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专营店 » 正文

零售新兵关于零售未来发展的一些反思

发布日期:2016-07-13 16:39   作者吴明毅
  这几年来,写了不少关于实体零售的文章,曾痛心疾首过,也曾慷慨激昂过;曾与电商势不两立过,也曾为实体电商的发展欢呼雀跃过……但当静下心时,却在反思诸如“零售到底是什么以及线上与线下又是什么”等问题,渐渐的,有这样一种想法愈发强烈——线上、线下本就是同根生,之所以被割裂成两部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总有一天,他们两兄弟会合二为一,共成大业。
零售新兵关于零售未来发展的一些反思
 
  所以,谈零售,要兼顾线上、线下;看未来,线上、线下失一不可。
 
  先谈线下
 
  近来,有这样一个想法越发的强烈:实体零售当下的困局并非由于电商冲击亦或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所致,而是经过前段时间的无序与爆发式发展所必然经历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爆发式开店与顺风顺水酿就了今日的困局,这也恰好印证了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这种困境会一直持续下去吗?答案一定是不可能的,因为零售人是一批最具学习意识且最懂市场的人,他们能迅速修复并随之爆发更大的潜力,我想这就是零售之根,同时也是大佬们预言“实体零售的春天即将到来”的底气之源。
 
  那么,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实体零售该以何种姿态继续前行呢?是颠覆自我?还是双线齐动?我认为兼而有之,但亦都不准确,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去反思甚至“入定”,我们要真正去弄明白导致当下困境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以及对手究竟是谁……我想当我们想通了,一切都会回归正途,我们不再恐慌,因为我们看透“被颠覆不可怕,怕才可怕”。
 
  所以,我认为实体零售同仁们当下最应该学会做自己、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步调,真正的沉下心来去研究商品与服务,多问问自己“顾客为什么来”以及“怎样为顾客制造更多的理由请他们来”;我们应坚信实体零售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逛”不仅是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更是满足与发泄人心理需求的最直接途径;我们应预见到国家一定会更加重视实体,因为实体创造的价值、就业与连带价值是线上电商所无法取代的,把人从家里引出来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的重要战略,这不单单是经济的需要,更是民族续存的根本问题,所以,我们不用恐慌,接下来只会越来越好。
 
  但研究商品与服务不能只停在嘴上,我们要真正扑下身子去看、去学、去研究,我们要真正了解品牌与商品的文化与价值内涵,我们要学会剥离,剥离商品表面的那些虚浮的东西,真正还原其核心价值,并将之不断深挖、放大,让更多的顾客去发现ta、感受ta,在推广、增销的同时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我们要紧抓服务力,要让顾客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宾至如归”,要让他们感到舒服,爱上逛街;我们要真正用管理、用制度、用态度让员工切实明白“服务是零售人的天职,做不好服务,就做不了零售”的行业铁律。
 
  我想,当这一切被坚决的执行、贯彻之时,当商品力与服务力重新归位之时,实体零售必将焕发更大的活力,势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重拾旧山河。
 
  再观线上
 
  在谈线上之前,我想先与大家明确一个概念——即“线上对于实体零售而言应该是其主营业务的补充与完善,而不完全是新业务与渠道的探索,于实体零售而言,线下店铺是其根本,故其关系必须是主从关系,而不能是完全的平等关系,若平等亦或是对调则易发生本末倒置、伤筋动骨之殇”。
 
  举例而言,纵观当下各大零售巨头,无论曾经最有希望的银泰网亦或是当下的各路“生肖”,着实没有一个真正的突围破局者,为何如此呢?是人不行?逻辑不通?我认为都不是,根本原因是天时、地利、人和尚未完全匹配,实体零售相较于线上电商最大的特点通俗来讲就是“接地气”,正因此也使其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且年龄偏大,据相关数据调研:实体零售员工平均年龄为37岁,而电商则为27岁,而这10岁之差却造就了巨大的知识结构与认知鸿沟,所以但论吸收与实践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即差距不是一个量级,同时由于实体具有劳动密集型兼人员流动快之特点,再结合app版本迭代速度快之特性,使培训耗费的各项隐形成本堪称“天价”,若非在体制及内部架构上进行彻底颠覆性转型,那么结果可能差强人意。
 
  虽然如此,但我坚信:实体探索线上是必经之路,但这探索一定要讲究节奏,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多试点、先赚小钱,切勿盲目铺面,因为古语有云:“橘生南为橘、生北为枳。”结果是什么,不是“橘”的问题,而是水土的问题,若一橘成枳或多橘成枳不是大问题,但坏了水土那就是系统性灾难了。
 
  因此,我认为实体的线上探索应该按照腾讯的类似“智慧系列”的方向去展开,如会员微生活化、车场智慧化、支付多样化等,绝不是用之与电商争食,如果盲目以“销售”作为导向,那极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把本来热衷于线下购物的顾客推到线上去了,而正因对比使这些忠实消费者感受到了巨头们的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能。当然我指的这些消费者不是那些从没接触过网购的客人,而是那些体验过但不愿改变其购物渠道的忠实脊梁,我们一定要明白,与诸如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比用户体验亦或是技术能力,我们确实太‘嫩’了!你也许会说“正因为嫩,我们才要奋起直追啊?”对此,我只能说,你说的没错,但有必要吗?投入产出比是怎样的情况呢?
 
  最后,我想与大家探讨一句俗语——“仗义每多屠狗辈”,为何想起这句话呢?因为我想“屠狗辈”代表的不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底层人民,更代表了一种气节与脊梁,零售人之根本就应是这样一批义薄云天、豪气逼人的“屠狗辈”嘛,当我们越来越有文化、越爱学习知识与名词之时,是不是脊梁就不再那么挺了呢?我想,人如此,零售如此,民族何尝不是呢?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