蛮增长的时期,一路摸爬滚打,在试错中前景:1996年洁宝开始第一次“下乡工程”并先后进行了三次尝试,但三次皆沦为叫好不叫座的试错;从2006年便开始“乡镇1+1工程”的丁家宜,在东北的“下乡运动”中也不甚如意……
以前的乡镇市场,发展并不景气,大都受限于当地消费水平、人口流失、品牌知名度、利润稀释等问题。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加强,乡镇市场今时不同往日,已成为行业觊觎的“山猪肉”。

温水煮青蛙,危机意识不可缺
在行业趋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却传出乡镇店业绩喜人,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而不少全国性连锁或区域强势连锁已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乡镇地区,企图分食乡镇市场。面对竞争,乡镇店能否守得住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随着更多强势连锁的进驻,除了守住本分,又将如何与竞争抗衡?
相比一二线城市,乡镇店所受到的电商、微商冲击毫无疑问很微小,因此,江门合弘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区坚明对于乡镇店的看法是,比城里的店活得好那是自然,只是,他认为这也没什么好庆幸的,按照他的话来说,乡镇店现在的处境便是“温水煮青蛙”。
当下来说,乡镇店的日子确实还好过,比起一二线城市,他们的生活十分滋润,但区坚明认为,即使当下日子舒坦,也应该保持危机意识,特别是乡镇店很多老板思想守旧,倘若哪一天,电商覆盖乡镇,而连锁下沉,到时候再寻求出路恐怕有点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虽然,乡镇店凭借“熟人经济”可以稳定一定的客流,但消费者心理并非只是简单的熟人经济便能打发,消费行为的产生基于对门店、产品以及服务的信任,未来,消费者只为越来越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买单,而当下乡镇店所笼络的年纪偏大的消费群体也终究会被年轻消费群体所取代。
而对于连锁下沉,区坚明建议,切勿心浮气躁、盲目下沉。就如其对单品牌店的看法,因韩国单品牌店在国内走红,不少品牌跟风砸钱,但事实上国内很多品牌尚未达到开单品牌店的影响力,放眼市场,本土单品牌店的发展大都叫好不叫座,仅充当品牌形象宣传的角色。
所以,无论乡镇店、连锁还是品牌,对自身准确的定位极为重要,切勿盲目自信。
乡镇店的三把刷子:客情、服务、模式
对乡镇店的发展,邓水梅(湖南约美美业总经理)深居市场,感慨颇多。
她说,相比城区店,乡镇店反而好做些,特别是做活动,顾客基本都是店里的熟人,微信消息一发就四面八方地赶过来了。可以看出,乡镇店在客情关系、顾客忠诚度上远超城区店。
在乡镇店,看店的一般都是老板本人,其用心程度肯定比请人看店要深,而在客情关系的维护上,熟人经济下,信任不是问题,特别是前店后院,顾客购买产品后可以直接在店内使用,后期还可借着串门的空闲来店消费,一来二往,既达成了消费,也交了朋友。
邓水梅认为,在熟人经济下,乡镇店在处理客情关系与售后服务上具备很大的优势,即使连锁下沉,乡镇店灵活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连锁无法匹敌的。相反,对于大型连锁的下沉,邓水梅认为这并不能对乡镇店构成威胁,大型连锁在管理上有统一的收银系统、活动内容、采购、工作流程、营业时间,这虽然是他们正规化管理的优势,却也成了束缚他们的井绳。
想象一下,一名顾客去连锁店买产品,乡镇消费者的惯有消费心态是讨价还价,而连锁店的价格全部统一,不能更改,倘若这名顾客提出讨价还价的要求必然遭到店员的拒绝,该顾客会如何想?邓水梅说,十有八九会以一种“又不是只有你家才有”的心态弃店而去,毕竟,现在的乡镇店早已不受困于品牌壁垒,“人有我无”的尴尬已经过去。
当然,因为有着统一的采购系统,连锁店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低价策略可能会成为连锁下沉的重要手段。
连锁下沉优势不明显,揭阳东和商贸总经理许汉东在这一点上也有共识。
他说,连锁下沉,“入乡随俗”路途艰难,不论是在店面装修上、对当地消费者消费心理的了解等问题上,连锁系统是独树一帜还是低头示好?对于一些不适宜当地消费者的系统规定,是原封不动照搬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都是正在下沉或准备下沉的连锁系统所需要考虑到的方方面面。
综上看来,对于乡镇店,其在零售寒冬下夹缝求生,业内都表示看好。有些人认为乡镇店需要具备足够的危机意识,温水煮青蛙,城区店的故事必然会在乡镇店身上重演,电商等线上渠道的冲击终究会像鳞波那般推向乡镇店,所以,及早改变心态、提升自己,这样当真正危机来临时,可以加强门店的抗打击能力;也有观点认为,乡镇店赢在客情管理、售后服务以及灵活的经营模式,体验式营销当道,乡镇店拥有核心的竞争力。
毫无疑问,面对全国连锁、区域连锁甚至区域性百货和商超的围追堵截,乡镇店虽然有其天然的优势,但是,危机意识、与时俱进是任何一个优秀企业长久发展的必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