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理商这样预测:2016年,进口小品类将迎来集中爆发潮。在诸多跨境电商及其线下体验中心的品类结构中,记者发现,较之相对活跃的进口小品类,进口护肤和彩妆相对比较安静,这其中有何隐情?

带着诸多疑问,《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决定去市场收集声音。
进口护肤(彩妆)为何活得不好?
今年6月,关于关税调整的一款规定引来无数国人的好奇:
根据《海关总署关于调整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公告》(2015年第21号公告),自2015年6月1日期,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护肤品、西装、短统靴、纸尿裤等14种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
一时之间,网民开始跟帖热议,特别是纸尿裤、护肤品等女性朋友重点关注用品,不少国人甚至自我意淫:护肤品关税从5%降到2%,是否以后在国内购买进口化妆品的价格和国外差不多呢?
然并卵。事实上,关税下调与降价与否几乎没有关系。
虽然,当我国财政部关税司宣布进口护肤品关税减半时,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等国外纷纷回应将在中国市场进行产品价格调整,但事实上,本次关税下调对于产品零售价格的影响并不大。一方面,对于国内需求相对较大的进口彩妆、香水来说,还需要缴纳30%的消费税;另一方面,比起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才是进口商品税收中的大头。
这也正是哈尔滨新奇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一明的顾虑,对于进口护肤和彩妆在国内表现平平,他认为,税收关卡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国内化妆品纷纷拥挤在彩妆和护肤这两大日化大头上,这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空间被压缩,当然,国外品牌进入国内也可能面临经营管理、宣传推广上的水土不服。
在北京冰皙一族化妆品连锁店,目前店内在进口品上表现不明显,仅有的一款彩妆也因价格偏高销售平平,总经理范孝卫说,进口彩妆(护肤)在国内面临的劲敌是价格过高,而国内彩妆品质近年来有所提升,所以价格成了二者之间最大的竞争点。在利润和服务上,进口彩妆给门店提供的利润相对较低,但是品牌服务相对可以。
说到价格高这一点,《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最近看到这样一个事例:在广州的某白领看中一款进口粉底液,国内售价500余元,而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该产品仅售4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250元。同一款粉底液,国内售价比国外高出一倍,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那白领最终选择了哪个?
经过考虑,这位白领最终选择了海外代购。这也验证了在一线城市(北京)开店的范孝卫的观点:对于一线城市来说,网上购物和海外代购产品丰富,价格也相对较低,所以进口品在线下表现一般;而对于专营店来说,一线城市的进口品牌选择余地大,KA、百货等渠道选择多,门店也可以做,但是优势并不明显,在进口品到处都有的情况下,其能给门店提供多少客流和销售额?这确实很难说。当然,他觉得,在福建、江苏等二三线城市,进口品表现相对不错。
对于美丽工程总经理张然来说,专营店进口护肤和彩妆的表现也取决于门店自身的重视。在她的店里,几乎没有纯进口的品牌,而诸如牙膏等进口小品类占比高于进口护肤和彩妆,对于跨境电商进店的形式,她也有点不放心,“事实上,我不希望顾客养成网上买东西的习惯”,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专营店的主战场在线下。因此,今年下半年,她准备引进一个纯进口的护肤品牌。
进口护肤和彩妆在专营店的现状如何?上文说了这么多也并非是废话,但总结来说便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悲观的是,进口护肤和彩妆在专营店表现平淡;而乐观的是,这也可能成为专营店的突破点。
突围,路在何方?
如何突破?
从品牌方来看,刘一明认为,进口品想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品牌战略,而落地中国、投资建厂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如欧莱雅、宝洁,将产品技术和品牌文化融入其中,使产品更符合国人消费的调性,同时,还能减少品牌自身的成本。
张然觉得,进口护肤(彩妆)想要在中国走俏,首当其冲的一点便是改变消费者“国内进口品贵”的观念,就如前文所述,在重重税收和费用之下,进入国内的进口品价格已经远远脱离产品价值,毫无性价比可言。其次,进口产品在宣传和推广上也至关重要。为此,张然表示下半年引进进口护肤品牌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一个当然是产品品质方面,当然,国人对于进口品品质一直存有好感;二是产品价格,最近她看上一个韩国品牌,售价200~400元,单品均价300元左右,利润稍低,她觉得,该品牌的价格区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另外,她觉得在选择国外品牌时,对于不少二三线、三四线等国内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可以在品牌所拥有的拳头产品(明星产品)上下手,譬如自然乐园,虽然该品牌目前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是该品牌旗下芦荟胶早已为其打下头阵。在宣传推广上,对于进口品牌原产地信息,门店可以借助线上渠道比如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进行客户推广;而品牌方则可在沙龙会、订货会、促销团队上加入品牌所属国的元素,或者是在代言人的选择上花点心思等等。
对于进口护肤(彩妆)在国内市场如何寻求突破,范孝卫认为,主要还是要看供应商和厂家,倘若代理商在服务和价格上能有所突破,那专营店的优势将更明显,因为专营店打的就是服务和价格牌。
其实,进口护肤(彩妆)在根源上比国产品更有优势,毕竟,其在国内的消费基础早已铺垫完成。除了在价格和服务上做文章,在经营思路上,范孝卫表示,传统进口品高举高打的做法他并不推崇。
较之进口小品类,进口护肤和彩妆的表现略有逊色,但却增长迅猛: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今年9月,中国进口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数量上同期增长53.1%,今年1~9月,中国累积进口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数量同期增长51.3%。可见,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品的需求正快速增长,而这也将牵动进口护肤和彩妆在国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