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占化妆品市场份额30%的美白产品来说,新政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记者了解到,一款美白产品首次申请并拿到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完整时间大约需要一年。加上费用和新标准,美白市场门槛可谓抬高不少。
新征途下,势必会迎来一次小的洗牌。
审核更严格,拿证要一年
从非特殊化妆品跳到特殊化妆品管理范围,美白产品也自然成了国家药监总局(CFDA)“特殊关照”的对象。毫无疑问,准入门槛更高、上市流程更严格是美白产品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一款美白产品申办特殊化妆品许可证大约要经历“申请、受理、技术审评、行政许可决定、送达”五个流程。如图表示:

时间上,技术审评和行政许可决定需要时间较多,分别为3个月和1个月,加上其他步骤,所需时间大约为5个月左右。但实际上,在申请之前,企业须提交大量的申报资料,其中即包括经CFDA认定的产品检验报告。而从产品被封存到检验完成,大约需要7个月。加起来,差不多一年时间。
而新规实施后,随着美白产品的加入,特殊许可证的审批量无疑会大量增加,这意味着每个批件所需的申办时间将更长。
费用上,尽管申办过程免费,但是产品检测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前广东省日化省会曾测算,单个产品申报特殊用途许可证,所花费用大约为2万元。这对以生产美白产品为主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小企业遭洗牌
美白产品须“持证上市”后,无论是门槛还是成本,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上升,必然对生产美白产品的企业影响不小。九美子媒介部门对记者回应称,“新规对大企业的影响不大,反而是好事,因为它会淘汰掉一些小企业。”
一般认为,小企业本来风雨飘摇,本来就容易伤筋动骨。新规出台后,一方面可能比较难通过审核;另一方面,漫长的审批时间和高额的审批费用,也是压垮小企业的稻草。
另据记者所知,大企业除了在申办特证上须花费更多精力外,实际上影响不大。并且因为有了特证的加持,品牌宣传上似乎更显实力。上海高姿即通过第一个推出美白特证新品,斩获了上半年同比增长100%的战绩。
事实上,新规对企业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成本和门槛的提高。在2014年4月11日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化妆品注册备案有关执行问题的函》中,CFDA明确了美白化妆品的相关注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
“仅具有清洁、去角质等作用的产品,不得编造概念,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具有美白增白功能。”
“以美白系列套装形式销售的产品,系列产品中应当至少有一件产品为美白化妆品,内部单品中不具有美白功效的,不得通过加注“美白系列”等形式变相宣称美白功能。”
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被批准生产,还是包装、宣传等方面,美白产品都有了明确执行范围。企业想浑水摸鱼,通过模糊概念来误导消费者的空间已经被挤压殆尽。
市场规范才走得远
新规的出台,也让美白特证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不少美白品牌谋准此证加大力度竞争。九美子就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自己是“美白特证数量第一” ;欧诗漫则在2014年7月就宣布推出3个特证系列美白产品,来巩固其在美白化妆品界的地位;高姿表示“携24个美白特证强势布局美白市场”。另据记者所知,京润珍珠目前已持有135个特证,堪称真正的美白大户。
此外也有不少品牌表示美白特证已经在路上,并将因此而推出特证新品。可以预想,已经持有不少特证的美白品牌将会享受前期的不少红利。待市场成熟后,将会出现一定厮杀。
美白品牌对新证的重视,也意味着它们在今后的研发和生产中,将会倾注更多精力,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这将是美白市场良性竞争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市场的逐渐规范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