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群是微商拓展人脉增加粉丝年度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可成为微信营销的第二战场,也可提升粉丝的归属感和粘度。当然一个社群维护的不到位,会成为僵尸群、广告群、缺乏价值感的空壳,甚至起到反作用。建一个群很容易,养活一个群需要真功夫啦。笔者今天就介绍一下养活微信社群的方法论。

一、选对人,建设一个靠谱的群
正所谓:选择大于努力。建群容易养群难。我们在建一个群之前,首先群主就要明确这个群的价值取向,群员定位,今后发展的目标,一定要心中有数,而不是一时兴起,事后才发现考虑的诸多不足。
一个好的社群建立的标准是:同好,首先是一群人,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如销售,汽车、唱歌、化妆、阅读等是自己兴趣范围的),对某个人的喜好(明星、作家等),对某种情感的依赖(同学会、同乡会、校友会),基于某一种需求(社交需求:互联网人、音乐人、文案人等)。
同时要明确建群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那就是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某个产品,提供某种爱好的交流机会,聚集某个圈子的精英,影响更多人,让某区域的人更好地交流,做某个群体的情感聚集地,认同某一价值观,共同探讨。
一定要明确是要建一个靠谱的群,从群成员的设置要是有共同的价值观的人在一起玩,也可以是自己的目标客户或者粉丝。取一个生动有精神的名字。例如:做一个关于年轻人卖萌的青春活力群取名“X萌会”,里面的人员都是精选的,进群有严格的审批和投票,每个会员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首先会珍惜这个群。群友群的制度和规则等,都正规化。
大家在一面就有荣誉感,并不是谁都可以在里面。选对了人,就会减少立规矩的成本。一个好的社群,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规矩,但都比较守规矩。可以说,因为有价值,所以可以不守规矩。有时候,因为要对付“坏蛋”“干坏事”,立了一些“好人”无法做“好事”的规矩。一个社会,不得已立这样的规矩。一个群如果要立这样的规矩,这个群就失去了价值。
二、制定仪式感,要做个有文化的社群
仪式感和价值认同是社群品牌披荆斩棘大杀四方的利器。一个群就是一个组织,一个线下的组织搬到了线上。不能稀里糊涂。仪式感是养群的一个关键,贯彻始终。
例如:新人入群的仪式:新进群成员的欢迎词,和红包欢迎新人,新人的介绍,这就是个仪式。形成一种问候的文化和习惯,形成了组织的仪式。
群规则的颁布和完善仪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新人入群必读的规则,并做成图片或文字,由群主、群管理员不定期的@全员,进行宣导,传播,止痒才能深入人心。
定期清理潜水人员:这也是需要仪式感的,例如:群内通知近期要对长期不参与发言的给予清理,然后一周后清理部分人员,再公示给大家,制造紧迫感和较真的执行力,让大家更尊重规则,活跃用户。
消除干扰因素,就是把每次话题讨论离题的人剔除掉,他们不属于这个群,无法凝聚话题的人,就是干扰因素,未来也不容易形成动员能力。剔除消极因素,一是把一定时期内不活跃的群友剔除掉,特别是把僵尸果断剔除;二是把负能力剔除。有的人总是负能量,负能量有害,影响群友,要剔除掉。
一个群建立后,一定会形成群文化。群文化就是不成文的规矩。这个规矩一旦形成,就有两个功能:一是同化;二是排异。同化,就是原来不一致的人,后来变得步调一致了,守规矩了。排异,就是始终不守规矩的人待不住,很快就走了,或者被赶走了。一旦形成了同质性,动员能力就出来了。由于社群的大众聚合,它的能力符合同频同振原理。由于步调一致,同频共振,所以能量能够叠加,这才显示出它的动员能力。做个有文化的群,有使命,不断的做文化运动。
其次要将群的名字尽量也设计的充满文化的内涵,扩大文化的辐射性。
例如: 一个小区的大妈,也可以凝聚一帮人,练习广场舞,备战广场舞大赛。
一个大学生,凝聚一帮人,发起“自由拥抱运动”,希望能够减少社会的冷漠。总之,我们并不是“拉一帮人”,而是“先有一个文化和目标,组织一帮人一起完成”。这就是文化的价值感。如果你是一个“健身会所”,那么你建立的并不是“健身爱好者沟通群”,而是“6个月,一起改变自己”群。如果你是一个做“防脱洗发水”推广的公司,你建立的并不是某某品牌洗发水俱乐部,而是:养生护发专家组。这样就是更有文化内涵。 有了文化的内涵就更有张力。
