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近几年由于互联网尤其是B toB,B to C,O2O等电商模式的发展,尤以淘宝、微信、京东、1号店等国内电商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便利,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传统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很多企业都相继倒闭,也有很多企业都转战网上,也有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也有企业开始了O2O模式,在当今经济下不做电商等死做电商找死的状态下,传统企业面对电商都感觉狼来了。
那么,传统企业在电商百花齐放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束手就擒还是奋起抵抗?
一、产品差异化
面对电商的冲击,大企业像万达、恒大、王府井等传统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经济和品牌实力自己建设电商平台或联合大的电商进行合纵连横,但是小企业就不行了,没有资金实力和品牌溢价能力,必须进行创新,那就是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即:为了避免电商的冲击,线上线下销售不同规格和不同品牌的产品,在百货渠道销售的产品和电商区隔开来,以此来迎合消费者购物比较心理。当然如果企业线上线下都合作的话,规格区分开来是一种方式,还有就是把品牌区分开来,网上销售一种品牌,百货哦渠道销售另一种品牌,再有一种方式就是如果企业价格体系控制好的话,可以线上线下一个价格。
产品差异化除了规格上的还可以对产品的包装、定价、特性、功能进行差异化,让消费者不能直接比较,以此来降低对等比较去电商进行购物。
二、 服务差异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现在我们国家产业划分三种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第二产业就是制造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当国家队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多,而我们国家害处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还不到40%,而国外已经达到60%甚至更高,所以在服务方面我们大有潜力可挖,。传统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竞争已经不单是产品的竞争,很多企业已经转移到服务竞争的层次上来,现在销售者也有这个认知,谁都服务好就愿意买谁的产品,实体店面有着虚拟电商无法提供的优势:比如产品体验、产品便捷的退换货、放心的购物、无需等待等特点,还有专业人员进行引导讲解,对服务进行差异化提供附加值高的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百货、超市等零售业的冲击仍在持续,消费者会有渠道分流,而线上线下价格体系尚未形成稳定格局,左右手互搏的问题很难短期解决。
前几年王健林和马云对赌似乎王健林要输掉,因为王健林也看到经济发展形势所以万达通过O2O进军电子商务似乎希望借此与电商分庭抗礼,通过该方式获得竞争优势。但这也是O2O得已真正更高效率,更低转换成本实现的技术基础,对于购物中心来说,仅有的休闲娱乐进军电商实现O2O,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拥有实体的团购网站。现在万达已经认识到自己做电商不能专业,不能开疆拓土开始和百度、腾讯建立新的O2O公司进行电商运作。对于销售过千亿的万达集团来说,这个商业模式显得似乎太小。万达在电商正在的图谋是一年在线下可以做几百亿,在线上可以做几千上万亿规模的百货业态,通过整合服务类产品(餐饮、院线、健身、酒店、旅游等)获得大量的人流之后,通过电商的更系统的体验更全面的整合方式,使得旗下的万达百货能够借助电商快速发展,并且形成更高的消费频次和用户粘性成为O2O电商真正的战略重点。
对于电商和百货业来说,通过各种实践或者自己的优势逼迫线下零售业就范,成为电商企业自身在O2O发展过程中的线下服务体,通过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线上规模优势和运营、管理成本优势不断吸引其内的品牌商家更多向电商企业分配资源,成为电商企业O2O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是通过电商平台发展起来之后为了获得立体体验和更大规模返回线下开店形成O2O内闭环的品牌商家,在这个进程中也为电商企业这一战略布局起到非常关键的示范作用。
运用百货渠道有实体店的优势,加强产品体验,整合互联网、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在线下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实体店的优势也很明显,就是能看到实物,而且售后服务比较全面,消费者购物更放心,退换货也比较方便。面对电商侵袭,传统企业不能坐以待毙,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和传统百货合作的优势来应对。
传统企业在和百货渠道合作的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进行整合营销,消费者到实体店进行购物的同时除了加强体验之外更要积极的运用互联网营销手段辅以微薄、微信进行传播,充分利用大V的力量,同时传统企业在店内也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消费者购物到一定金额也进行送货,降低电商的影响。
三、 高端化、线上线下统一化
