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观察 » 正文

马走日象走田,社团创新缘何难?

发布日期:2015-10-15 11:56   作者李传玉工作室
马走日象走田,社团创新缘何难?
 
  三年前,杂家在《商业联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一文中指出:商业社团,其核心使命是联合大多数认同规范市场秩序的业者一道制定行规行约,用以约定同行们在市场经营中的行为规范。以此促进产业环境良性发展。几年来,在对化妆品行业社团的跟踪研究中,有关人士判断,与化妆品美容产业链(含包装、原料、广告策划咨询等)相关的各种社团,包括各省、市、地区的商业组织(协会、商会、理事会等等),总量要在100家以上。在这个社团群体中,能依照创建初衷常态化运作的不足三分之一。其中最为困难的是创新社团。
 
  第一难:有创新成果惹人怕,没创新发现招人骂
 
  某创新社团创始人在其《我的自白书》中告白:发起这个行业组织,不是大脑发热的产物。前后思忖了三年。随即遭人质疑这话太假。攒个草台班子的破事,居然如此矫情!知情人了解:最初发起社团的念头确实始于两年前的三年前,有多家本土一线品牌掌门人见证。
 
  2010年,创始人在与几位合伙人兄弟(含上海某IT网络公司)历经近一年的研究设计后,针对国内化妆品销售网络专项研发的第一套O2O系统大致成型了,系统简称“TDT”(全称《TDT终端商务联盟网络销售系统》)。说它是第一套,不仅在当下的本土化妆品产业圈,就是整个中国网络市场上也还没有出现O2O的概念。有心者不妨翻看历史,O2O的出现是在此之后的三年间。
 
  TDT系统是建立在本土厂家现有销售网络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型销售平台。通俗地说,是在一个销售平台上创建的两个销售窗口:天上一个地下一个,上下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支撑,俗称“天地通”(“TDT”亦有谐音之意)。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既能消弭同一品牌产品在线上线下的销售冲突,又能在各自增长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增长。
 
  系统初步测试成功后,创始人即与研发团队一道拜访了当下本土一二线厂家的多家掌门人:郑春影、方玉友(含公司及市场高管)、沈伟良&沈伟新、蔡汝清(含市场高管)、彭火先(含公司高管)、钟悦(含公司高管)先生等。每到一家创始人都详尽地演示系统的实用价值创新功能,得到的反馈也是不约而同地认同:“系统确是不错,有哪家公司上马了没有?若有,我们希望再了解下运行的情况后,可以考虑试一试。”
 
  谁愿先行先试?亲自跟场观看系统演示的某业媒主编随后发专访文章:《创新商机前瞻:网购链接地面终端》。于是在静静的祈盼中静静的无人理睬,就这样在“穿过了大半个中国”后,TDT自己先洗洗睡了。
 
  三年后当O2O出街拉风时,兄弟们在了解部分O2O的功能后互发信息——我勒个去!
 
  创始人体会了第一难:企业看懂一个创新发现不难,难在如何跨入企业的门槛。兄弟们的总结是:创新,不能超越环境现实。早了,必然遭遇人嘬牙签;晚了,无疑沦为拾人牙慧。创始人不甘:所有的创新发现无不注定了是超前的产物。因为市面上没有,它只能扮演超前。然而即便你不早也不晚地掐得神准,跨进企业门槛未必不难,直观理由三点:
 
  一个创新个案,在产业现实的大环境下被接受的几率不高,客观反映是超前,实质主因多是企业怕冒风险;二是让企业看懂创新成果与商机不是接受与否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让企业迈出自己的门槛;三是在是否接受创新成果的面前,大家犹豫不前却也没有谁退后躲闪,它印证了企业都有迈出自家门槛的意愿,后者值得欣然。
 
  欣然之余,却难回避眼前的现实:期待产业环境氛围的转变只有两条路——要么等,要么撞。除非等到一个胆大的,否则你就要自己去撞,你要设法让那些没有退后躲闪的企业呼应起来。任何环境氛围的改变都要促动。问题来了:为践行一个具体的创新发现,去促动一个产业环境的改观,这无异于为吃一只桃子要去种植一片桃园。绕这个弯,得好好盘算。
 
  而相反呢?坐等一个环境氛围的改换,所谓创新也就成了扯淡。于是纠结:看人嘬牙签时,确也觉得自己有点二;但撕下脸甘愿拾人牙慧,着实丢不起那个人现不起那个眼。其实犹豫了几年的答案就一个:还玩不玩?
 
