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集团又有新的动作,其2015年的财报中显示:“集团董事会认为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二孩政策将直接刺激母婴产品市场,为把握这一机遇,集团将在2016年推出针对孕妇和婴儿的个护产品。”一位霸王集团的刘姓代理商告诉周报记者,霸王进军母婴市场,他也是在媒体报道中得知消息的,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母婴产品进入渠道市场,产品尚处于规划中。

霸王又来神跨界 进入母婴市场时机对吗
结合2010年霸王集团业绩由盈转亏,进而出招进入凉茶业后无疾而终的“神跨界”,加上2015年净利润亏损1.11亿元,又出招进军母婴市场,不禁让人产生疑虑:这是病急乱投医吗?
对此,霸王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婴童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坚持做好产品品质,通过消费者的口碑不断树立国产品牌的信心,本土品牌一定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和霸王集团的信心满满相比,渠道商的看法则没那么乐观。自2010年“二恶烷事件”之后,霸王业绩由盈转亏,到2015年已是霸王集团持续第六年亏损。上述刘姓经销商表示,霸王的口碑受损,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个时候推出新品类绝不是好时机。其实霸王声誉受损之后这么多年来企业没有轰然倒塌,证明还是有消费者喜欢这个品牌的,霸王的优势是防脱的产品,在这个方面做到极致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霸王目前应该深挖自身优势,等品牌走出之前的阴影,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之后,再去考虑推出新品类。
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军母婴类产品,和凉茶一样,与霸王主打的防脱产品缺乏连贯性,对尚未赢回消费者口碑的霸王来说,如果仅仅因为国内放开二孩政策而盲目开拓母婴市场,前景难料。
母婴市场被看好 洗涤化妆品行业欲分羹
霸王进军母婴市场的决策也不是独一份,诚如上文所言,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母婴市场可以说被不断推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看好这个市场的企业前赴后继地进入。
上美公司旗下母婴品牌红色小象加大布局力度,今年3-4月分别入驻了屈臣氏2536家门店和大润发,上美公司宣称2016年还将对红色小象投入5亿广告资源,充分体现其强势进军母婴护理品类的决心。上海大虹桥美博会也拟在会上打造孕婴童护理用品专区……
比起母婴市场前景被看好,反观洗涤化妆品市场的回落,业内想开拓母婴市场也就没那么难理解了。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交易额为2049亿元,同比增长8.8%,增长幅度明显走低,化妆品行业正面临尴尬局面,一个新的增长点被发现确实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诱惑。
业内现在进入母婴市场是好时机吗?
国内的母婴市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快速发展,每年呈现递增的趋势,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国际品牌、本土品牌竞相争辉的局面。
尤其是如强生等跨国公司,凭借庞大的资本优势以及规模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往往占据上风,所以业内在这个时候进入母婴市场,免不了要面临国际品牌和主打母婴产品的本土品牌的双重竞争,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那么撇开霸王集团不谈,其他以洗涤化妆品为主业的企业现在进入母婴市场是好的时机吗?
首先从政策上看,二胎政策的实施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自不必说。有业内人士表示,化妆品生产企业自今年起统一核发、换发新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规定的实施,为换证很多工厂重新装修,重修后达到母婴产品生产标准的,企业可借此机会进入母婴市场,实现蜕变。另外,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在上市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对产品信息进行网上备案的规定,通过备案的企业进入母婴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的疑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说到产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洗涤化妆品产品普遍缺乏安全感。雪上加霜的是,据报道,美国当地时间5月2日,强生再陷“爽身粉致癌”案,路透社称,因强生未能及时向消费者揭示爽身粉中的主要原料滑石粉存在致癌风险,其还将面临1200件类似诉讼。产品安全是行业发展的伤痛,但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这反过来也是一个机会。在经营上有一个信条众所周知,哪里有不方便哪里就有商机,在消费者找不到值得信赖的产品时,企业通过好产品和合理的价格等,慢慢培养和修复消费者的安全感,借此赢得消费者信赖。
其次从渠道上看,如强生等跨国公司占据主要的商超渠道,也同时存在费用高、压力大的问题。而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在中国隶属CTR)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快速消费品市场依旧处于下行态势,销售额同比增长2.0%,远低于GDP同期6.7%的增长步伐。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销售趋势轻微下跌0.5%,顾客继续流失到其他零售渠道。由此看来,现在进入母婴市场,避开大集团的锋芒走母婴店、CS店或电商等,或许还可以在渠道上找到一些机会。
当然,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要进入母婴市场,前提是要获得生产许可;要以品质赢得消费者,前提是要有好的产品和生产好产品的资质。所以对于进入市场的时机,不同企业不能一概而论,企业要站在自身的条件和定位上去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