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美白市场没以前那么热闹了,昔日盛景不再,一些曾有一面之缘的产品也黯然退出江湖,唱衰之声渐起。
但凡此种种,抵不过发展的潮流,这或许不是最坏的时候,行业在进行一场品质规范后的洗牌,留下来的企业在思索进步而不是怀抱侥幸。越发严格的监管,对于诚信经营和重视科研技术的企业而言,不是枷锁,而是助推器。帮助他们更加严谨、规范地运营,提高专业水准,得到健康永续地发展。

目前,许多已经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证书的企业正在进行整理规划,申特证对企业来说,肩上扛着的事业增添了一份社会使命感。
有准备的人 赢得先机
申特证不是件容易的事,申请办理的过程就很长。有时会超出它理论上的8---10个月的时间,包括检测时间和评审时间;其中检测实验周期存在客观性,实验流程需要一定时间,难以缩短。而评审时间则是固定的,每次评审会的专家不同,对于法规的理解和把控的严格度也不同,时间上只会延长而不会缩短。这样一个时期,企业没有拿到申特证,不好做针对产品的宣传,市面上的“美白”之声就会减弱,大量的营销活动势必无法施展,形成了市场上的空仓期。在没有被多次反复提醒消费的前提下,消费者面对市场上更多的选择,会转而使用别的品牌或替代相关功效的产品。
可以说,谁最早申请到特证,就增加了赢得洗牌后市场份额的筹码。这是一个抢占先机的问题,做好了准备和工作部署,先于规范化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获得高通过率就不会成为难解之题。
据在申特过程中取得多次成功经验的Z公司反映:2013年12月16日,收到食药监局的通告后,公司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做了相应的部署,将所有已经获准备案的美白化妆品集中整理规划,并且在2014年推向市场,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同时,又立即着手整理在售的所有美白类化妆品,准备申特的工作。
可见,准备得当和恰当的调整,让企业顺利地渡过了这段时间,甚至还可能取得比预计更多的销售业绩。
须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证
一款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妆品在市场上,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的往往只是这款化妆品具备某种普通化妆品不具备的功能,实际上,一款特殊化妆品从产品开始设计研发到产品投放市场,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首先,一款特殊化妆品首先要开发出具备某种特殊功能的产品配方。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选择在化妆品中可行的实现这种特殊功能的方案,而为了选定这个方案,往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文献,寻找到若干可行性方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筛选,初选出若干方案,然后对这些初选方案进行逐一验证,这个验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另一个是该方案运用于化妆品中稳定性和长期有效性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设计出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化妆品配方,接下来就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申报特殊化妆品。申报特殊化妆品需要将所设计的配方、说明文字、文献资料等按照相关要求呈报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后会组织对生产场所、设备、管理体系等进行检查,同时需要将试制的特殊化妆品样品进行各项检验,检验项目因功能不同有所差别。生产相关检查验收和样品检验都合格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组织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发放特殊化妆品生产许可。
“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京润珍珠研发部曹经理亲历了这一切,阐述着其中的不易:其实申报费倒不是让人犯愁的事,而于技术本身,因为公司方面具备多年的化妆品研发制造经验,按GMP标准建设的工厂,科研技术实力都是京润人自豪的,只是当时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无法满足同时申报较多特殊化妆品的需求,需要针对性的补强。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做了相应的方案并付诸实践。这个方案有条不紊,也为后来该公司在美白化妆品领域取得最多的特证打下基础。
2014年,该公司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培训,同时积极招聘行业内有特殊化妆品报批经验的专业人士,编入公司技术部门,并且在即时部门内部专门组建了化妆品报批备案小组,专门完成特殊化妆品的报批、非特殊化妆品备案相关工作;在化妆品报批备案小组内部,通过对特殊化妆品报批的相关程序和知识相互学习、对化妆品配方技术的相互学习,小组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提升,2014年第二季度即开始申报特殊化妆品;截止至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累积获得特殊化妆品生产许可92个,通过率100%,而且全部是一次性通过。这样的通过率和通过速度,很多专业申报特殊化妆品的机构都无法达到。
申特证听起来像一本难念的经,可也有人把它捋顺了。说到底这也是一个机会,让准备充分得当的企业能够高效拿证,在新雨后的市场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