  创始人选择了前者。马走日象走田。要么犯二要么犯贱,要玩就玩新鲜的。说句高大上的,玩新鲜也是本土化妆品产业发展的必然。既然选择了要去撞,个人的力量受限,那就发起有创新意愿的业者众人干,社团的行为毕竟负有不同的意涵,这便是萌发组织创新联盟念头的正版。
 
  创始人清楚:决意发起创新社团,与最初研发TDT系统的动机无疑已南辕北辙了。放弃一只桃子不吃,照样可以过舒服日子;而要任性地去鼓捣一片桃园,天就不是那个天了。果其不然,两年间虽受到不少鼓励,但口水也从未间断。常态化的困扰是:业者想看到的是你一翻一瞪眼的创新“炸鞭”,不然就会骂你没料还装蒜。这一只脚刚迈出去就成了夹心火腿:有创新成果惹人怕,没创新发现招人骂。这第一难,乃天下难事莫过于自己跟自己作难!
 
  第二难:自身不硬打铁难,社团玩空谈路必走偏
 
  促进产业的创新社团不是单一特长的组织。两年来,初期发起人注册了兴趣取向侧重的机构,做了多场会议活动,是骡子是马总算拉出来溜了溜。业界不乏声音反映:好像与业内常见的论坛峰会没什么不同,既没看到期盼中的创新亮点,也没发现与众不同的内容表现。
 
  不怪业者挑剔,常态下的社团组织活动无非两类:一是自己组织,二是参与业界活动。但不论哪类活动,创新社团的活动必须体现出创新亮点。行业里吵吵微商你说微商;吵吵O2O互联网+,你就跟着O跟着+。站上台,嘚啵的话题大多是手机刷过屏的段子,无非多了点添油加醋品头论足,由此让业者感到缺乏期盼,的确难免。
 
  产业圈里组织社团不外乎两类性质: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营不营利暂且不论,亮出了创新的旗帜,就要体现出创新的亮点,否则就难免走板。
 
  所谓亮点,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社团开展活动时,要么组织到有创新成果的项目向业界推介;要么在社团成员中推出创新课题或成果向行业展现,个人或企业不限,课题和成果的专业领域也不限,只要在产业市场内非同质化的都行。如:独创的产品研发、新颖的营销模式、优化的企管系统等等。用创新成果说话,应是创新社团活动名符其实的特质。
 
  实话实说,做到第二点有些难。大家聚到一起是认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理念认同未必人人都具有推出创新成果的能力。做不到第二点,这社团也就剩下一个张罗了。于是张罗就要张罗到点子上,亦即说第一点必须做到。用心发现行业内拥有创新成果的案例,把他们竖成标杆大力宣传,同样是行促进产业创新之实。二者无其一,路子走偏就在所难免。
 
  创新社团并非别人说的话题就不能说,关键在你说的有无创新亮点。都批微商的话题烂,你若说出个V2V微商系统来,足以让所有微商专家傻眼。V2V防碰撞,厂家点赞商家说棒。此时你上台说它先进生产力啥啥的,那才是创新社团的范儿。不然,就是听者傻眼。
 
  个人创新找出路难,社团促进创新也找不准节点,社团活动被质疑就想必自然了。根本的节点还在于社团牵头人是否对社团宗旨负有敬畏感,缺少敬畏感,就难谈责任感。
 
  如何理解对社团组织的敬畏感?
 
