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过去二十年间,衣物洗涤用品市场只诞生了一款革新性的产品--洗衣液,并且这种产品的诞生是替代性的,由此可见该领域的产品创新不容易,竞争也十分激烈。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衣物洗涤用品的更新迭代
在记者很小时候就知道这样一个生活常识:用皂荚树的果实,或者用草木灰来可以洗衣服、洗手和洗碗。大约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植物洗涤剂--皂角,是皂荚树的果实,它可以直接用来洗涤衣物。
国人常用的衣物洗涤用品,历史长河里在草木灰之后,还相继诞生了肥皂、洗衣粉、洗衣液这类产品。此外,近些年市面上还涌现出洗衣凝珠、洗衣球、洗衣片这类新型产品,这些基本上囊括了现存衣物洗涤用品的主流形态。
可以看出,从最原始的草木灰到皂角的改变,既体现了人类运用最基本的生化原理解决了基本日常生活所需,称得上是对衣物洗涤原理的一次启蒙,随着科技的发展已逐步被人们遗弃。到了肥皂、洗衣粉和洗衣液共存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衣物清洁功能仍然被摆在第一位置,柔顺、不伤手、留香、环保等功效诉求却受到现当代社会的格外重视,因各有所长而能彼此共存,暂且不会出现谁替代谁的局面。基于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打着高科技、超浓缩、环保这些旗号的洗衣凝珠、洗衣球、洗衣片、洗衣果也应运而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衣物洗涤用品的更新迭代是必然,并且向着更科技、环保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但从中截取一段时间来看,很难做到产品和技术根本上的革新,短期来看,表现更活跃的是有关产品形态和包装、使用方法上的创新。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近二十年来仅诞生洗衣液这一个创新典型了。
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主动寻求市场空白、研发新品
横向对比来看,本时期的洗涤用品行业,一方面是来自对手的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受制于运输物流、渠道运营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势下,一大批专注洗涤用品领域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求市场空白、研发新品,促进增长。
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9月,379家洗涤用品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4.23%,总体利润下滑15.18%。对此,该协会理事长郑舞虹解释,洗涤行业整体局面不容乐观,包括一些市场占有率很大的知名本土企业,例如立白、纳爱斯、蓝月亮和上海家化等,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要知道,近些年来洗涤行业原材料成本大多处在下行通道,而日化行业都处于价格只涨不落的状态中,眼下出现成本与利润双双下降不仅十分罕见,更令人费解。
对此有观点认为,压制洗涤企业业绩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为增加品牌曝光度的产生的营销压力,据称部分日化产品的广告和促销员等营销费用甚至占据了成本的50%-60%,其次是为占据更大销售排面在渠道推广产生的进场费、堆头费、扣点等多项开支,这些都让企业不堪重负。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便是在终端不断上演的价格战,首先燃气战火的便是洗衣液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前专业洗涤品牌没有介入衣物液洗市场,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市场价格也不透明。现在随着越来越多专业洗涤品牌和厂家的介入,通过价格快速扩大市场、抢占市场占有率,价格之间的竞争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为此,企业想要有所突破,必须通过多做不同品类、延伸产品线、投放新产品、换新包装等方式加大与消费者接触面来提高销售额。
而以蓝月亮和威露士为代表的洗涤剂龙头品牌在与KA渠道决裂后,另辟蹊径开拓线上市场,通过渠道创新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当然,无论是企业对产品和包装上的推陈出新,还是拓展销售渠道以扩大消费人群,基于这一切的前提是消费市场愿意为此买单。
可以肯定的是,衣物洗涤用品是具有刚性需求的快消品,受益于消费市场消费层次的升级、消费习惯的变迁这样的大趋势,势必为衣物洗涤市场的未来创造了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间,也能为洗涤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