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购洋货是不变的风潮,倒未必真是出于崇洋媚外,实在也是“洋货”们的品牌影响力更大一些。即便连普通人叫不出名字的进口品,如果其产品本身能够惊艳到你,你也会视其为一种非常小众的个性化产品。
选购进口品正变得越来越容易,尤其是美妆进口品前不久的降价潮,更是进一步激活了市场消费。朋友圈有海外购,聚美优品有极速免税店,所有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新生事物,都被人们称之为:海淘。海淘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非常便利地把原本很稀缺地产品带到你面前,销售者或者是可以信赖的大平台,或者是你熟悉的朋友,总之不会那么担心买到假货。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种海淘可谓方兴未艾。
与此比较近似的另一股势力,则是自贸区。
自贸区看起来有着与海淘差不多的竞争点:同样是将进口品引入国内市场,同样有正品保证。更重要的一点,自贸区可以确保消费者进店选购,是真正地把进口品店开到了家门口。有鉴于此,就有不少业内人士好奇:自贸区的崛起,是不是就意味着原本被视为“灰色产业链”的海外购走向式微?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降我也降
同款产品出现在极速免税店这样的海淘平台,或者出现在自贸区内的进口品店里,其价格优势可以说都是存在的——亦即相对于普通市场,他们都有着一定的价格优势。另外对于经营较为成熟的海淘平台而言,正品保证基本上也是可以确保的。
在这种情况下,海淘与自贸区内的进口品店,可谓是“针尖对麦芒”。真要说谁更胜一筹,进口品店可以进店感受,许多用户体验的营造更具自主性,也更加靠谱。就整体经营上来看,无疑也更加规范一些。特别是自贸区刚成立不久,许多店面租金也不会有太大压力,这就让经营者能够缓过神来将产品与服务做得更好。而就客流量来说,自贸区除美妆之外,更有其它产品,其价格较普通市场优势明显,因此也更容易汇聚人流。如此说来,自贸区自然更胜一筹。
然而,这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其辐射能力与范围也是各自不同的。自贸区无论如何经营,说到底也是一个区域性的贸易平台,而海淘平台能创造多大销售体量,则由其线上流量与物流能力决定。聚美的极速免税店之所以快马加鞭地在全国范围内完善其物流仓储地图,正是为了制造更强力的辐射,那么就范围而言,其是着眼于整个中国市场的。对于一些在移动电商上面经营的海外购来说,其销售主要依靠经营者自身的人脉与影响力经营。其创造多大销售额且不论,但要说自贸区的发展能够影响其自身的经营,实际上即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
主流市场与小而美的“长尾产品”
如果说自贸区内的进口店仍旧是按照实体店的思路进行经营,海淘平台则无异于是走电商的路子,这意味着其不会受SKU、展销面积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客流量的构成因素,进口品店更倾向于选择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而海淘却可以针对自身所培植起来的消费群,进行小而美的探索,去挖掘长尾产品。
就此言之,两者的差异依旧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如果海淘不是存心跟进口品店进行正面、同质的价格战,其完全可以绕开这个市场,专注于自身的经营。再者说,自贸区的区域特色明显,势必也受制于其区域性,海淘平台则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腹地里大展身手,其营销姿态无疑也更具主动性。
总之,尽管自贸区在全力发展,进口品正在更加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当前阶段这种趋势对海淘产业链的威胁,毋宁说仍旧是非常小的。二者无论辐射消费群、经营方式、产品结构,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实际上还可以主动地拉大,而不是二虎相争必有一亡。对于海淘产业链来说,当前真正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如何褪去其灰色色彩,走到阳光下,一步步地步入更加正常的产业生态中去。如果说海淘平台会走向萎缩,那么一定跟其自身服务不到位、平台影响力有限息息相关。海淘平台兴起的原因在于电商、移动电商的发展,那么它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之道,势必也要在电商、移动电商领域内寻找。而海淘平台与自贸区进口品店的区别,也恰如电商之于实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