  创始人仍以TDT系统为例进行阐释。该系统的衍生,起念于他职业经理人“退役”前,在最后一个服务的厂家企业里处理的一桩客商矛盾“冤案”。
 
  该企业当时以严守厂家不窜货为自律,由此也获得业界的口碑。而一夜之间淘宝店的出现,企业侦拿窜货的手段就不灵了。市场巡视员依老方法查询到一桩地区代理商窜货“证据”,商家不认。介入细查发现,“证据”的可信度确实有待商榷。它不能确认商家之间的“举证”是来自网店还是来自被“举报”代理商。处理中创始人发现:倘若硬罚下去也就压住了一个个案。随着互联网商业的铺开,类似情况将会成为厂商矛盾冲突的常态。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它将不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品牌商阵营与商家阵营面临的业态变化。
 
  有没有能够解决线上线下共同销售而不冲突的方法?这就是产生TDT系统最初的念头。
 
  当下他与集团上下谈及这个想法时,几乎所有的反映如出一辙:天方夜谭。鉴于现实工作还要继续开展,创始人力谏企业掌门在全集团各公司上ERP系统。目的是从生产车间班组作业点到仓储物流环节解决货物走向的识别问题,用现代管理技术取代人为的“取证”手段,用以化解厂商之间因“硬罚”产生的误解。这至少是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感。
 
  钟表不准去拨指针只是权宜之计,动手拆解查勘问题解决困扰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素质使然。创新社团与其它商业社团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遇到问题“拨一拨指针”无可厚非。挂上了创新番号的组织就得要用心拆解,求证真知灼见。会不会拆解是专业能力问题,愿不愿拆解则是对职业敬畏与否的问题。所谓敬畏感,首先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敬畏。
 
  两年后(2010年),当创始人带着TDT系统向老东家汇报时“交底”:这个系统就起念于两年前的那桩“窜货案”。而此时行业内的一线品牌阵营不仅放弃了制止窜货,一水儿的跳上网建起了让商家跳脚骂娘的“旗舰店”。从此洞开了爱谁窜谁窜的市场局面,直到今天。
 
  可以想见,如果说促动产业环境的创新氛围难,要求社团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建设之难,会在社团组建后逐步显现。其中对创建社团的认识不一,参与社团的想法不同,都会在社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显露出来。小到社团职位座次的排名,大到组织宗旨的认定,一星半点的不如意都有可能引起心照不宣。它们不会正面表现,但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对社团活动不同主张的意见层面上来。
 
  事实上在社团创建之初,创始人就意识到类似问题可能出现。遂著文《打铁还须自身硬》做出提示:活动组织者的职业化素质要硬;聚焦阻碍企业增长因素的专业水平要硬;未来活动须紧贴社团的宗旨要硬。类似的“硬件”主张显然会让一些成员感到不适,再由不适转变成不以为然。团队内部出现了不以为然,将会出现什么局面都不足为奇了。
 
  其效应终究会浮现到台面:拿不出引导企业创新增长的实案,抛出的话题不能求证其结果,自然就会沦入空谈概念。个人空谈大不了一段,社团空谈,无疑会将社团成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化素质摊在了行业的面前,由此招来业者的任何态度社团都势在必然。
 
  毋庸置疑,造成种种局面,无不是为了张罗活动而张罗活动的结果。两年来的事实印证:社团自身专业能力的建设是社团得以如期发展的根本保证。自身不硬打铁难。一难百难!
 
  第三难:心无旁骛,坚持倡导产业创新的信心,难!
 
