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活得不好,但是要让别人连活得不好的机会都没有”“整个市场的总容量其实增长没那么快,大家都在相互抢饭吃。也不在乎抢谁的,吃相已经不重要了。”
针对实体商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人民日报》率先给出的是这样一系列表达——连续关门、先后撤离、停业、关张、接连退出、纷纷折戟等等。虽表达有所不同,但都在传递一种叫“心灰意冷”的情绪。甚至于援引各方数据,“2014年101家会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降幅均逾15%,年末资产总额、经营面积、从业人员等指标也在下滑,经营面积同比减少6.6%”“2010-2014年,连锁百强销售增幅持续回落,年销售增速分别为21%、12%、9.9%和5.1%”“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企业(包括百货、超市)共计关闭201家门店,比上年增长474.29%,创历年之最”。(数据来源分别为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商网)
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上述各类“关张”“折戟”的表达,还是引用作以证明的数据,其主体更多为百货、商场等。即便明确有提出专营店案例,也更多是以服装、电器等为主。那么在实体店细分中的专营店渠道,化妆品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全国范围内的化妆品专营店数目早已不消多说,然而,这庞大的数据下又该如何观察并探讨化妆品实体店的生存状态?——个案。
综观每年各种化妆品店排行榜单,上榜者无一例外的全部为连锁系统。事实上,化妆品店的连锁化趋势早已凸显,原因很简单:倘若仅有一家店,就得找代理商拿货,且在层层代理“搜刮”之后拿到的价格并不具太多优势。不仅如此,门店数量少意味着品牌提供的人力、物料、宣传等方面支持将相应缩减。(除非上千平大店)但要是开出数十上百家店,品牌直供甚至定制产品都不是没可能,连锁终端所能操控的价格空间、利润空间也更大。这是最直接的优势,处在终端销售的化妆品店主当然明白。
品牌也明白这一点——化妆品连锁店尤其百强连锁的重要意义。曾有A彩妆品牌市场总监坦言,品牌最大的亏就吃在百强店上: B品牌(目标消费人群与之重合,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相对知名度较弱)早已在百强连锁系统中抢占分割,致使A品牌的再进入变得被动且不具优势。近日,又有品牌内部人士透露,2015年最大的亮点是百强连锁店的启动。据其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品牌目前已拿下近20家百强连锁系统,且“S系统我们就进了两款单品,一年的汇款就能过百万。”百强连锁系统强劲的拉动作用,不难看出。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百强连锁销售数据和案例,该内部人士更表示,倘若百强连锁系统能够做好,乡镇小网点尤其类似一年回款才数千元的将自然不再列入考虑范围。
在网点的筛选上更倾向百强连锁系统,意味着品牌在人员、物料和价格上也会做出相应倾斜。该内部人士透露,2015年公司做出的一项改革措施是,将公司培训部撤销,各培训老师分派到不同大区。除此外,有关后勤人员(诸如策划、媒介等)也将走访市场巡店。前者将培训师“下放”市场,能对各地市场做出最迅速的反应与最及时的服务;而后勤人员的走访,“一种是代理商提供的,希望我们去;另一种是我们随机的,也想看看代理商的服务做得怎么样。但是小网点是不会去的。”根据该内部人士的说法,其品牌策略并非一味求网点数量而是侧重网点的更新、升级,“比如,一个代理商原来有10家网点,今年的话保证11家甚至10家都可以,但是每个网点的平均回款要增加很多,那些一年回款几千块的乡镇店就可能会砍掉了。”为做详细说明,他还给记者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据了解,该品牌安徽市场一代理商在主攻县城最大店后,三年时间实现回款200万,而在此转变之前该数据仅为几万元。
小店与大连锁系统的较量,不止是网点数的孰多孰少,后续一系列的差别化对待更似在加速大鱼吃小鱼的过程。作为此段的总结,记者用一句采访对象的话——“小店的冲击肯定是大的,其实小店的生存是越来越难了。”
小店难,大店也未必就好。“今年专营店尤其是中小店日子不怎么好过是真的。”作为自然堂百万级店的某终端系统负责人,对2015年化妆品专营店的生存状况有此看法。据了解,迫于当下专营店的生存压力,“自然堂可能只能做到去年的三分之一,悠莱也下降了很多。”不仅如此,针对另一品牌(该品牌地区十强店)的夏季订货政策也由最初的50万缩减至20万。但要说出具体原因,该负责人也没法解释个所以然。只有一点,他确信无疑。据他透露,在对收银系统进行盘点时,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客流量减少、会员的返店率降低了很多。具体客流转向了哪?“按道理,当地的店无论规模还是装修它都是秒杀广百的小柜台,”与该系统有合作的某品牌内部人士认为,“所以应该是流向了其他渠道。”事实上,化妆品实体店进店率、成交率的下滑以及流失率的上升,这一点早已成业内共识。
对于当下化妆品实体店的发展状况,私以为有两句话颇值得玩味——“我活得不好,但是要让别人连活得不好的机会都没有”“整个市场的总容量其实增长没那么快,大家都在相互抢饭吃。也不在乎抢谁的,吃相已经不重要了。”诚然,倘若以股市做比喻,当下的实体经济包括化妆品实体店更似处在底部、横盘的位置。无论是大层面的国家整体经济复苏还是小层面的电商、微商冲击,都意味着化妆品专营店在面临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怎样才能活下来、怎样才能更好地存活,值得每一个化妆品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