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单品牌店成为行业最亮眼的星。
无论是婷美小屋爆出2020年10万家店,还是植物医生年度营业额超12亿,抑或是各行业媒体年终盘点寄予单品牌店的殷殷厚望……毫无疑问单品牌店已经成功上位行业寒冬最受欢迎的保暖贴,成为品牌、店家一致看好的新发展极。
现象
时值年底,一片盘点声之外,当属单品牌店声量最高。
一边儿植物医生、婷美小屋、蜜思肤、林清轩传来持续火爆的声音,代表品牌植物医生预估2015年营业额在12亿左右,第2000家店落地北京前门,并连续5年实现50%以上增长;蜜思肤今年开店300家;婷美小屋更声称到2020年要开10万家店……
一边儿早已布局单品牌店的春纪、柏氏两大传统品牌,纷纷宣布度过摸索期,即将进入大力拓展期。丸美公司CEO孙怀庆在春纪9周年庆上公开表示,2016~2018年,春纪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不少于1000家单品牌专卖店。
4月份,知名连锁康缇2000万投资韩品“禾泊秀”,布局单品牌店;最近又有传言称,深圳全嘉孟宏东已与韩束合作,负责其单品牌店渠道的拓展业务。
除此以外,国际名品亦盯上单品牌蛋糕,兰蔻、雅诗兰黛、倩碧、娇韵诗、资生堂……不约而同开始在各大购物中心开起专卖店。
缘何集体看上单品牌店?
悦诗风吟效应。
在《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的采访中,谈及单品牌店,大家言必称悦诗风吟。
“悦诗风吟单店年销已经突破千万了。”花印销售总监徐超已不是第一次提到悦诗风吟。康缇投资2000万计划做单品牌店的韩品“禾泊秀”,正是悦诗风吟、自然乐园创始人郑钟仁的圆梦之作;丸美集团培训促销总经理兼单品牌店特许经营部总经理罗梅在谈及为何开始单品牌店时也称正是基于近年欧美日韩单品牌店在本土市场上的强劲势头……
可见再战成名的悦诗风吟不仅一扫之前中国单品牌店市场尚未成熟的阴霾论调,同时俨然成为国内、国际品牌争相效仿的标杆所在。
品牌年轻化、市场趋势所在。
除却悦诗风吟的强力带动作用,国内企业瞄准单品牌店也各有自身诉求所在。
作为31年的老牌化妆品企业,柏氏单品牌店的首要诉求是品牌的年轻化。
“与年轻消费者互动,展开品牌传播与对话,完成品牌客群的新老交替是柏氏单品牌店的首要任务。”彭氏营销中心总经理成萍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
据成萍分析,今年31岁的柏氏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新老客群的更替问题,而单品牌直营店提供的包括会员增长数量、产品销量、回购率等一系列直观数据,以及在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时的实时反馈都成为柏氏产品研发、把控市场发展脉搏的重要依据,而这些是以往单单依靠中间渠道商信息反馈而不能得到的。她强调,柏氏开单品牌店并不意味着要介入线下零售市场,而是基于品牌年轻化的需求,寄予品牌基业长青的厚望。
与柏氏不同,快时尚新锐品牌花印则认为单品牌店是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花印单品牌店最初的定位就不仅仅是一个零售渠道,而是充分强调其会员服务体验功能,旨在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沟通,为会员免费提供美肤体验,完成O2O模式落地的重要载体。
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超更表示,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崛起,大家对品牌的识别度会越来越高,而单品牌店会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连接、塑造品牌形象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随着互联网化的深入发展,品牌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渠道的极端扁平化势在必行。未来,从产品到消费者,谁的链条最短谁就是赢家。
摸着石头过河
看好趋势扎堆做,但是什么样的品牌才适合做单品牌店?怎样才能做好单品牌店?
大家却并没有标准答案。
“目前我们还在不断丰富SKU,运营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徐超说。
处在大规模拓店阶段的蜜思肤郑久炎也表示,一切要等进入稳定期,才会有更深入的见解和答案。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足量的SKU、强烈的品牌个性、鲜明的设计陈列风格是单品牌店的必备基因,但归根结底品牌实力和产品品质仍是关键所在,而且选择直营还是加盟也很重要。
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关于单品牌店直营or加盟一直是争论的核心所在。
悦诗风吟成功的关键在于直营,业内和卡姿兰集团市场部总监李琴娅持相同观点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个别单品牌店所进行的非理性加盟扩张不过是为了圈地圈钱,而盲目扩张后的业绩夸大宣传,也不过是吸引资本的小伎俩。
然而直营的投入和成本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
众所周知,佰草集单品牌店用了6年时间来扭亏为盈,成萍在谈到柏氏单品牌店这两年的发展时也这样形容--“摸着石头过河试错、矫枉过正、积累经验”。
因此,放眼国内单品牌市场是加盟者众、直营者少,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些品牌在寻求第三种可能,希望既可以平衡投入,又可以让加入者全身心投入到单店的复制推广中。比如春纪的合伙制,康缇仅面向大学生、业务员、促销美导及其家人提供创业机会,必汇美店中店主张粉丝加盟等等。
有行业人士认为,从消费者对单品牌店的需求来看,其市场目前尚未完全成熟,品牌可以切入培育,但加盟尚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