  某位性格鲜明的商家日前在创新社团群里一顿猛踢:“组织会,是有所图的。参加会,也是有所图的”。不言而明:所谓图,无非名利。这话搁在两年前(发生过)创始人定是不饶的,但眼下他心静如水地拱手:谢谢指点。不辨。
 
  不辨,确实因为“理短”。在创新社团没有促成创新成果展示给业界看见之前,所有善意非善意的妄言和行为,都很自然。创始人坦言:相对于几句言语上的攻讦,两年间经历的奇葩故事就足以写几部《惊奇拍案》:有真心想尝试创新的却要你保证不赔包赚;有拉着你创新的标签想让你跟竞争“仇家”对着干,还有吃敲竹杠江湖饭者想傍着你洗白身段的;更多是自恃聪明的老板想沾你一点“资源”转脸轰你滚蛋的。形形色色不胜枚举。
 
  创新社团真正的难不在这些,而在于诸类百态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一直对创新社团寄予期待的业者信心,推墙容易垒墙难,许多人起初信心满满转而也就将信将疑地闪了。由此创始人注意到:在继续推动社团的组织建设进程中,需要针对性地把控具体重点:
 
  一如:无论对企业或对个人,不要主动找上杆子去找他们谈创新,他们自己找来谈没问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你要坚持的就是尽己所能地在行业内做义务宣传。
 
  二如:坚持不懈地寻找和发现创新成果案列。一旦抓到案例就致力于为他们树样板,树创新样板无疑是最具现身说法的切入点,否则关注的人再多都是观望的人群。从弘扬样板入手,定可有力地打开局面,你要坚持。
 
  三如:寻找和发现的样板要有专业说服力,不能你说是样板就是样板。因此就要拓展有践行创新成果专业能力的职业群体参与,以此调整阶段性的策略做重点转换。
 
  哪些职业角色具有践行创新成果的专业能力?有案可鉴:
 
  湘西的山民中有种“发臭汗”现象,问医乏术,异味不堪。民间略通草药长者采几种野草煮水清洗,神奇见效,为日后走出大山上大学的青年刻骨铭记。多年后返乡追索方子中的几味草,时过境迁原方失传,记忆中方子叫“四味清”。有说因四味草而得名;也有说因能祛除身体四种异味而得名。此青年乃业界日化工程师之一,十年前出国定居。虽未如愿考证但坚信可研发成洗浴上品。出国前嘱创始人“四味清”可注册商标,他日择机再实践。
 
  职业印证:不甘自认只配做“配菜厨工”的工程师,是执着于研发创新成果的主流群体。自信自己有能力出品原创,也是这个群体的主流职业心态。他们不仅具有践行创新成果的专业能力,更以尊重产品价值为职业共识。环境因素使然大多无奈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相形之下,寄望于当下营销圈的青年们“拆钟表”的现实积率不高(“拨指针”容易谋职吃饭)。由此创新社团要努力促进让这个职业群体走到产业发展的前台来。
 
  不就前的达沃斯(2015年)论坛上,为让与会的世界经济寡头们相信中国政府坚决调控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决心,李总理举例大连一家创客公司:10位青年用两年时间在全国注册了28万个工程师。他们对东北地区3万台机床进行了数据搜集,依靠28万个工程师的智慧提供解决方案,对老旧机床进行智能升级改造,推出了100多个智能机床。中国总理定性:他们扮演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领军者角色——给新领军者们一个赞!
 
  对应现实,本土化妆品产业圈里的小青年们多在做什么?有谁去收集3万个妆品中有多少同质化的产物?又有多少企业让工程师唱主角攻关创新研发项目?但若说谁是领军,只需去行业会场看一眼,不标榜是自家“行业领袖”的无异于土鳖。
 
  创始人感叹:每当联系现实,许多人以为他又要“批判”。NO!恰恰相反。
 
  校准了具有践行创新成果专业能力的群体,阶段性的转换拓展策略重点,意识到关键节点不难。难的是:别说28万个工程师,即便是2.8万,如何让他们走到产业前台来有效地施展,这一难,难于上青天。
 
  两年小结:创新商机无处不在,国妆产业时代终将到来
 
  事实上,创新社团创建以来,业界向创始人提供类如“四味清”的原创项目不止一件。两年间越来越清晰地看见:不论本土品牌现在在做什么,几乎百分之百的企业心底里都期望能通过创新谋求发展,之所以心里想的和现实局面存在着截然两面的心照不宣,问题才回到了原点:在当下的本土化妆品产业环境里:要想吃桃子就必须耕耘桃园。
 
