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界盛行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不,最近一则行业媒体转发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首尔一名小学6年级学生金某(12岁)的书包里装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并声称“我们班18人中有12人化妆,很多人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试妆。”另据此女的妈妈金姓主妇透露,自己从未给女儿买过化妆品,当她看到其用签字笔画眼线的时候,真是被吓了一跳!
而来自7月20号百度营销咨询部发出的最新彩妆峰会大数据显示,20-29岁的“85后”是彩妆的主力军,占比62%;“95后”次之,占比30%,其中包含10%的“00后”。
如此说来,我们15岁以下的青少年甚至儿童也已经开始加入浩荡的彩妆大军了?
正是基于搞清楚此论是否为真,我们确立了本期“彩妆低龄”的话题。
先来辟谣吧!
拿到这个选题的时候,记者打通了包括北京、广州、河南、福建、贵州多地专营店老板或店长的电话,一起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把专营店开进皇城的北京冰皙一族总经理范孝卫告诉记者:彩妆本来就是年轻人的专利,以前的年轻化从大学生开始,现在情况依然如此,即便位于帝都,冰皙一族对彩妆年龄层越来越年轻并向高中生、中学生延伸的感觉并不明显。同时范孝卫还认为彩妆市场受国人消费习惯、家庭教育环境、学校管控等因素的制约,厂家单方面希望“全国人民都使用”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同处北京,位于延庆县境内的北京美加美高店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反馈是,暑假期间确实有一些高中生过来买彩妆,但平时极少看到她们的身影,主要还是大学生过来买,小学生购买则多是学校集体活动统一要求。
通过采访,南国广州对彩妆低龄的反馈和北京基本一致。
再看二、三线城市的情况。
福州爱美连锁总店长陈琼兰说他们店彩妆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在校大学生、刚出社会的小白领和职场女性。
在河南焦作经营了20年的六妹色彩,地处包含2所小学、1所中学的学生路中心城区。其总经理崔巍告诉记者,虽然地处学生路但是这么多年高中生、中学生前来购买彩妆的少之又少,即便过来也是家长陪同,目的也是给一些没有升学计划准备就业的孩子买点儿基础彩妆。
话说到这儿,坚持认可低龄化趋势的人一定会反驳——实体店根本不是低龄化群体消费的主渠道!甚至直接攻击说:现如今的专营店别说00后,85后都不进店了。
那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认为的互联网主渠道是否充满了低龄化的消费者吧?
各类电商数据平台是不提供分年龄段消费数据的,因此我们无法得到最直观的数据证明,只能从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蛛丝马迹。记者翻遍各家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找到了汗牛充栋般的高中生彩妆网络教育视频和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彩妆调研报告,其中涉及低龄化的报道及机构调查报告几乎为零,只有一家《重庆晚报》在3年前特意关注了下高中生的消费情况,并指出高中女生最大的开支是化妆品,但记者认为这个化妆品更多泛指护肤类产品。
可见,在奇葩韩国小学生化妆的新闻报道出现之前,本土终端市场与整个社会对彩妆年轻化的关注止于大学生。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确确实实会看到一些妙龄小屁孩,化着成熟摇曳的妆容招摇过市。在百度贴吧大庆吧,记者看到一则关于“现在高中生都可以化妆了吗”的帖子。楼主在寒假期间看到两个漂亮的高中女生穿着高跟鞋、画着浓妆出门,回帖中有人反应小区里也有两个初三学生天天浓妆艳抹还抽烟、喝酒,还有人自爆高二便开始化妆,有人说,现在初中都开始化妆了,高中不稀奇……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这个互联网后喻文化的时代,快捷获取丰富信息的新生代消费者们对彩妆的需求远比我们那会儿疯狂。
市场没反馈、社会没关注正常,因为它们尚未形成大气候。但这并不意味着有着更敏锐嗅觉的彩妆品牌们没有察觉。
我们的彩妆品牌们,虽没有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发低龄市场,但早已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市场。明显的,比如我们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大量在线教授高中生彩妆课程的视频,有些甚至直接由高中生、中学生直接为你传授彩妆秘籍,导向性非常明显;隐蔽一点儿的,比如类似文章开头这样的新闻报道以及一些行业专家的品类发展趋势分析等等。在今年5月份的上海美容博览会上,某卸妆品牌市场总监跟记者说,彩妆品牌正极力挖掘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因此作为彩妆伴侣,卸妆也将迎来更好的市场预期。
那么最后,本土彩妆会不会迎来低龄化趋势,大部分被采访者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品牌方单方面的努力终将是徒劳无功,更有人态度鲜明地表示——与其花力气破坏孩子们的青春,不如动真格做好品牌,抢回本该属于我们的市场,彩妆主流消费群止于大学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