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这是2015年微商的真实写照:1~3月尚屹立巅峰普天同庆,4~8月却蜷于崖底哀鸿遍野,这种落差是难以承受的。于是,近40%的微代理商黯然退出这圈子。
期间,记者就此问题和专家、企业领袖进行过多次交流,起初大家觉得是媒体扼杀了微商:4月份央视曝光将其妖魔化,而后大众媒体群起攻之、行业媒体跟风指责,让崭露头角的微商腹背受敌。
这让记者想起5月份的股票,两者何其相似:如顶部崩塌,尽管证监会利好频频、渎职谋私者隔日被抓……但仍不能阻挡其滔滔降势。股票连涨几月,需要释放压力;而微商火爆两年,压力又何尝少半点?至于媒体抨击,也只是穿针引线。
关于微商为何下跌,今已不再是秘密:模式旧,泡沫大,队伍乱。圈子有限,“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终结;大量积压在渠道的库存,给游戏凭添诸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良莠不齐的从业者,熬得过红利期却受不了寂寞期。
需要看到的是:微商这次“洗牌”意味着什么?老路子走不通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经此段时间折磨,无论做品牌的、做代理的还是旁观的媒体自媒体,大家都开始理性去思考了:微商应怎么定位?有什么新模式可以避免“杀熟”?信任危机如何解决?
所幸。4月份至今,确实看到有新变化在产生:
其一,品牌化平台。微商的下滑,让传统企业和微商企业都在模式上做出了调整:9月5日,韩后微商发布了自家的“WS+”平台;8月份,欧诗漫微商推出了“不错哟”微店平台;之前,韩束、珀莱雅也都相应推出了自己的平台;老牌微商公司思埠集团则是利用自己有事,推出了“思埠跨境全球购战略”……
其二,三级分销平台。这种起源于电商和自媒体的分销系统很被微商认可。品牌主体或代理商个人做为分销系统的后台管理者,拉拢下线,在合法的范围设置三个级别,将传统微商粗暴刷屏的不良影响慢慢抹去。值得说的是,做为不专属于微商的分销系统,已经逐渐演变成传统和线上之间的桥梁,很多传统品牌也在借助于它实现自己的O2O布局。
其三,去糟粕吹泡沫。5个月的低迷带来的影响巨大:代理商由下至上卖不出货,自最终端代理商而上接连受挫,而后“一夜之间”冒出的陌生品牌毫无悬念消失。纵观当下,能留下的俱为经过风雨洗礼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实力的品牌则是选择了保全代理商,存留渠道实力,谋求复苏时的东山再起。
其四,准入门槛拔高。从前的微商,花十来万找OEM工厂出一批产品即可扯开虎皮唱戏,但经此番折腾,品牌再想进入微商就得先考虑是否能回本的问题了:下滑这几个月,记者不止见过企业前期投入几百万大张旗鼓进军微商最后却了无声息的案例;另一方面,从事微商的人员将更加专业,“屌丝逆袭”的微商正在从本质上发生这变化,当其最终下沉为常态渠道时,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白可以染指的了。
我们继续利用股票的思维来看:假设2015年的微商是一个“U”形底:急剧下滑,底部整理,然后复苏回升。下滑是很迅速的,回升却需要相当长的盘整期。
度过了5个月的盘整期,8月末,霸王进入了微商;9月初,太太微商正式启动。接连两个上市公司的动作,似乎给了大家一个信号:微商将要复苏。而有业内专家则认为:微商的复苏一定是伴着大的品牌或实力强的爆款产生的,又与此不谋而合。
其实,我们可以断言:“像2013和2014年那样的微商红利永远不会再有了,但利润却会一直存在。”经历1.0、2.0、3.0时代后,微商终将迎来一个4.0的“回归渠道”新时代。而从现实来看,9月是一个适合的时间节点,在没有利空的前提下,微商最容易形成反弹乃至反转。
在大洗牌之前,微商的议论之声有多少?知道微商的人有多少?而如今,这个数量何止呈几何增加?不因荣耀而惹眼、却因潦倒受关注,证明着,微商确实在成长。
9月开始,沐浴着焰火的微商,是否能在灰烬里新生?
我们且让时间做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