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不温不火的年中时间,京东偏要搞个大新闻,美其名曰“618”年中大促。当然学过辩证法的都明白,愈是销售平淡的时节,促销愈是叫得热烈。无论如何,自从有了电商平台,随便哪一天都可能成为购物嘉年华,出现个“618”也就不奇怪了。
电商巨头们的竞争从来不会止于哪个购物节,对线下具体市场的争夺,才是他们下的更大的一盘棋。于是乎,乡镇里可以看到印有京东logo的物流货车,农村街边墙上也早就印上了淘宝下乡的宣传语。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不远的将来,“江浙沪包邮”的特权范围,将会扩展到更广泛的区域。
这里面就牵涉到那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农村包围城市!
这正好与美妆产业的终端扩展图,发生了微妙的重合。
实际上,早在1996年,宝洁已经在尝试“下乡运动”。“RoadShow”(路演)是宝洁开创的一种独特的下乡模式,此前在美国、埃及、印度等国执行都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在印度,当时覆盖小店的速度是每三分钟一家,在宝洁销售史上是一个奇迹。
然而这种成功并未在中国市场上演,赠品派发有去无回,销售成绩一如平常。一句话讲,国情不同。
十多年过去了,下乡的口号再次被人提起。
近日,农村淘宝、无线淘宝与聚划算一起推出了“万村惠民”计划。在计划中,淘宝将与欧莱雅集团、联合利华集团一起下乡。过去品牌借助渠道商推进的下乡运动,因利润率过低被渠道商抛弃,如今则借助电商巨头卷土重来。这却是为何?简单来讲,电商巨头拥有渠道商不可匹敌的规模优势,更易产生规模效益。再者说,下乡本身就是电商巨头战略中的份内事,即便是只赚吆喝都已经算赚到了,更何况还有送上门的厂家合作呢?
盈利模式的差异,规模实力的差异,引发了电商巨头与渠道商对品牌商诉求完全不同的反应。与此同时,另一点需要注意的现实情况是:十年之后,农村市场的购买力与购买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们已经积蓄了非常充分的购买力,堪称是前景无限的蓝海、富矿。
农村包围城市,也正是在这种变化的背景之下再次被重新提起。针对这种城乡剧变所引发的行业地震,以及中国式下乡可能会遭遇的颇具特色的问题,本期特报将重点探讨。为读者贡献“618”电商大战的背面、一场线下市场的遭遇战。
说到市场意义的“农村包围城市”,文化生活意义上的变化同样耐人寻味。举例来讲,微信以及朋友圈,在一线城市里面对着诸如陌陌等交友平台的竞争,已经颇有些下里巴人的调调了。在乡镇地区则是大行其道,甚至“凡有井水处,皆能加微信”。说到微信就不得不说微商,与大城市相比,乡镇地区机会匮乏,上升渠道比较板结化,众多创业青年就更易于把矛头指向微商——往高端了说,这也算是“互联网+”的一种吧?再看各种名目的微商大会,代理冠军们每每都有一段逆袭的革命家史,推其本源,也多是自中小城市、乡镇地区开始做微商。反过来再看北上广深,做微商代理的反倒没那么多了。不过仔细想想也难怪,大城市里商品花样繁多,流行爆品此起彼伏,又怎待借助微信购买之?如此说来,微商的发展,倒也借了信息不对称所促成的比较优势。
在商战的意义上讲“农村包围城市”,一则有规避红海的意味,再则说到底还是因农村市场的崛起。否则交通物流信息都如此发达的当下,占领一块购买力贫瘠的山头又有什么意义呢?唯其在农村的购买力已经起来、竞争对手却无暇他顾的时候,所谓农村包围城市才真正有其战略意义。更何况,再高速公路与互联网的强力粘合之下,世界已然变平,城镇化的推动力更是将农村城市逐步连为一体。
说农村包围城市,实际上就是在农村彻底变成城市之前占取主动权,并享受少竞争对手、高市场购买力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红利。