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政策不是一个单一的点,而是由一系列的元素组合而来的,每个元素的作用不一,共同构成科学、实用的价格政策,来指导和管理卖场的整体价格水平和价格形象。价格政策包含以下要点:
1、要竞争对手选择
为了避免执行价格政策时,造成自身价格形象混乱,所以在选择主要竞争对手时,仅会在每一个商圈选择相同市场定位、价格相当且具同等市场地位的零售店,作为价格政策执行的对应竞争者。在图三的消费者价值分布图里,B公司就会选择A公司为价格政策主要竞争对手。并不是每个开在自己附近的门店都是竞争者,如果不是自己的主要竞争者,可以忽略其影响和表现。
2、商品敏感分级
当我们已经将全品项商品透过定价管理,做出了符合市场顾客定位、品类角色及企业战略的定价决策后,实际进入市场经营时会碰到市场竞争降价压力,则需要做出适当的价格回应。但是我们常见的现象是,要不采购随着竞争者起舞,全面跟价,打乱企业本身定价管理及促销计划管理,供应商也疲于奔命,被迫打乱其市场促销计划;要不就是分不清楚什么品类、什么商品在竞争者的品类结构中是目标性品类,而在我们是便利性品类,该脱离价格竞争,如果没区分就随着竞争者降价,既没有达到价格形象目的,还白白牺牲毛利。事实上如前者所述,消费者在接受企业形象后,对企业价格是有一定的容忍度及最低价格参照点记忆,只要透过准确的消费者调查,了解商圈消费者组成、消费者敏感品类及敏感品牌,我们可以将商品依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分级,做出不同程度竞争者价格回应,就可以除了达到维护价格形象的目的,还可以避免毛利无谓浪费。
敏感度分级及数量:
A、红色敏感商品:在快销品称其为妈妈菜篮商品,是柴米油盐这些民生必须品,也就是天天必须使用或经常购买的商品,在药房来说,举例一些治疗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高品牌知名度的药品等,其敏感系数最高,对价格形象影响也最大,需要经常市调,保持跟竞争对手相同或更低的价格水平。
B、一级可比商品:此类商品,消费者会经常使用或接触到,且具有市场高广告投放性品牌,举例一些治疗感冒的高知名品牌药品等,敏感系数低于红色敏感商品,需要较短周期的定期市调,配合企业战略,维持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价格水平。
C、绿色可比商品:除红色敏感及一级可比商品之外,与竞争者销售相同品牌、相同规格的可比性商品。其敏感度较低,只需固定周期市调,依据品类角色,在消费者价格容忍度内,适当定价即可。
D、不可比商品:企业独家销售之自有品牌或自营商品,依据企业战略目的,在不偏离市场价格常规,获取最大获利率。
决定红色敏感商品及一级可比商品的数量,需依据市场状况设定,但是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事实上,消费者在红色敏感商品的价格记忆,在快销品20000种商品群里,不超过200种商品。而一级可比商品,不超过500种商品,所以如果我们很准确的去发觉消费者真正在意的价格敏感商品,虽然实际品项数不多,但是可以很有效的面对竞争者的降价,而且跟价数量被控制后,企业除了很好的调整毛利,获取最大的利润外,更可以进而主导市场价格,作为市场的价格领导者。
3、跟价指数设定
不同的敏感度,跟价指数不一定相同,其跟价指数强度也必须随着市场的竞争强度、企业占市场的份额及进入市场时间作调整,进入市场时间短、市场份额小、竞争强度强,为快速建立价格形象,跟价指数强度就必须高,进入市场时间长、市场份额大、竞争强度弱时,跟价指数强度相对只需考虑维护价格形象就好。
案例:


跟价指数案例说明
(1)在同一个区域之A、B、F、G店,已进入稳定期,虽然竞争对手不同,但使用相同的跟价指数
(2)C店因为属于调整期,所以给予稍强的跟价指数。
(3)D店因为新开店,商圈内已经有好几家的竞争对手,所以给予很强的跟价指数。
4、市调小组工作内容及市调周期

5、变价原则及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