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众多民营企业家来说,资本绝对是个令人爱恨交织的字眼,美妆行业同样不例外。获得资本或许能让企业纾缓燃煤之急、奔向更大的世界,换个角度看,也确有不少创业者让渡股权最终却引火烧身。一言以蔽之,可谓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近日来,资本战场上可谓是烽烟再起,且不论股市里过山车一般的大起大落,美妆业内的潜流亦是一刻不曾消歇。先是5月份上海家化的前董事长葛文耀投资韩束,又有科蒂集团125亿接盘宝洁43个美容品牌。毫无疑问,资本加速了行业洗牌,在促使一部分企业的理想愿景快速实现的同时,也使得整个美妆行业的动向更加显得波云诡谲。马克思《资本论》里那句名言说得好: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简言之,资本的背后只有一样东西:利润。然而也是利润推动了梦想的实现。
当人们愈来愈惊叹资本的魔力的时候,资本也就成为了一方时髦的战场。往上游看,是企业、品牌之间的合纵连横。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提醒我们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不过是形势使然,寻求更大面的合作,则会促进企业走向联合——很多时候即使只是资本层面的。于此,葛文耀的经历可谓最好注脚。新模式的出现,在以高增长证明自己之后,亦会吸引资本方的注意,思埠集团借助微商迅速蹿红,之后不久即展开了资本之旅。此外,前不久韩束之所以能够吸引到中信资本、联新资本和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的希美资本共计4亿元的首轮投资,与其微商渠道的高盈利率或许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在面对类似于微商这种具有爆发力的新渠道时,各方势力也往往更易于掀起比较广泛的资本浪潮。
类似的问题,同样会发生在产业链下游。代理商平台化,连锁店转型升级,处处都少不了资本方的身影。之前高调进军日化的怡亚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这些频繁发生的行业案例中,人们看到了资本的润滑作用,催化作用,于是更加坚信资本的魔力。
然而,资本的战场亦并非只是单纯的你争我夺,更有不容忽视的资本反噬,而这,则展现出资本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宝洁要瘦身,于是迎来了科蒂这样的接盘侠,看起来尚算是皆大欢喜;一些本土品牌接受外企收编之后归于沉寂,似乎就展现出不怎么令人乐观的情景了;除此之外,更有喧宾夺主者,门口的野蛮人被引进之后,当家者反而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最终甚至导致整个企业失去航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本更广泛地介入,令行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也令对手、盟友的身份更加模棱两可。无论是企业创始人,还是专营店老板,其只要想发展,就势必不能停留在最原初的小作坊时代。更何况在规模效应的刺激下,业内人士往往视扩张为提升赢利能力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资本运作能解燃眉之急,也包庇了行业的粗放增长,有时候甚至可能会延缓问题的解决。
早在之前李克强总理访欧的时候,就提出过工业4.0时代,实体工业的转型升级,自然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美妆行业当前比较火的一个概念,就是供应链整合,这种大型平台式的构建不仅吸引了众多外部力量(比如泛快消品巨头)渗透进行业,同时更一刻不能立刻资本的推动。这提醒业内人士在决策与规划上必须具备更加宏观的视角、更加长远的布局。与此同时,“玩儿脱”的危机感更是时刻笼罩在当事人头顶。平台构建不是小富即安,而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烧钱游戏,背后起支配力量的也正是资本暗潮。
人们经常说,资本是把双刃剑,任何不安于现状、图谋扩张的经营者,势必都要从资本身上借力,而周转不灵者更是需要依靠其暂时纾缓;双刃剑的另一面,创业者被逼供、被出局的情况也是所在多有,这令必须寻求转型之路的企业家们对资本的涌入且喜且忧。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资本市场与实体产业的深入融合,实际上是打破了之前行业里保守、苟安的局面,让从业者更加多元化,盈利方式更加多样化,也让之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图景变成现实。如果我们不用“双刃剑”这种过于感性的方法去形容它,毋宁说,是资本为行业打开一扇窗,发现更大的世界,同时也让从业者保持更加开放的形态。
无论如何,在这个互联网的世界里,保持开放才可以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