  信心不能来自空的叫喊。正因为当下的本土产业环境氛围还普遍处于观望不前,恰恰映衬出践行创新的市场存在着许多无人开垦的空间。其次,吃化妆品饭的地盘总不能指望卖豆腐的来改变,自己挖的坑还得自己去填。创始人坚信:国妆产业时代终将到来。如果说期待中的黑马会在某个早晨出现,决然不是天方夜谭。现实依据有三:
 
  机会一:一线品牌家家都有“领先梦”,但集体追逐经营规模,普遍淡漠专业价值
 
  本土一线品牌企业阵营家家都有“领先梦”,在杂家的多篇专题系列文章中都有指出。片面追求规模领先、声势领先,是当下一线品牌阵营的普遍表现。追求规模声势没错,过犹不及就会漠视专业价值。正如“水故事”和“怕化学”等产品的专业成色,是否属于过犹不及的缩影,见仁见智略见一斑。
 
  有专业学者认为:着迷于企业“声势”打造,大多会把精力放在企业“文化”的渲染上,而过度的企业文化渲染多难免会沦为企业的“心理鸦片”,它的直接效应更多会体现在把产品诉求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台贡盘。近年来,流产的“美妆网络”和收声的“天龙计划”,无不印证了自己把自己架上了难以走下的神坛。一线品牌淡漠产品价值的业态,给未来新兴企业留下填补市场空间,是足可预见的商机现实。一旦黑马窜出,攻陷当下一线品牌城池的,必然是创新产品亮相于城前。
 
  机会二:二三线品牌群体中的国妆元素产品必将成为主演
 
  步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贯通五大洲的自贸区已不再是《新闻联播》的官方段子。似乎见天都有“开业”的消息。“哈”字号系列的本土品牌将止步于垓下城环,将不再是竞争对家的期盼。事实注定了“哈”字号产品不可能哈到“东家”的头顶上去。生意场上在商言商,披着马甲挣钱,该挣的也挣得差不多了,那段历史也该翻篇了。在华夏土地上要长线发展,披着马甲奔跑,跑多远难免要返回来重跑。无须他人多言,相信精明的生意人都会盘算:乘着腰包里有钱,趁着一线仁兄们还没放下身段,重新换上国妆的行头,要么坐三观二要么坐二观一。下一个出场的主角谁是名媛?风水轮流转,当转则应及时转。
 
  是继续扮演黑马,还是继续恋演“哈”妃。过了这一村,只能再盼下一个店了。
 
  机会三:继续“拨指针”,水货职业经理人将会失业
 
  总理赞扬的“创客青年”昭示了一个铁定的现实:要么学习“拆钟表”要么继续“拨指针”,水货职业经理人和营销混家子必将逐渐泊船靠岸。无须讳言,依仗着学会了弄两场跺脚跳舞喊口号招商会的操盘手,在2000年后的本土营销圈里混场面,是普遍的现象。换着名头鼓捣伪命题+嚼剩饭的策划“精英”,必将给有志于做3万个妆品同质化分离的营销人留下了展示职业价值的机会和空间。日月独爱青山绿,河山不愧好青年,不妨走着看。
 
  结束语:日前,创始人在与原上海家化总工李慧良先生谈及社团创新时坦言:倡导产业创新,是难,但不难看。能促成一件不嫌少,能促成一片则欣然。即便一件也没促成,也不丢人。组织创新社团,难免不尽人意,至少不缺德,这是底线。
 
  2010年以来,为促成创新社团的创建:五年间,创始人整整写下了100篇有关产业创新的文章。总量约在80万字以上。期间为社团事务的跑腿、张罗、自费参与相关活动,耗资耗费自不待言。创始人自嘲:友人谓之犯二,家人视为犯贱,但创新这事儿远远没完。
 
  创新社团走过了两年。能否再走两年?创始人的态度是:自知任重道远,再远亦当等闲。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