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专题 | 专营店 | 经销商 | 商超 | 专栏 | 观察 | 彩妆 | 企业 | OEM | 案例 | 访谈 | 专家 | 品牌 | 特访 | 十佳 | 新品 | 营销 | 选读 | 市场 | 文化 | 情报 | 儿童品 | 口腔品 | 网销 | 香水 | 数据 | 直营店 | 精品 | 直通车 | 国际 | 评析 | 趋势 | 焦点 | 博客 | 管理 | 洗护 | 药妆 |
 

《洗涤化妆品周报》由《壹早报》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洗涤化妆品行业的专业期刊,致力于当前洗化行业最热门话题、最受关注的热点专题报道,力图及时、客观地向行业内管理层提供洗化行业动态、趋势分析、市场调查等实用、有效的信息,为行业内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层人士提供决策参谋数据和信息,建立行业媒体交流平台。《洗涤化妆品周报》单期发行量12.4万份,月发行量24.8万份,发行范围遍布全国,目标读者群体为洗涤化妆品经销商、生产商、原料供应商、零售终端……

 

市场售价:15元/期
订阅半年12期 总价¥180元 
订阅全年24期 总价¥360元 

 

洗涤化妆品周报

编辑部
电话:020-62236098
传真:020-38878137
投稿联系
1354809102@qq.com
订刊电话
020-62236097
广告业务
广东三百六十度传播广告有限公司
业务热线:020-62236098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8
邮发代号:25-55

 
首页 » 周报 » 品牌 » 正文

本土品牌能否守住“大后方”?

发布日期:2015-07-27 09:59   作者韦佳杏
本土品牌能否守住“大后方”?

  在国际巨头的多方夹击下,早年中国本土日化品牌依靠乡镇市场这片“大后方”,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茁壮成长。据了解,乡镇市场约有4000个本土企业进驻,近20000万个本土品牌。

  然而,如今这些国际巨头也开始盯上了这片根据地,步步进逼,攻势越来越猛。本土企业则一退再退,实力差距越来越悬殊。这片曾经的根据地眼看将要失守,本土品牌该何去何从?

  国际品牌步步进逼下的本土中小企业

  国际巨头的新动作首先伤及的,恐怕要数那些中小日化企业了。在这片培育了中国日化中小品牌的市场上,如今这些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早前就有媒体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线采访,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河南安阳一洗衣粉小厂,在2004年左右,工人能达60多,厂方还购入一台年产万吨的生产设备。据称,该厂生产的洗衣粉不仅在该省畅销,还外销到山东、山西和陕西等地,“生意相当不错”。但后来随着国际品牌的步步进逼,如今,该品牌的洗衣粉只在安阳有售,河南以外则完全绝迹了。

  早在几年前,宝洁专为三四线市场开拓的洗发水品牌“飘柔”,为宝洁三四线市场全力攻城略地,一时间,“飘柔只售九块九”的电视广告遍地开花,自那时起,其他国产品牌似乎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而今,国际品牌更是加速了下沉三四线市场的步伐,就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样,中小日化企业生存堪忧。

  据了解,由于中国市场巨大,品牌要做推广,企业往往需要支付庞大推广费用;而且直接以走渠道的方式,则需要大范围铺店,本土企业资金能力有限,如果无法做到这些,可以说竞争力极其脆弱。

  而且,日化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功能差异并不大,占据市场完全靠营销做得好。国际品牌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做营销,而且有前期的知名度,非常容易被消费者熟知并接受,以往靠营销为主的中小企业,则连这最后一方留守地都因此失去。

  马太效应不可违 中小企业难逆势

  据报道,在本土日化最为发达的广州,形成过一批具有相当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企业。但在外资的强大攻势下,广东日化企业正以年消失50家的速度萎缩。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前期积累的知名度不足等。而今,面临国际品牌的正面攻击,自然无路可逃。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洗涤行业宏观而言并未出现大幅波动,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发展势头仍旧良好,但中小型企业的处境并不理想。”

  所以,对于苦苦坚守阵地的中小企业来说,乡镇市场的失守是无法扭转的事实,即使如今还在奋力挣扎,但未来已经看不到出路。这于这部分企业而言,退出改行或许是早晚的事。经过前期疯狂生长,到后期资源高度集中,这似乎是任何行业都不可避免的马太效应。

  但对于那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而言,未必需要过度恐慌。如果部署得当,这批企业或将成为马太效应中获得资源的那部分群体。事实上,许多有前瞻性的本土企业都早已在做相关的部署,制定战略计划。

  比如拉芳家化在2010年开始试点落地并逐步在全国推广的“拉芳深度分销模式”,旨在改革之前粗放的分销模式,逐步规范化、点对点服务。从看部分一线市场情况来看,这一模式已助力拉芳一步步收复失地,乃至在部分地方得以进一步攻城略地。又比如和终端联系紧密的雅丽洁,也于今年初明确提出以“小乡镇大未来”为主题的2015年下沉三四线市场的战略规划。许多本土企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国际品牌一决高下。

  国际品牌非坦途一片 不必惊慌

  虽说国际品牌的下沉,搅动了日化市场的春水,但对于部分根基稳固的企业来说,它们能造成多大的风雨还未可知。

  国际品牌在三四线市场的布局也绝非畅通无阻,早年国际品牌就已经认识到中国农村市场的重要性,也一直在推进品牌渠道下沉,但是却一直难以深耕下去。当时,除了价格定位与三四线市场不匹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渠道建设的问题阻碍了前行步伐。

  在利润空间较少的前提下,国际品牌在三四线市场一直作为流动品牌销售,终端门店对其并不热情;与此同时,假货、窜货问题也颇为严重。这些都是国际品牌在下沉三四线时必须绕过的障碍。

  反观本土品牌,如本文开头所说,是三四线市场给予了本土品牌生长的空间;也可以说,本土品牌是三四线市场一手养育出来的。这种长期的联结性,使深耕三四线市场的本土品牌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就这一点而言,相比空降的国际品牌,在同等的维护力度下,本土品牌或许拥有更多的优势。

  此外,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营销模式不同,对于需要大量服务支持的三四线市场,本土品牌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经验。面对国际品牌的攻势,本土品牌不必过度惊慌,以自身在这一市场的长期沉淀,稳住市场,以守为攻,稳住这个大后方是一切的关键。

[版权声明]有意转载此文章,请与《360化妆品网》联系。未经《360化妆品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经我公司同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