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国内消费群体消费习惯,口腔护理品类在CS渠道整体表现不甚理想。众所周知,以牙膏和牙刷为基础的口腔护理产品的主要销售阵地是在商超,专营店要想突破这种限制,必然需要在营销方面做出有效的策略。目前,“口腔护理中心”被企业认为不啻于一种切入专营店的有效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专营店内到底是“香饽饽”还是“寻常物”?

有人看好,有人谨慎
在专营店开创口腔护理中心,设立专柜,打造集牙膏、牙刷、舌刮器、牙线棒、漱口水、口气清新剂等于一体的全品系口腔护理类产品。不少牙膏品牌认为口腔护理在CS十分有潜力,因为专营店能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推广运作。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中,效果真的如企业所期许的那样吗?
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妆品店经理称,他也曾有过引进某牙膏品牌的想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又放弃了。原因在于该品牌的定位属于高端产品,而当地消费者的牙膏销售的主要渠道在于商超,相对来说专营店在口腔护理品类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不过他对在专营店设立口腔护理中心的形象表示十分认同,认为这对增加品牌辨识度与扩大消费群体能起到重要作用。最后他又提到:“应该说要因地而异吧,不能因为目前有些牙膏品牌在其他专营店做得好,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城市就一定能成功。”
而坐落于江西南昌某高校附近的化妆品店负责人王女士则表示,她从2014年开始引进舒客品牌,并在店内设立了专柜展示舒客口腔护理的系列产品。随着舒客品牌影响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进店购买,专业口腔护理的概念越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现在,舒客的产品成为该店又一项创收的对象。王女士认为,在实体店进入寒冬的今日,引进舒客成为专营店主突破利润天花板的一个有效途径。
品类的补充还是利润的扩大?
隋红艳女士是河北省衡水市的化妆品批发商,还从事着给商超供货的生意,并开有一家化妆品专营店。据隋女士介绍,她代理的云南白药在商超卖的很好,但是在专营店内表现平平。虽说口腔护理产品表现不佳,但是隋女士坚持在店内设立专柜售卖云南白药的一系列产品。隋女士称:化妆品专营店发展至今,应该要有口腔护理的专柜作为品类的补充,暂时可能会有些难以卖动,但是长期以往一定能够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省级代理曹志强,曾经在专营店操作过设立舒客口腔护理中心。他对这一行为的评价是“很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者在专营店内选购高档牙膏品类的风气。究其原因,曹先生分析称,每卖出一件舒客的产品,专营店的客单价提高,专营店老板更愿意花心思去进行促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质,当消费者在专营店内购买到实用的牙膏产品,便会成为回头客,带动销售。这两个原因,成为专营店利润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家商贸公司的总经理对在专营店设立口腔护理中心的模式表示不太赞同,从事日化行业多年的他,对日化产品的销售渠道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尝试在专营店售卖口腔护理产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消费者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消费观念,要买牙膏牙刷,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商超。而且目前商超也依然是口腔品类最主要的渠道,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存在很大难度。设立口腔护理中心,虽说能增加专营店的品类,但是卖不动的话只能是占用店内资源,对利润提升很难起到作用。
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
2011年9月,舒客品牌进军专营店渠道,至2012年便收获了近3000家专营店网点,并宣称要成为专营店内的“主角”。 舒客称2016年将会重点在CS渠道实现突破,成为舒客2016年35亿年销售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江苏镇江的益生堂化妆品总经理李海接下舒客品牌,并创造了单店单月25万元的品类销售冠军。舒客为益生堂化妆品店配置了精美高档的中岛陈列柜,在消费者面前展现舒客口腔护理中心的形象,单品数达到三十多个。据李海描述,在接手舒客这个品牌之前益生堂店内卖的口腔护理品非常单一,基本上只做牙膏和牙刷之类。他也曾对舒客是否能在店内卖的动产生怀疑,而对舒客所倡导的专业口腔护理他更没有所谓的概念。李海称,舒客这种敢为人先的做法,事实上是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挖掘了出来。这个过去不受重视的品类,在舒客提出口腔护理概念的指引下,配合相应的促销活动,产生的效益甚至会高于其他传统品类。
消费者在什么渠道购买什么产品,一方面由消费者自身的购买习惯决定,另一方面取决于该渠道是否对该品类重视。长久以来消费者习惯了在商超购买口腔护理产品,而有些专营店又不太重视口腔护理品类,才会导致有的专营店存在口腔护理品类的空白。正如隋红艳女士所说,目前专营店存在自身产品结构的发展瓶颈,专营店应该寻求在其他品类的突破。而口腔护理就是个很好的补充,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利用自身长期以来从事化妆品销售的技巧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