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网销 » 正文

零售业先要搞清楚“中数据”

发布日期:2016-03-29 11:28   作者张青山
  不客气地讲,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我们所掌握、接触的,从年销售几百亿到几千万,没有真正懂数据分析的,也没有真正每天做数据分析的。最近听了一些论坛零售同行讲话,满口“大数据”、“OTO",好像不讲这个东西就不时髦,我就有点不明白,前几年讲数据都听不懂,现在不但讲数据,而且是“大数据”。
零售业先要搞清楚“中数据”

美国有个叫GARTNER的研究机构,给大数据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的和多样的信息资产。”

这话听着拗口,估计理解比较费劲,那么还有个“4V”,来表述大数据的特征:“VOLUME,表示数据体量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包括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VELOCITY,处理速度快,可以从各种类型数据中快速获取高价值信息,这一点也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本制度的不同;VALUE,价值密度高,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且惊醒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价值的回报。”

看完这个定义,请大家想想你和大数据有多大关系?搞零售企业,不能只靠玩概念,玩概念也行,是不是先要搞清楚基本概念再玩?

真喜欢玩概念,那么我再介绍一个新概念给大家,叫“小数据”,如果说大数据是在讲别人的生意,小数据就是讲你自己。通过对你自己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信息收集,来帮助你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改善自己。这个尚处于起步阶段,比我们现在流行的智能手环,就是小数据收集工具之一。

前一段一个瑞典做零售数据采集的公司,它就是用在卖场和购物车上安置射频系统,来分析卖场内客户的流动线路。找我们纳尔森合作,推广它这个东西。我说你自己一定很难推广,对方说:“是的”,因为他们接触的零售企业连现有的额数据分析都做不好,根本不会去做这种数据追踪,花费这个代价。

前年有个单位组织一些连锁超市老板去欧洲学习参观,请我去讲解,到了人家卖场,个个拿出手机一顿猛拍,看见什么都好奇,看人家的装修!看人家的货架!看人家的陈列!哇塞!人家的收银设备!人家的手推车都新鲜!好啊!我看大家拍的热闹,四散乱跑,就抽空和陪同的老外店长要他的当天的数据报表,老外愣住了,说来了中国人好几批了,还没有人要看这个的,看我讲英文,老外也很好,就拿来让我看。才没看几分钟,好嘛,几个团友围上来就是问这是什么,我说“人家的报表啊”,“张老师,这里面讲的什么,给我们翻译下啊!”,我说和我平时讲的一样啊!结果这家伙上来就抢报表,拿起手机就猛拍,吓得老外店长直摇头“NO!NO!”赶紧收起来,说看一下可以,拍照是不可以的,这个未经过授权。

其实我没有说假话,真的和我平时给大家讲的一样,和我们咨询师平时给企业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是“一样儿一样儿的。”只不过人家的是英文的而已。

我也玩个新概念--“中数据”,就是你企业现有信息系统所能够采集的数据。我给出“中数据”的定义:

包括顾客方面:客流、购买率、平均客单价格、高低峰来客数、高低峰平均客单价格、分部门平均客单价格、分商品平均客单价格、购物车分析、单个顾客习惯分析、分类顾客购物习惯分析等等。

商品方面:价格带分析、价格带倾向、价格带商品分析、库存分析、周转率转率分析、分部门分子类库存分析、缺断货分析、问题库存分析等等。

管理方面:坪效分析、人效分析、分门店分部类分组坪效和人效分析。设备效率分析、消耗分析、损耗分析、资金效率分析等等。

供货商方面:供货商品牌评价、供货商管理评价、供货商价格评价、供货商断货率评价、供货商订货反应速度评价、供货商商品周转率、供货商物流能力评价等等。

当今国内的零售企业,不论老板、店长,可以对照我上面列出的分析类型和名称,看看自己能做到哪些,哪些没有做到?哪些根本没有听过?

这些“中数据”最能反映了零售企业全面的管理经营水平,这些数据分析的能力,其实就是零售企业全面管理能力的体现,就能看出企业缺什么能力,需要提升什么管理。

如果零售企业自身的管理和传统的数据挖掘都没做好,存在于现有ERP系统中的数据抓取挖掘能力都不具备,却妄谈“大数据”、“OTO",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有一天非得让李彦宏、马云派个数据分析师过来一看,哇塞!原来这是“大数据”!这不是傻嘛!

数据分析对于零售企业,那个就是每天吃饭、睡觉一样的事情,做就好了,干嘛要讲出来。今天讲出来,一是实在是看不惯那些“伪科学”“玩概念”;二是觉得零售企业应该静下心来研究管理,研究已有的ERP信息系统,学习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通过这些硬功夫、细功夫真的去提升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根据我们观察,大部分企业对于现有ERP系统运用程度不到30%,仅限于销售、毛利、库存这样的基本统计。同样一家企业,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店铺,纳尔森管理为什么可以提升40%销售?因为我们掌握了很多数据分析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去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对商品、价格、布局、陈列、动线作出调整,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能够很快找出来企业管理和经营上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从而适应对症下药,提升管理经营的效率和水平。一般企业的问题,80%~90%都可以直接从数据分析找出来,剩下的不过是现场的印证而已。

现在实体店铺遇到了困难,有人要拥抱互联网,有人要回归零售本质。 我丝毫不反对触网,互联网是潮流,未来互联网将连接一切,谁也不能阻挡潮流,要顺应潮流,互联网+实体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我们手头明明就有强大的网络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却不知道怎么去有效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功效,自己的“中数据”都说不清楚,那么不论去奢谈“大数据”,拥抱互联网,还是回归零售本质,又有什么用处呢?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