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快速崛起的品类,面膜的竞争日趋惨烈化,各渠道的竞争也在加剧。笔者尝试通过渠道盘点与分析,梳理一下,面膜这个品类在各业态的情况,并根据个人理解,提出发展与突破的意见。
自去年以来,由于受电商、微商等不同业态冲击,再加上部分龙头商超渠道也在不停关店整合,其中不乏有全球霸主沃尔玛的身影,使得面膜品类在各大传统商超渠道综合数据都呈现同比大幅下跌趋势。但在面膜品类呈大幅下跌的同时,进入商超渠道的面膜品牌数量却在快速增加,从过去一个渠道一两个面膜品牌到今天一个渠道十几个面膜品牌的局面,狼多肉少,大家都来抢夺资源,使得商超渠道面膜品类的竞争群雄混战,日趋惨烈化。
由于商超渠道运营成本非常高,无论裸价操作还是联营模式,高进场费、高人员费、高差旅费、高活动推广费用等,还是较长的代理商消化进货及回款周期,导致二次现金进货的周期变更长,使得面膜品牌方在前期开拓阶段的费比非常高,开拓阶段行业正常情况费比达到了200%-500%之间。因此产品进场之后要想保持销量增长不被下架,前期的推广费用远远超出了经销商首批回款。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面膜品类在拓展商超渠道的阶段,运营费用会远远高于前期回款,使得现金流不够的很多面膜品牌,进入商超渠道后难有作为。
部分面膜品牌的商超现状
美即:1-2节货架,专职促销员,推出买送或送购物卡,4-8平米地堆,VI识别清晰而突出,物料丰富,道具齐全,培训到位,产品形象很好,动销很好,品牌力很好。
相宜本草:半节到一节货架,产品形象很好,有文化,买一送一,加多点陈列,物料丰富,培训很好,动销上升很快。
百雀羚:1-2节货架货架加多点陈列,多名专职促销,大中小型活动连续进行,主打买赠,力度达到一送一,赠品丰富,道具齐全,培训到位,动销很好。
美肤宝:半节到一节货架,常做买送或者特价,长期做2-4平米地堆,专职促销,推广物料及道具丰富。
魔力鲜颜:1-2节货架,配备专职促销,做买送联动活动,4-8米地堆,VI识别清晰突出,物料较为丰富,道具齐全,培训到位,动销不错,人员积极性高。
容园美:半节到一节货架,专职促销员,大规模做买送购物卡活动,物料丰富,形象设计尚可,动销还需提升,主要靠大活动拉动销量。
一叶子:1-2节货架,专职促销员,买300送300或送购物卡,4-8平米地堆,VI识别清晰但不够突出,物料丰富,道具齐全,产品形象适合渠道,动销还需加强。
森田:半节到一节货架,经常做买一送一,大规模活动少,主打体验营销,专职促销,推广物料及道具丰富,动销一般但比较平稳。
东北膜样:半节到一节货架,多做2-4平米中小型活动,买一送一或者送购物卡,动销一般。
……
面膜品牌的商超问题
专业性缺乏:由于部分企业由于费用短缺,没有培训,没有市场人员,没有企划人员、没有产品经理、没有推广经理、没有适合商超的财务部等,大多都是半路出家,从CS渠道中拉出一帮人马来做商超。没有推广物料及道具,没有商超形象设计,商超产品没有竞争力,或者适合商超渠道的品类很少,即使有产品大多也需要改进升级。
心理预期过高:这个渠道过高的人气和遍布全国的网络,是吸引厂家重视它的一个关键点。但与此同时,这个渠道又是最成熟的一个业态形式,供应链环环相扣,使供应商很难从中赚到什么便宜。很多的半路杀进商超渠道的面膜品牌,无一不是抱着快速扩大影响和赚钱的目的来的,结果适得其反。众多的厂家在投入之后,似乎陷入泥潭。高额的费用和过长的消化周期,使得众多厂家骑虎难下,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渠道的特点,做长期性的、可持续性的投入。
面膜品牌的商超运作建议
1.专门成立部门,做预算制、考核损益,把区域经理和销售人员变成公司合伙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减少管理成本和难度,发挥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2.对于传统靠CS起家的厂家,应该做产品升级,改变形象和规格,形象物料及推广工具和道具专业化,使之更加适合商超渠道.
3. 加强人员的专业性,设定专门的培训经理、推广企划经理、产品经理及财务独立专业核算。
四、打造线上后台,利用商超渠道终端店吸粉,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