面对高昂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传统企业面对电商的发展萎缩严重,很多小企业因为电商的发展而倒闭,为了生存中小企业必须走出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有的企业开始走产品高端化的路线(很多高端产品由于利润巨大,竞争有限尤其是奢侈品牌产品),进行线上线下价格、服务统一,消费者在实体店和网上购买一样,很多时候形成了线上线下销售两旺的局面,传统企业苏宁为了应对电商的冲击,也开始了自己建立购物网站『易购』来应对,走的是一条线上线下价格统一的道路,无论在传统百货店里还是网上价格统一,利用自己的采购优势、规模优势进行线上线下价格统一。
由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消费进行升级,产业转型,传统产品的毛利空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昂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必须向产品升级、服务升级、价格升级才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四、 精品路线
抛开传统产品走粗放型的策略改走高、精、奇的产品发展路线,多引进一些高毛利、新颖奇特、品牌性的产品,尤其是在和百货渠道合作的过程中多选一些精品超市、卖场进行操作,由于经济的发展很多卖场也开始转型开始走精品路线,这样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分析顾客消费趋势。
而且很多情况下,走精品路线还不用销售全部商品只需要挑一些精品即可,也不用租赁很大的地方,建立精品店或店中店或专柜。走精品路线不光产品升级,服务、环境等也要升级。笔者所在的哈尔滨市很多大卖场也开始走精品路线进行转型试水,远大和北京华联就是2例成功的例子,一开始远大和北京华联在哈市都只有一家大卖场销售百货食品,随着竞争的加剧开始试水精品店,这几年开了一个又一个还非常成功,产品不多店面比卖场小很多但销售额反而不错,主要是走到精品路线即:卖场销售的产品不一定要全,但包装要新颖、品牌要知名、而且大多是进口食品还有不少是本地还没有大规模引入的其他省份的商品,这样大大降低了电商对消费者的影响,满足了很多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不放心的心理,而且提供很好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五、错时促销
由于淘宝11.11,12.12和京东的11.11,12.12等电商的大促销使得不少百货公司受到了冲击,客流量与销售额双双下滑。不过,如果在“11·11”开展促销,单从价格上来看,是很难拼过没有物流和进场费等各种压力的电商渠道。因此,如何抵御电商的冲击,各大传统百货使出了浑身解数,以不同方式进行促销活动。11月份是传统淡季,以前很少有商场以此为由大搞促销。如今电商的"双11"火了也带动了实体店,是个好苗头。
面对电商的促销盛宴,传统企业在百货销售的产品肯定受影响而且如果和电商一起促销那肯定没有电商有优势,所以线下百货商场避开电商的促销疯狂季,在电商的淡季多做促销。很多时候传统卖场做促销不必太在意电商疯狂季节,只要按照自己全年计划展开就可以,很多时候电商促销反而没有传统卖场促销实惠,电商很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近几年很多中小电商销售也不好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是排名和评价,然后诸如淘宝后台收费也开始增加,电商有形和无形成本也在增加,所以为了应对电商不必太害怕,除了错时促销,平时只要按照自己正常的操作思路开展即可,但一定要以消费者购物心理为中心。
六、会员制
为了应对电商的冲击分流客流量传统企业开始大量建立会员制度,凡是会员的能享受普通消费者所得不到的折扣,同时会有消费积分,而且会员制是需要办卡重现金的这样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增加现金流量,会员制营销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为商家培养众多忠实的顾客,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加强商家的竞争力。
同时实行会员制,从心理上消费者会得到满足,认为会员才能享受相应的折扣,很有VIP的感觉,同时会员制的另一个特征是薄利多销而且会员一般有一年甚至多年的时间期限,在这段时间内会员都是商家的顾客,商家的商品或服务特征会给消费者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商家让会员满意的话,这种情况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由于会员制能把大量顾客长期吸引在特定的商家周围,对竞争对手来说也是一种变相打击。 会员制不但可以稳定现有顾客,还可以开发新顾客。由于实施会员制的商家普遍具有比同行业企业更优惠的价格,因此其对新顾客的吸引力较大,大大增加了新顾客成为会员的可能性。 会员制营销可以促进商家与顾客的双向交流。一方面,顾客成为会员后,通常能定期收到商家有关新到商品的信息或少量样品以及时了解商品信息和商家动态,有针对性地选购商品。另一方面,商家有更多的机会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产品、包装、价格、广告、促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为改进商家的营销提供了客观依据。
会员制也要建立等级,比如初级、中级、高级或金卡、铂金卡、钻石卡,吸引消费者向更高的层次进展,进而锁定顾客建立忠诚度。
结语
所以说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竞争来临时不知道如何应对,竞争每一天都在发生,要想企业长青必须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当竞争来临时要分清敌我,摸清对方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我方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差异化竞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