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进店?

说到门店,不得不提的是当下化妆品店所面临的多重困境。进店率低、消费群体断层、同质化等成为经销商们对“困境”的共识,究竟是何缘由?
对于门店来说,进店率不高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因素便是电商、微商等线上渠道的冲击,且线上渠道所拦截的是目前消费的砥柱中流——以80、90后的广大年轻群体为主;对于很多老牌化妆品店来说,以往积累下来的老客户正一天天老去且其对化妆品的需求逐渐淡化,而年轻的新客户却寥寥无几,这就造成消费群体断层。
江门安达商行总经理区坚明表示,业内品牌浮躁已成公认的事实,而品牌的浮躁必然带来产品的同质,寻求短期的产品操作而不顾长远利益,于是,一款“人无我有”的产品成了奢望。事实上,专营店的困境远不止于此:人工、租金等综合成本逐年上升;市场资源过剩,供过于求……哈尔滨新奇美化妆品公司总经理刘一明坦言,即便行业停产一年,市场也不会出现产品短缺,由此可见市场的饱和度。
万店一面使得化妆品店寻求差异化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进口品则是当下众多化妆品专营店抓住的一株“救命稻草”。区坚明的主要客户分布在广东地区,作为沿海城市的代理商,他旗下90%以上的客户在做进口品,而不少门店的进口品占比甚至超过90%;而刘一明所代理的区域为哈尔滨(北方地区),客户中进口品在门店覆盖率明显比较低,但是纵向来看,进口品在门店的占比是有明显上升趋势。
之所以在店内增加进口品,江门梨梨美妆老板“莉姐”表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消费者需求,大部分时候消费者来店询问的一般都是与进口品相关的信息;在门店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化妆品店自是想尽办法让自己“不一样”,进口品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丰富门店产品品类,另一方面能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成为不可小觑的“吸客神器”。当然,随着跨境电商、自贸区等平台的出现与完善,进口品也随之进入中国市场并渐渐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进口品进店为门店摆脱困境或转型提供了出路。
进口品→差异化→竞争力→出路
化妆品店做进口品,不论是在品牌引进上还是进货渠道上,大都属于门店老板自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坑蒙拐骗的小插曲了。
梨梨美妆的“梨姐”做进口品时,进口品在业内还是个稀奇玩意儿,至少普及度远不及今天。2008年,网络已经相当发达,淘宝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国网民数量也大幅增长,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时兴的消费方式,梨姐在这样一种局势下看到了商机。
当时的化妆品专营店还是相当好做,而开淘宝店也成为很多人创业的一种途径。但是梨姐觉得,单纯地开实体店或者开网店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她决定开一家实体店,把网上一些有趣、受欢迎的产品引到线下。当然,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成,而是经过对当地市场考察作出的决定。梨梨美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县,据梨姐透露,虽然开店之初,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在当地网络并不发达,当地人们的消费依然以线下交易为主,网购并未成为习惯,因此,她决定在线下门店做出点差异化。
提起差异化,梨姐表示,在门店进口品越来越多、跨境电商平台逐渐增多等局势下,进口品所带来的差异化也日渐式微,就拿其自身门店来说,梨梨美妆是一间面积为十多平米的小店,以市面上颇受欢迎的韩国自然乐园芦荟胶为例,一年前,店内该单品月销售量为200多瓶;而现在,月销售量则为50瓶左右,仅一年时间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说,所谓进口品也并不是拯救门店的“万能钥匙”,为门店创收的时间也是有期限的。
进口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门店的差异化特色,也能吸引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关注,但是,这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配方,门店可不能因此就自恃高枕无忧了。在梨姐开店之初,那一带仅有其一家化妆品店;而现在,400多米长的街道上盘踞着好几家化妆品店与其分食,且风格大同小异,因当地消费者需求而大都经营进口品,这下可好了,所谓的差异化也并无差异了。
面对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梨姐果断从自己动手。为提高店里的进店率,她精准定位门店的消费群体,即以18~35周岁的女性为目标消费群体,基于此,今年5月份全面升级店面外形设计,打造日韩风格,这算是打造门店差异化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微信与顾客互动,开展集赞免费送产品等活动,同时,线上活动与门店游戏结合起来,以此吸引消费者进店选购产品,在这样一种边游戏边销售的氛围下,门店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从而提高顾客回头率,门店总共有3000多会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门店的进店频率约为30次/天,且据梨姐透露,几乎每一个进店的客人都会被转化为消费者。
万店一面,进口品为消费者所热捧,因之而成为门店新宠,事实上,进口品给门店带来的所谓差异化只是一种极为表面的改变,相当于市场竞争中的第一阶段——“人无我有”,一旦市场再次饱和,这种差异化所带来的优势也将被抹平。再说了,门店进口品备受关注全因消费者的一句“我喜欢”,反之,消费者也随时可以说“我不喜欢”。当然,我们可以从这股“进口品风”中借势升级、转型,依据消费群体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局面等重新审视自己,从店面形象上、产品品质与品类上、销售服务上等方面下手,形成真正属于门店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