三、为群友创造价值,有价值才是核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群作为新的工具开始被社群使用,社群的力量也从未止步。它不仅能连接人与人,更能把社群与服务连接起来,创造更广阔的价值“蓝海”。社群作为媒介与平台,能让群里的人互相传递与获取信息,正在成为新媒体和社会交流的一个新平台。社群不仅弥补了微信自媒体每天更新数量固定、不能相互交流的的不足,其自创性的内容更加让社群“社会化”、“接地气”。
为群友创造价值是激活群,养群的核心策略,如果一个群没有为群友创造价值,只是虚张声势,形式主义,大家都不会长期保持热度对待这个群,就会对群产生厌倦,甚至主动退群。“社群”的本质就是:聚集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
总之,你要做的并不是“建立一个群体”,而是“感召一帮人,发起一个运动”。我们之所以凝聚在一起,不是为了“沟通沟通”、“交流交流”,而是为了一起“改变些什么”、“提高些什么”、“获得些什么”……
一般为群友创造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优质的人脉搭建,群友会在群内实名,和介绍自己的职业,行成一个新的人脉资源,定期的线下活动举办会提升群友的社群价值。第二方面群内的定期主题的讲座和探讨、学习,有利用提升知识,这也是群友们希望的。第三、行业资源信息的共享、生意合作的搭建,通过群友的逐步熟悉,合作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四、破除群老化, 微群的升级迭代
我们知道有的群长时间内的经营不善,容易产生老化,很难重新激活,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群信群的升级迭代,这样通过对群内进行通知告知因为业务升级,群员升级,需要进入一个新的微信群,这样会激活以前的活跃群友,也会对原来冷淡的群友产生新的兴趣和神秘感,那么这种神秘感会促使很多群友会去关注新的群,当然新的群一定要用心的养哦。这样会短期调动新群的热度,关键还看你今后为群友创造的价值了。
五、红包是养群破冰的小利器
娱乐时代,能用红包解决的问题,我们尽量少废话。所以红包还是养群破冰的小利器。
有些群经常出现互动热潮不够。或者会冷场,红包就是很好的激活方法。
可以选择在群内讨论很热烈的情况下红包推向高潮,可以是欢迎新人加入的红包欢迎,可以是重大活动决策的红包激活提高参与感等等,红包的有效运用也是养群过程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关于红包发多少个,你可以心里预估一下10个或者20个,占比为群总人数的20%-30%为宜,人人都抢得着失去了刺激性,太少了,落差会大。关于红包的发放金额也要适中,当然是越大越好,群友喜欢,也可以是细水长流。人均0.3-1元。很多人是为了好玩,也是为了讨个彩头。
六、核心人物要积极发挥“挑逗价值”
我们知道一个群要持续活跃,群主是主要人物,主持大局给群定位。之后是群管负责执行落实群的理念,挑逗群里的氛围。最后是活跃的人,活跃的人的参与度较高,总是能起到激活大气氛的作用,更能带动不活跃的人,养群的温度。养群的目的就是群能够良性的自主互动。当群管跟群主不在的时候,还是可以去带动整个群。有了这三种人,再加上群的主题。基本上,这个群就可以去持续的运作了。剩下的就是去执行落实强调主题了,时间久了其他的成员就自然就记住这个主题了。像天天故事群,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有故事讲,这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了。这就慢慢行程了固定的活跃时间。这个就需要去群主群管不断地去重复强调这一主题,让其他成员潜移默化地记住了这一主题。这里来重点说说群管理员的问题,我们知道一般正式运营的社群都有群管理会,群管会通常要设立惹人喜欢的妹子们,这些妹子们首先自己要在社群中多活跃,除了正常的发放一些日常的通知和群规以外,还要多多在群内互动。例如:早晚的问好,可爱的表情,与群友及时搭讪,引出有趣的话题,多多参与群友发起的话题讨论,这样能够维持群的热度。群妹子的机智卖萌都是需要智慧的。起到了养群的重要作用。能够带动活跃的群友互动。产生连锁作用,功不可没。
建群容易,养群需要真功夫。需要群主,群管理,群活跃人员,群的核心价值的惠民,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